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7894发布日期:2023-08-18 05:0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挡墙是土建领域常见主体构筑物之一,它承受的主要荷载是土体自重及土体上部荷载产生的侧向压力。为了保证支挡结构的经济合理以及所支撑土体的稳定可靠,需要结合挡墙的受力情况,确定合适的挡墙支护形式与材料。

2、广源胶结料,是将场地内部原状砂土料与胶凝材料(水泥)拌合,形成一种便于利用的胶结料。这种材料以绿色建筑为导向,尽量利用天然材料,实现少弃料、零弃料。广源胶结料由可视为一种经改良加固后的砂石材料,力学参数较原状材料有较大的提高。

3、按照绿色建筑、低碳环保、宜构适材的原则,将这种新型环保材料运用于挡墙支护。相比于常规混凝土挡墙,其造价较低,且采用分层填筑的形式,能与后侧回填土同步施工。针对这种胶结料,在满足挡墙施工与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一种挡墙形式。综合来讲,这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又能同步加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依据广源胶结料的材料特性,设计一种挡墙支护形式与施工方法,能满足挡墙支护稳定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在低碳环保、绿色建筑、宜构适材的原则下,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2、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它包括位于坡体里层的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外层设置有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所述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外表面采用喷砼护面,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坡体内部通过墙后回填土进行回填;坡顶设置有坡顶隔渗层,坡顶位置设置有坡顶排水沟,坡底位置设置有坡底排水沟;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和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内部贯穿有连通墙后回填土的泄水管。

3、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凝胶掺量小于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凝胶掺量。

4、所述坡顶线距现状地面的挡墙高差控制在3m~6m。

5、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凝胶掺量为3%~5%;所述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凝胶掺量为10%~15%。

6、所述喷砼护面采用c25混凝土,厚度100~110mm,内置钢筋网,钢筋网通过土钉与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固定。

7、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和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采用分层填筑压实,且添加早强剂以提高挡墙结构的早期强度。

8、所述坡顶排水沟和坡底排水沟都沿着挡墙布设,排水沟长度根据挡墙建设长度而定。

9、所述泄水管采用pvc管,且泄水管在挡墙填筑时埋设,位置距离分层碾压面距离不小于0.3m;

10、所述坡顶隔渗层采用防水土工布隔渗。

11、所述墙后回填土采用平碾法夯实,每层铺土厚度30cm~35cm,每层压实6~8遍。

12、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广源胶结料作为挡墙支护,充分利用场地原状砂土料,符合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与宜构适材原则。

14、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现状地面上进行施工,与墙后回填土同步施工,与传统素砼挡墙施工工艺相比,有效缩短了工期;

15、3、本实用新型利用原状砂土料,配合少量凝胶材料拌合,造价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特征:

1.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坡体里层的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5),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5)的外层设置有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4),所述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4)的外表面采用喷砼护面(3),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5)的坡体内部通过墙后回填土(10)进行回填;坡顶设置有坡顶隔渗层(9),坡顶位置设置有坡顶排水沟(6),坡底位置设置有坡底排水沟(7);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5)和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4)的内部贯穿有连通墙后回填土(10)的泄水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5)的凝胶掺量小于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4)的凝胶掺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坡顶线(1)距现状地面(2)的挡墙高差控制在3m~6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砼护面(3)采用c25混凝土,厚度100~110mm,内置钢筋网,钢筋网通过土钉与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4)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5)和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4)采用分层填筑压实,且添加早强剂以提高挡墙结构的早期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排水沟(6)和坡底排水沟(7)都沿着挡墙布设,排水沟长度根据挡墙建设长度而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管(8)采用pvc管,且泄水管(8)在挡墙填筑时埋设,位置距离分层碾压面距离不小于0.3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后回填土(10)采用平碾法夯实,每层铺土厚度30cm~35cm,每层压实6~8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广源胶结料挡墙支护结构,它包括位于坡体里层的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外层设置有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所述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外表面采用喷砼护面,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坡体内部通过墙后回填土进行回填;坡顶设置有坡顶隔渗层,坡顶位置设置有坡顶排水沟,坡底位置设置有坡底排水沟;所述远坡面广源胶结料层和近坡面广源胶结料层的内部贯穿有连通墙后回填土的泄水管。能满足挡墙支护稳定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在低碳环保、绿色建筑、宜构适材的原则下,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胡港,谭恺炎,张文涛,贺文强,姚健,吴昊轩,余再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