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4810发布日期:2023-11-17 23:5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挡土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1、仰斜式挡土墙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宜压实,不便施工。当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仰斜式墙背将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所以仰斜式挡墙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基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

2、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由于挡墙时仰斜的,混凝土浇筑时有效压头高度产生的力不仅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的侧压力,同时表现竖直方向上的浮力,若措施采用不当极容易产生跑模或爆模现场。

3、常规做法如图1所示,在外模外侧1m、2m处打两排间距1m高2m支脚钢管11,支脚钢管11入土深度1m左右,并将支脚钢管11连接成整体,挡墙外模采用钢管斜撑,斜撑钢管14将外模的每道横向钢管12和支脚钢管11连接,起到支护作用。同时在外模内外挡墙基础上预埋两排钢筋17,在外模1m高左右用对拉螺杆16与内侧预埋钢筋17焊接,防止模板上浮。基础外预埋钢筋17与模板之间用方木18和三角楔木13卡住防止模板外移。在上口加内部支撑防止外模向内倾覆

4、这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模板结构施工采用扣件式脚手架体对挡土墙模板进行反压达到防止其模板上浮的目的,但这样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及周转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仰斜式挡土墙在混凝土浇筑时有效压头高度产生的力水平方向上的侧压力,也能满足竖直方向上的浮力要求的挡土墙结构。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墙趾、坡体和模板,三者围合形成第一浇筑区;所述模板端部和坡体之间设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木枋;模板斜立在墙趾上,其上下两端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竖直设置且另一端部连接墙趾,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模板垂直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力矩木枋;所述墙趾上设置有竖直的垫块木枋,力矩木枋水平放至且一端与垫块木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板抵触;且力矩木枋上设有竖直的第三固定杆,第三固定杆固定在墙趾上。

3、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抵压在模板表面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与第一固定杆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钢管位于力矩木枋等高处且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第一浇筑区完成后,拆卸第一浇筑区结构,将模板沿着直线方向向上翻折形成第二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坡体和第一支撑木枋形成第二浇筑区;所述第二模板端部和坡体之间设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木枋,第二模板下端与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其上方设有与第二模板垂直的第四固定杆;第二模板上端设有第五固定杆。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板表面上分别抵压有第三钢管和第四钢管,且分别与第四固定杆以及第五固定杆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第二浇筑区完成后拆卸第二浇筑区结构,将第二模板沿着直线方向翻折形成第三模板,所述第三模板、坡体和第二撑木枋形成第三浇筑区;第三模板下端与第五固定杆连接,其上方设有与第三模板垂直的第六固定杆,第三模板上端设有第七固定杆;第三模板上端与坡体之间设有三支撑木枋。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模板上分别抵压有第五钢管和第六钢管,且分别与第六固定杆以及第七固定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管、第二钢管、第三钢管、第四钢管、第五钢管和第六钢管、均是双拼钢管。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第五固定杆、第六固定杆和第七固定杆均为螺杆;在浇筑过程中随着上一个浇筑区的凝固,可以拆卸重新安装至下一个浇筑区中。

10、工作原理:可根据需求设置多个个浇筑区,其中支撑木枋是用于防止模板向浇筑区内位移,第二固定杆与拼接在一起的力矩木枋和垫块木枋形成铰接连接,采用力矩平衡原理防止墙身模板上浮;在后续浇筑的时候,按照第二、浇筑区搭建结构,各个固定杆限制住模板的上浮直至封顶。

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方案的安装结构可大量节约搭设扣件式脚手架体对挡土墙模板进行反压的人工成本以及周转材料成本;可以实现快速安装,稳定控制模板上浮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材料人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墙趾(1)、坡体(2)和模板(3),三者围合形成第一浇筑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3)端部和坡体(2)之间设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木枋(4);模板(3)斜立在墙趾(1)上,其上下两端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5)和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5)竖直设置且另一端部连接墙趾(1),所述第二固定杆(6)与模板(3)垂直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力矩木枋(7);所述墙趾(1)上设置有竖直的垫块木枋(8),力矩木枋(7)水平放置且一端与垫块木枋(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板(3)抵触;且力矩木枋(7)上设有竖直的第三固定杆(9),第三固定杆(9)固定在墙趾(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3)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抵压在模板(3)表面的第一钢管(10)和第二钢管(11),所述第一钢管(10)与第一固定杆(5)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钢管(11)位于力矩木枋(7)等高处且与第二固定杆(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浇筑区完成后,拆卸第一浇筑区结构,将模板(3)沿着直线方向向上翻折形成第二模板(12),所述第二模板(12)、坡体(2)和第一支撑木枋(4)形成第二浇筑区;所述第二模板(12)端部和坡体(2)之间设有水平的第二支撑木枋(13),第二模板(12)下端与第一固定杆(5)固定连接,其上方设有与第二模板(12)垂直的第四固定杆(14);第二模板(12)上端设有第五固定杆(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板(12)表面上分别抵压有第三钢管(17)和第四钢管(16),且分别与第四固定杆(14)以及第五固定杆(1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浇筑区完成后拆卸第二浇筑区结构,将第二模板(12)沿着直线方向翻折形成第三模板(20),所述第三模板(20)、坡体(2)和第二支撑木枋(13)形成第三浇筑区;第三模板(20)下端与第五固定杆(15)连接,其上方设有与第三模板(20)垂直的第六固定杆(18),第三模板(20)上端设有第七固定杆(19),第三模板(20)上端与坡体(2)之间设有三支撑木枋(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板(20)上分别抵压有第五钢管(22)和第六钢管(23),且分别与第六固定杆(18)以及第七固定杆(19)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10)、第二钢管(11)、第三钢管(17)、第四钢管(16)、第五钢管(22)和第六钢管(23)均是双拼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第三固定杆(9)、第四固定杆(14)、第五固定杆(15)、第六固定杆(18)和第七固定杆(19)均为螺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仰斜式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墙趾、坡体和模板,三者围合形成第一浇筑区;所述模板端部和坡体之间设有水平的第一支撑木枋;模板斜立在墙趾上,其上下两端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竖直设置且另一端部连接墙趾,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模板垂直连接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力矩木枋;所述墙趾上设置有竖直的垫块木枋,力矩木枋水平放至且一端与垫块木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模板抵触;且力矩木枋上设有竖直的第三固定杆,第三固定杆固定在墙趾上;此结构可以实现快速安装,稳定控制模板上浮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材料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史建伟,郑磊,王江峰,白铄鑫,程博文,石润东,胡盛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