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0153发布日期:2023-07-05 16:1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


背景技术:

1、公路、铁路等建设中,路线常会经过水田、跨河沟等软土路段,这些路段浅层软土层承载力往往达不到结构物的设计要求,必须采用合理、经济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软土主要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含水量大和渗透系数小等特性,如不作处理,则很难进行利用。一般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有换填法、砂(碎石)桩挤密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旋喷法等。换填法存在造价高的缺点。砂(碎石)桩挤密法要使用专门的钢管和压管、拨管的设备,施工方法也相对复杂。对于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旋喷法等方法,施工需要使用大型的专用机械设备,而路网工程小桥、涵洞,工程量小,需要频繁调运机械设备,无法进行大规模施工,成本过高,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传统软土地基处理也有采用松木制作的松木桩。松木桩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淤泥及淤泥质土水平抗力很小,桩上端容易出现整体水平位移,从而拉裂地面设施,因此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不宜使用松木桩。竹材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资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生长周期短等优点,在建筑行业的利用越来越广泛,而原竹是我国最主要的建筑用竹种。现代竹结构中,使用原竹作为柱、梁等承重结构构件。因此对于渠道较窄挡土墙的软土地基处理。

2、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经大量检索后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2294605u公开了一种原竹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结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土地基、原竹、加固材料、桩尖、填充材料、防腐材料和褥垫层,桩尖安装于原竹的底端,封堵原竹的底端,1~5圈的加固材料缠绕加固于原竹的上部端头的局部,防腐材料涂刷浸渍在原竹的内外表面,原竹呈离散间隔垂直安装至软土地基的内部,填充材料充满于原竹的空腔,100~400mm厚的片石、碎石、卵石或砂的一种或多种作为褥垫层铺设在注浆的原竹的顶端。该专利取材方便、材料绿色可再生,可持续发展、施工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原竹注浆桩复合地基综合利用桩体的作用、垫层的作用和挤密作用。

4、然而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较为明显的是在将原竹打入软土地基内的过程中,桩尖的耐磨能力有待提高,在打入原竹的过程中桩尖容易损坏,从而导致原竹直接与软土地基摩擦造成损坏的问题,其次耐酸碱侵蚀的能力有待改进。

5、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包括软土地基,所述软土地基内呈离散间隔垂直压入有原竹,且原竹的低端设置有桩尖,并且桩尖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耐磨块,所述原竹的顶端缠绕有加固盖,所述原竹的内壁和外壁均涂刷浸渍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外壁缠绕有生料带,且生料带的外壁粘接有聚乙烯层,所述原竹的顶端铺设有褥垫层。

3、优选的,所述原竹的长度为1.0m~8.0m。

4、优选的,所述耐磨块设有多个,且多个耐磨块环形阵列分布在桩尖的外壁。

5、优选的,所述加固盖的材质为竹藤、竹束、竹纤维薄片、金属条带、纤维条带的一种。

6、优选的,所述原竹设有多个,且两个相邻的原竹之间的距离0.5~1.0m。

7、优选的,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为100mm~400mm。

8、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为,通过掏空原竹竹节、干燥原竹、原竹端头加固、涂刷防腐材料、安装桩尖、打入原竹、原竹注浆、铺设褥垫层,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s1、掏空原竹竹节:将待处理的原竹的内部的竹节去除,清理原竹的内腔,保证内腔的平整度和清洁度;

10、s2、干燥原竹:对原竹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其预定的含水量;

11、s3、原竹端头加固:对原竹端头采用加固材料缠绕1~5圈进行原竹端头的局部加固,加固材料为竹藤、竹束、竹纤维薄片、金属条带、纤维条带的一种;

12、s4、涂刷防腐材料:在原竹的内外表面涂刷浸渍2~3遍沥青防腐材料,使原竹的内外表面充分覆盖浸渍,并将生料带缠绕在原竹的外壁,然后将聚乙烯层粘接在生料带的外壁;

13、s5、安装桩尖:根据原竹的底端尺寸,预制或加工与的底端尺寸相等尺寸的桩尖,将桩尖安装于原竹的底端,封堵原竹的底端;

14、s6、打入原竹:将安装桩尖的原竹采用打入或压入的方法垂直安装至软土地基的内部;

15、s7、原竹注浆:向原竹的空腔内插入注浆管,灌入填充材料,注浆管前端伸入至孔底,使填充材料从孔底向孔口反向灌注,填充材料必须保证原竹的空腔内灌满;

16、s8、依次重复步骤6~步骤7,各个原竹之间的距离0.5~2.0m;

17、s9、铺设褥垫层:在注浆的原竹的顶端铺设100mm~400mm厚片石,并振动压实。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耐磨块,能够在将原竹打入或压入软土地基内的过程,极大的提高桩尖的耐磨能力,避免桩尖出现损坏难以更换的问题,同时能够延长桩尖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原竹的外壁缠绕生料带,能够极大的提高原竹的耐腐蚀能力,同时避免原竹直接与软土地基接触而加速老化的问题,其次聚乙烯层的设置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原竹耐酸碱侵蚀的能力,进一步延长原竹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包括软土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土地基(1)内呈离散间隔垂直压入有原竹(2),且原竹(2)的低端设置有桩尖(7),并且桩尖(7)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耐磨块(8),所述原竹(2)的顶端缠绕有加固盖(3),所述原竹(2)的内壁和外壁均涂刷浸渍有沥青层(4),所述沥青层(4)的外壁缠绕有生料带(5),且生料带(5)的外壁粘接有聚乙烯层(6),所述原竹(2)的顶端铺设有褥垫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竹(2)的长度为1.0m~8.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8)设有多个,且多个耐磨块(8)环形阵列分布在桩尖(7)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盖(3)的材质为竹藤、竹束、竹纤维薄片、金属条带、纤维条带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竹(2)设有多个,且两个相邻的原竹(2)之间的距离0.5~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9)的厚度为100mm~40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潮湿地区的地基防腐结构,包括软土地基,所述软土地基内呈离散间隔垂直压入有原竹,且原竹的低端设置有桩尖,并且桩尖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耐磨块,所述原竹的顶端缠绕有加固盖。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耐磨块,能够在将原竹打入或压入软土地基内的过程,极大的提高桩尖的耐磨能力,避免桩尖出现损坏难以更换的问题,同时能够延长桩尖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值得推广。通过在原竹的外壁缠绕生料带,能够极大的提高原竹的耐腐蚀能力,同时避免原竹直接与软土地基接触而加速老化的问题,其次聚乙烯层的设置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原竹耐酸碱侵蚀的能力,进一步延长原竹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徐胜利,徐晓天,郑红,苏策,史晓贞,苏亦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建安防腐绝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