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0082发布日期:2023-09-24 07:1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抗浮设计,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


背景技术:

1、在现阶段地下室行业内,当地下室的上部荷载小于其地基基础产生的浮力时,需要有抗浮设汁。现有抗浮设计的处理基本采用抗浮桩或锚索(预应力)来解决,即,根据地下室的大小、埋深产生的浮力,确定抗浮桩的大小、长度、数量多少或锚索(预应力)数量多少来平衡,以达到最佳抗浮的效果。

2、但是,现有的抗浮设计均是在浮力产生后采用抗浮的方法手段来解决,无法从源头消除产生浮力。而且地下室产生浮力的主要原因,是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碎石填层形成含水层,看似经济实则有严重的工程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通过改变施工过程中的习惯思维,既节省了抗浮工程造价又能有效达到抗浮目的,消除工程隐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源头消除产生浮力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包括:

4、底板层,形成地下室室腔的承载底板结构;

5、地基土层,形成整体填层架构的装配基础;

6、抗浮垫层,固定填充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且所述抗浮垫层为混凝土块结构垫层。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9、顶板层,与所述底板层之间留设有空间,所述空间形成所述室腔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混凝土块结构的所述抗浮垫层为素混凝土块垫层。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混凝土块结构的所述抗浮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混凝土块的形状为方形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对应位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的中间位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包括若干组方形混凝土块结构垫层;

15、若干组所述方形混凝土块结构垫层呈分散阵列式分布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的中间位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对应位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的边沿位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的设置面积不小于匹配浮力所需面积,且所述抗浮垫层的设置面积不大于所述底板层的面积。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该架构通过将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底板层与地基土层之间设置混凝土质抗浮垫层,整体设置面积相较于传统的碎石填层更为可控,能够根据地下室深度产生的既定浮力大小、地下室荷载大小以及实际的抗浮要求而灵活进行面积设置,以此在达到抗浮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节约施工造价成本,进而可从施工源头消除浮力并消除工程隐患,有效提升了整体的功能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包括:底板层,形成地下室室腔的承载底板结构;地基土层,形成整体填层架构的装配基础;抗浮垫层,固定填充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且所述抗浮垫层为混凝土块结构垫层。该架构通过改变施工过程中的习惯思维,既节省了抗浮工程造价又能有效达到抗浮目的,消除工程隐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源头消除产生浮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仁荣,黄亦尧,戎阳,戎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万得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