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91989发布日期:2024-01-16 11:2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桩。


背景技术:

1、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又称混凝土预制桩,是工程桩的一种,一般指在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经过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至施工现场,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在桩的顶部浇筑承台梁(板)基础。为了抵抗锤击和穿越土层,在桩顶和桩尖部分应加密箍筋,并把桩尖处的主筋弯起,并焊在一根芯棒上。虽然桩顶和桩尖部分都设置加密箍筋加强强度,并通过芯棒增加桩尖的冲击性和桩体的结构强度,但是目前沉桩时,仍然是桩尖起到主要冲击作用,打桩机锤击桩顶,桩尖下沉时,桩体中间仍然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且芯棒与桩尖主筋焊接,在后期不易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桩,解决虽然桩顶和桩尖部分都设置加密箍筋加强强度,并通过芯棒增加桩尖的冲击性和桩体的结构强度,但是目前沉桩时,仍然是桩尖起到主要冲击作用,打桩机锤击桩顶,桩尖下沉时,桩体中间仍然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且芯棒与桩尖主筋焊接,在后期不易拆卸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工程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为空心筒体,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钢筋架,所述桩体的下侧设置有冲击锥头,所述冲击锥头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上侧插接有芯棒,所述芯棒与桩体插接,所述芯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冲击端,所述冲击端的直径大于桩体的内径,所述冲击锥头的上侧面和桩体的外壁横截面相等。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打桩时,通过芯棒带动冲击锥头破开土层,在此过程中,芯棒受到打桩机的主要冲击力,冲击锥头承受土壤的反作用力,桩体只需要跟随冲击锥头下沉即可,桩体受到的阻力和承受的冲击力大大降低,且芯棒可直接从插杆拔出,便于拆卸。

4、为了增加桩体的抗冲击性能;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端体,所述桩体的下端设置有下端体,所述芯棒的上端贯穿上端体到上侧,所述芯棒的下端贯穿下端体到下侧。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上端体可以增加桩体上侧冲击力承受能力,下端体可以增加桩体的下端承受能力。

7、为了增加下端体的结构强度和增加对钢骨架的防护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端体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钢骨架,所述钢骨架与钢筋架焊接,所述钢骨架的内外两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钉,所述上端体和下端体内侧结构相同,所述上端体和下端体的外层均为浇筑层。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钢骨架配合加强钉进行外层浇筑,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能够包裹钢骨架,增加对钢骨架的防护性,减缓钢骨架锈蚀。

10、为了避免泥土进入桩体;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端体的内侧壁下侧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套接在芯棒外侧,所述挡环的内径与芯棒的外径相等。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挡环可以在下端体下沉是过程中,避免少量的泥土通过下端体进入桩体内。

13、为了增加桩体强度;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体的内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加强环。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加强环能够大大增加桩体强度。

16、为了增加芯棒的稳定性;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环的内径与芯棒的外径相等。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加强环能够限制芯棒,避免其晃动。

19、为了增加后期浇筑强度;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环的上侧面均等距环绕式并列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加强筋便于在打桩后浇筑,与混凝土结合,增加浇筑结块强度。

22、为了提供缓冲;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圈,所述缓冲垫圈套接在芯棒外侧,所述缓冲垫圈设置在冲击端和上端体之间。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打桩机锤击冲击端,仍然会间接作用到上端体上,缓冲垫圈可以增加对作用力由冲击端到上端体之间的缓冲性能。

2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为空心筒体,所述桩体(1)的侧壁内部设置有钢筋架(2),所述桩体(1)的下侧设置有冲击锥头(3),所述冲击锥头(3)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杆(4),所述插杆(4)的上侧插接有芯棒(5),所述芯棒(5)与桩体(1)插接,所述芯棒(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冲击端(6),所述冲击端(6)的直径大于桩体(1)的内径,所述冲击锥头(3)的上侧面和桩体(1)的外壁横截面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端体(8),所述桩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端体(9),所述芯棒(5)的上端贯穿上端体(8)到上侧,所述芯棒(5)的下端贯穿下端体(9)到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体(9)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钢骨架(10),所述钢骨架(10)与钢筋架(2)焊接,所述钢骨架(10)的内外两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钉(11),所述上端体(8)和下端体(9)内侧结构相同,所述上端体(8)和下端体(9)的外层均为浇筑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体(9)的内侧壁下侧固定连接有挡环(12),所述挡环(12)套接在芯棒(5)外侧,所述挡环(12)的内径与芯棒(5)的外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内侧等距固定连接有加强环(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3)的内径与芯棒(5)的外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13)的上侧面均等距环绕式并列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体(8)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圈(7),所述缓冲垫圈(7)套接在芯棒(5)外侧,所述缓冲垫圈(7)设置在冲击端(6)和上端体(8)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桩,包括桩体,桩体为空心筒体,桩体的侧壁内部设置有钢筋架,桩体的下侧设置有冲击锥头,冲击锥头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插杆的上侧插接有芯棒,芯棒与桩体插接,芯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冲击端,冲击端的直径大于桩体的内径,冲击锥头的上侧面和桩体的外壁横截面相等。在打桩时,通过芯棒带动冲击锥头破开土层,在此过程中,芯棒受到打桩机的主要冲击力,冲击锥头承受土壤的反作用力,桩体只需要跟随冲击锥头下沉即可,桩体受到的阻力和承受的冲击力大大降低,且芯棒可直接从插杆拔出,便于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潘博,俞得水,刘荣洋,李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潘博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