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4682发布日期:2023-11-22 18:16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雨水链的,具体为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初期雨水的治理变得十分重要。在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的大背景下,各地开展了各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目标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并加以收集利用。

2、雨水链属于雨落水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及景观性,主要用于引流屋面雨水。而生态雨水链在引流屋面雨水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景观植物降低公共排水系统中雨水的流失率,将环境效益和审美要求相结合。

3、目前常见的生态雨水链,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集利用雨水径流,但也存在配水不合理、植物难以存活,或使用水泵配水、需要消耗电力等缺点,限制了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因此,设计一种无需动力驱动、自动合理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本实用新型将环境效益和审美要求相结合,既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又增加了景观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具有上端未封闭的箱体与透水隔层,所述透水隔层与所述箱体上端口形成种植区,所述透水隔层与所述箱体底板形成蓄水区,所述蓄水区设有排水阀门;所述蓄水箱的顶端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两侧连接有分流管与种植盘;所述分流管末端指向所述种植盘,所述种植盘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主水管顶端连接有承接盒,所述承接盒内置锥形滤板。

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水管内壁采用螺旋纹设计,螺旋纹与分流管相连,顺主水管内管壁螺旋纹下流的雨水更易流入所述分流管。

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分流管采用由小到大的喇叭口设计。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种植盘自上而下配置需水量由大到小的景观植物。

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7、1. 部分雨水顺螺旋纹内壁流入与主水管连接的分流管,分流管采用由小到大的喇叭口设计,对主水管出流雨水量进行限制,从上往下的实现生态雨水链中各层种植盘中植物的合理配水,无需动力驱动,节约能源,低碳环保。

8、2.利用承接盒内贴合的塑料材质的锥形滤板过滤大块固体杂物,部分雨水顺螺旋纹内壁流入分流管后至种植盘,其余部分雨水和种植盘中的过量雨水通过溢流口也落入种植区,利用种植区净化后雨水经过透水隔层流入蓄水区,实现对雨水的收集、滤污和存储。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具有上端未封闭的箱体与透水隔层,所述透水隔层与所述箱体上端口形成种植区,所述透水隔层与所述箱体底板形成蓄水区,所述蓄水区设有排水阀门;所述蓄水箱的顶端连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两侧连接有分流管与种植盘;所述分流管末端指向所述种植盘,所述种植盘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主水管顶端连接有承接盒,所述承接盒内置锥形滤板。

2.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内壁采用螺旋纹设计,雨水在主水管内沿螺旋纹盘旋向下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采用由小到大的喇叭口设计,小的一端与主水管连接,大的一端指向种植盘。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自上而下配置需水量由大到小的景观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均匀的分布在种植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盒的开口端为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滤板与承接盒贴合,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自动配水的生态雨水链,其主要包括蓄水箱、主水管与种植盘三部分。蓄水箱具有上端未封闭的箱体与透水隔层,透水隔层与箱体上端口形成种植区,与箱体底板形成蓄水区,并设有排水阀门;蓄水箱的顶端连接有主水管,主水管两侧连接有分流管与种植盘;分流管末端指向种植盘,种植盘上端设置有溢流口;主水管顶端连接有承接盒,承接盒内置锥形滤板。主水管内壁采用螺旋纹设计,分流管采用由小到大的喇叭口设计,种植盘自上而下配置需水量由大到小的景观植物。本技术装置实现了雨水自动合理分配,将环境效益和审美要求相结合,既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又增加了景观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梁,何常清,万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