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8006发布日期:2023-09-24 06:2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水利工程,具体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现代科学发展使我们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学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而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也会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方面,理性地寻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合理的平衡点。从河流生态建设的全局看,生态水利工程将与河流环境立法、水资源综合管理、循环经济模式以及传统治污技术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河流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基坑支护是较为常见的建设手段之一,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2、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8175852u)公开了一种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竖直架,所述竖直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和连接架和第一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柱,所述竖直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组合柱,所述组合柱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组合柱的正面和背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竖直架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架。通过固定柱将第二连接柱和连接架和第一连接柱固定起来,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较少的螺栓即可完成安装,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工作效率较高。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目前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采用木桩排列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局部阻隔作用,由此避免河床淤泥的堆积;2、木桩排列方式在建设过程中较为繁琐,并且其木材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后会加速腐烂,导致承载时长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采用木桩排列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局部阻隔作用,由此避免河床淤泥的堆积;木桩排列方式在建设过程中较为繁琐,并且其木材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后会加速腐烂,导致承载时长较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框架,所述支护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护框架的两侧分别插接有挡水板;

2、所述支护框架由若干个支护钢管、定位框架以及锁紧螺栓组合而成,若干个所述支护钢管的两侧分别贴合有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的中部贯穿有锁紧螺栓;

3、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支护框架内壁贴合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片,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承压板。

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护框架共设有四组,其每组支护框架的内部结构相一致。

5、进一步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支护钢管之间相互平行,且支护钢管与定位框架之间相垂直。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护钢管的外部结构与定位框架的内壁相吻合,且定位框架之间通过锁紧螺栓相连接。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由两个支撑管拼接而成,且支撑管与支护框架之间相互垂直。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管设为t型管状结构体。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框架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挡水板厚度相一致的条形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四组支护框架呈矩形路径分布,在支护框架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需要将矩形路径改为一字型路径分布,该支护框架的组合方式不仅可以对局部区域进行包围,同时也可以直接对河道进行截断或改向。

12、本实用新型中,锁紧螺栓分别贯穿于定位框架和支护钢管的内部,依靠锁紧螺栓实现定位框架内壁与支护钢管之间的紧密贴合,并且通过定位框架内壁的凹陷状结构对若干个支护钢管进行独立限位,由此保持支护钢管之间相互平行。

13、本实用新型中,t型状的支撑管具有垂直夹角,利用支撑管对矩形分布的支护框架的夹角处两侧进行固定支撑作用,由此增加支护框架边角处的承载力,挡水板的上下两端可以通过定位框架表面的条形槽进行定位固定,挡水板的设置可以对支护钢管之间的排列间隙进行遮挡,由此对河道水流进行阻隔。



技术特征:

1.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2),所述支护框架(1)的两侧分别插接有挡水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1)共设有四组,其每组支护框架(1)的内部结构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支护钢管(101)之间相互平行,且支护钢管(101)与定位框架(102)之间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钢管(101)的外部结构与定位框架(102)的内壁相吻合,且定位框架(102)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由两个支撑管(201)拼接而成,且支撑管(201)与支护框架(1)之间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201)设为t型管状结构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102)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挡水板(3)厚度相一致的条形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生态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框架,所述支护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护框架由若干个支护钢管、定位框架以及锁紧螺栓组合而成,若干个所述支护钢管的两侧分别贴合有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的中部贯穿有锁紧螺栓;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与支护框架内壁贴合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片,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承压板,改良后的基坑支护结构,不仅可以对局部区域进行包围,同时也可以直接对河道进行截断或改向,利用支撑管对矩形分布的支护框架的夹角处两侧进行固定支撑作用,挡水板的设置可以对支护钢管之间的排列间隙进行遮挡,由此对河道水流进行阻隔。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东恒欣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