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1966发布日期:2023-11-17 16:1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布置于挡水线下游侧的船闸,尤其是涉及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船闸闸墙多由挡墙平台和垂直设置在挡墙平台上的挡墙构成,沿河道水流方向布置在河道岸边。船闸闸墙后渗水压力是闸墙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地下水位主要受闸墙上、下游水位及地表雨水下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在闸墙后设置排水系统可有效降低闸墙后地下水渗水压力,保证闸墙结构的稳定。常规的闸墙后排水系统多采用带孔排水管、碎石排水盲沟等形式;带孔排水管通常采用混凝土、塑料、铸铁等材料,根据水头高低在挡墙平台上沿纵向(平行于挡墙方向)布置一条或多条渗流通道。上述排水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带孔排水管安装定位要求高,不能适应地基沉降,且易损坏;2、碎石排水盲沟施工简单,价格便宜,柔性结构可适应地基变形,但排水面积小,易堵塞;3、单纯的纵向渗流通道与填土接触面积小,排水效率低,存在排水盲区,排水效果较差,威胁闸墙结构的安全。因此,常规的闸墙后排水系统从施工成本、结构可靠性、排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单、结构可靠、排水效率高的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挡墙平台台面上的纵向排水管、多个横向排水管,以及多个竖向排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沿所述挡墙平台与挡墙交角处布置,多个所述竖向排水管间隔贴附固定在所述挡墙背水墙面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多个所述横向排水管间隔贴附固定在挡墙平台上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

4、可选择地,所述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竖向排水管,均为聚丙烯塑料制成的网状透水管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网状透水管外表面包覆有透水土工布层。

6、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土工布层外表面包覆有砂砾石反滤层;可选择地,砂砾石反滤层的厚度0.3~0.5m。

7、可选择地,所述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竖向排水管均为矩形管。

8、本实用新型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9、1、聚丙烯塑料制成的所述网状透水管成品可标准化生产,施工铺设方便,适用条件广,网状透水管的芯体孔隙率大,排水能力强,不易堵塞。

10、2、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相连通,构成梳齿状的排水系统,充分发挥了排水管侧向渗水能力且结构可靠,增加了排水线路的渗流辐射范围,使排水更为顺畅。



技术特征:

1.一种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挡墙平台台面上的纵向排水管、多个横向排水管,以及多个竖向排水管;所述纵向排水管沿所述挡墙平台与挡墙交角处布置,多个所述竖向排水管间隔贴附固定在所述挡墙背水墙面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多个所述横向排水管间隔贴附固定在挡墙平台上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竖向排水管,均为聚丙烯塑料制成的网状透水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透水管外表面包覆有透水土工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土工布层外表面粘结固定有砂砾石反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和竖向排水管均为矩形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船闸闸墙后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挡墙平台台面上的纵向排水管、多个横向排水管,以及多个竖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沿挡墙平台与挡墙交角处布置,多个竖向排水管间隔贴附固定在所述挡墙背水墙面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多个横向排水管间隔贴附固定在挡墙平台上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本技术优点主要体现在:1、聚丙烯塑料制成的所述网状透水管成品可标准化生产,施工铺设方便,适用条件广,网状透水管的芯体孔隙率大,排水能力强,不易堵塞。2、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与纵向排水管相连通,构成梳齿状的排水系统,充分发挥了排水管侧向渗水能力且结构可靠,增加了排水线路的渗流辐射范围,使排水更为顺畅。

技术研发人员:李召辉,任自铭,凡明杰,熊东,原学明,王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