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7737发布日期:2023-10-14 11:2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具体是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当基坑在开挖时以及开挖完成后,都需要对基坑的内壁进行支护,防止泥土挤压基坑导致基坑出现坍塌的情况,因此就需要使用到基坑的支护结构。

2、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15367301u”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通过气缸的加压,气压杆将多边形滑块顺着滑轨向支护板方向移动,通过支撑杆将支护板支撑在基坑壁上,止位柱将多边形滑块卡死,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导线、电源和气缸串联成电路,若基坑坍塌,支护板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将会接触,气缸会通电加压,继续将多边形滑块向前推动来加固基坑,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离时,气缸会停止加压,始终保持支护板处于垂直状态,多边形滑块逐步推进,对的支护板的支撑力越来越大,通过多组止位柱与多边形滑块的卡接起到支撑防护作用,也保护了气缸不用长时间的工作,延长气缸的使用寿命,支护板两端的梯形板和梯形槽之间的配合安装,增强多组支护板整体的牢固性,该装置设计简单,既保障了基坑支撑稳定性良好的优点,也对基坑坍塌有个防护措施,安全可靠。

3、以上技术特征存在以下不足:在对基坑进行支护时,由于基坑周围的泥土中可能会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随着时间的增长,泥土中的水会慢慢渗透进基坑内部,或者在遇到雨雪天气时,基坑的内部都会出现积水的情况,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积水进行排出,防止影响后续的施工作业,操作比较麻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转动连接于底板顶部一端外壁的转动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端外壁设置有移动底座,移动底座的另一端外壁开有进水槽,进水槽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底板的顶部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与移动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管,且转动板的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与水泵之间固定连接有输送管,转动板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头相通的排水筒;

4、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端外壁设置有用于对移动底座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且底板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对转动板进行限位的支撑机构。

5、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往复丝杆,且底板的另一端顶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往复丝杆转动连接于第二夹持板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夹持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的另一侧外壁,往复丝杆的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转动套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底座固定连接于移动块的另一端外壁。

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两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板,且拦截板的两端外壁之间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第一通孔拦截板与移动底座相接触。

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端顶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且转动板转动连接于第一夹持板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底板的顶部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转动板相接触的连接板。

8、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主杆,且转动板的另一端外壁以及底板的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夹持板,第三夹持板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主杆分别滑动套接于伸缩杆的四周外壁,且主杆的顶部外壁均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多个紧固转盘,伸缩杆的顶部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第二通孔。

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固定耳板。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加固板,且加固板均为倾斜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对基坑的内壁进行支护时,可直接将底板固定在基坑的底部,并且由于转动板可在底板顶部转动,因此可以根据基坑内壁的倾斜度,调节转动板的倾斜角度,从而可形成更有效的支护效果,并且当基坑的底部出现积水时,水泵启动时,会通过吸水管与移动底座相通,并且通过移动底座将水吸入到水泵中,进一步通过输送管输送至转动板外壁,从而实现了对基坑内部的积水的排放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3、本实用新型中,当驱动电机启动并且带动往复丝杆转动时,套接在往复丝杆外壁的移动块以及移动底座会在往复丝杆外壁横向来回移动,从而可对处于基坑中的积水进行更有效的吸收;

14、本实用新型中,在调节转动板的角度时,伸缩杆会分别在主杆中移动,并且在转动板的位置确定好后,通过转动紧固转盘,可在第二通孔的作用下,对伸缩杆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实现了对转动板的限位支撑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1)以及转动连接于底板(1)顶部一端外壁的转动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另一端外壁设置有移动底座(8),移动底座(8)的另一端外壁开有进水槽,进水槽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23),底板(1)的顶部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10),水泵(10)与移动底座(8)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管(9),且转动板(3)的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3),连接头(13)与水泵(10)之间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2),转动板(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头(13)相通的排水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往复丝杆(17),且底板(1)的另一端顶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4),往复丝杆(17)转动连接于第二夹持板(14)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夹持板(1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5),且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17)的另一侧外壁,往复丝杆(17)的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转动套接有移动块(24),且移动底座(8)固定连接于移动块(24)的另一端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另一端两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板(11),且拦截板(11)的两端外壁之间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第一通孔(16)拦截板(11)与移动底座(8)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端顶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持板(5),且转动板(3)转动连接于第一夹持板(5)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底板(1)的顶部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转动板(3)相接触的连接板(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个主杆(20),且转动板(3)的另一端外壁以及底板(1)的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夹持板(22),第三夹持板(22)的相对一侧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21),主杆(20)分别滑动套接于伸缩杆(21)的四周外壁,且主杆(20)的顶部外壁均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多个紧固转盘(19),伸缩杆(21)的顶部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第二通孔(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固定耳板(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加固板(4),且加固板(4)均为倾斜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板以及转动连接于底板顶部一端外壁的转动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另一端外壁设置有移动底座,移动底座的另一端外壁开有进水槽,进水槽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拦截网,底板的顶部外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与移动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吸水管,且转动板的另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与水泵之间固定连接有输送管,转动板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头相通的排水筒;本技术,当基坑的底部出现积水时,水泵启动时,会通过吸水管与移动底座相通,并且通过移动底座将水吸入到水泵中,进一步通过输送管输送至转动板外壁,从而实现了对基坑内部的积水的排放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邢驰,吴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邢驰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