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9280发布日期:2024-02-26 17:0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堰坝,尤其是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


背景技术:

1、堰坝作为一种雍水建筑物,通过对水位和水量的调节,可以发挥灌溉、调整溪流坡降、固沙防冲等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和治理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流域堰坝生态化改造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久之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环境遭受污染破坏,使符合水质标准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现有的堰坝主要满足防洪、蓄水和灌溉作用,功能、形式单一,而且对水源的过滤效果较差,从而大幅降低了堰坝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包括左岸和右岸,所述左岸和右岸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固定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和第三坝体,所述第一坝体的上表面、第二坝体的上表面和第三坝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引流口,所述左岸和右岸之间设有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和绿植种植区,所述第一净化区位于第一坝体的前方,所述第二净化区位于第二坝体的前方,所述绿植种植区位于第三坝体的前方。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坝体的底面、第二坝体的底面和第三坝体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坝体基座,每个所述坝体基座的内部均设有第一金属网。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网的内部均设有碎石层,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网均为不锈钢材质。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左岸和右岸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米石层,两个所述米石层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网。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金属网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土壤层,两个所述土壤层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铺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环形砖块,每个所述环形砖块的内部均种植有绿植。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区由沸石层和鹅卵石组成,所述绿植种植区的内部种植有多种具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装置通过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和绿植种植区的配合,可以使堰坝对水源的净化效果更好,第一坝体、第二坝体、第三坝体和引流口的配合,可以使堰坝能够把水源净化的更加充分,米石层、第二金属网、土壤层和环形砖块的配合,不仅大幅增加了左岸和右岸的稳定性,而且可以种植多种绿植来增加设备的观赏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岸(1)和右岸(2),所述左岸(1)和右岸(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固定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坝体(3)、第二坝体(4)和第三坝体(5),所述第一坝体(3)的上表面、第二坝体(4)的上表面和第三坝体(5)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引流口(6),所述左岸(1)和右岸(2)之间设有基层(9),所述基层(9)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净化区(10)、第二净化区(11)和绿植种植区(12),所述第一净化区(10)位于第一坝体(3)的前方,所述第二净化区(11)位于第二坝体(4)的前方,所述绿植种植区(12)位于第三坝体(5)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坝体(3)的底面、第二坝体(4)的底面和第三坝体(5)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坝体基座(7),每个所述坝体基座(7)的内部均设有第一金属网(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网(16)的内部均设有碎石层(17),每个所述第一金属网(16)均为不锈钢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岸(1)和右岸(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米石层(13),两个所述米石层(13)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网(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金属网(1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土壤层(15),两个所述土壤层(1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铺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环形砖块(8),每个所述环形砖块(8)的内部均种植有绿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浅流型生态堰坝结构,包括左岸和右岸,所述左岸和右岸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固定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坝体、第二坝体和第三坝体,所述第一坝体的上表面、第二坝体的上表面和第三坝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引流口,所述左岸和右岸之间设有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和绿植种植区,本装置通过第一净化区、第二净化区和绿植种植区的配合,可以使堰坝对水源的净化效果更好,第一坝体、第二坝体、第三坝体和引流口的配合,可以使堰坝能够把水源净化的更加充分,米石层、第二金属网、土壤层和环形砖块的配合,不仅大幅增加了左岸和右岸的稳定性,而且可以种植多种绿植来增加设备的观赏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伟,陈玉梁,谢凯,杨顺波,张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