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6989发布日期:2023-10-25 13:1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堵蓄水池,具体是指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


背景技术:

1、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社会稳定的基础设施,其在利用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水利工程中蓄水池作为储存水源的常见设施,现有的蓄水池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蓄水池本体,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蓄水池连通,由于蓄水池大多为敞口设计,外部杂物很容易进入池中,长期积累后,会造成蓄水池中产生异味,并且蓄水池中的水质也会受到影响,人们需要定期对蓄水池中的垃圾进行清理,以防止蓄水池发生堵塞,而有些垃圾降到水底后不便于人们打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可以防止杂物从敞口处落入池中、便于打捞水底的垃圾。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本体内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池本体的上端铰接有回型框,所述回型框内设有与蓄水腔配合的过滤顶板,所述过滤顶板内设有不少于一个且均匀布置的与蓄水腔配合的过滤孔,所述蓄水池本体内设有与蓄水腔配合的过滤底板,所述过滤底板的周圈设有与蓄水腔内壁配合的侧尖板,所述过滤底板内设有不少于一个且均匀布置的滤水孔,所述过滤底板的上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直杆,两侧所述直杆的上端均设有圆环。

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蓄水腔可以完成蓄水功能,过滤顶板上的过滤孔可以防止外部杂物从蓄水腔本体的敞口处落入蓄水腔内的池中,当需要清理打捞蓄水池内水底的垃圾时,利用圆环和直杆将过滤底板从蓄水腔内拉上来即可便于打捞水底的垃圾。

4、作为改进,两侧所述圆环上均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可以增大人手与圆环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人手更容易抓住圆环。

5、作为改进,所述回型框内设有插孔,所述蓄水池本体的一侧转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与插孔配合的插杆。

6、作为改进,所述直杆与过滤底板和圆环之间均为焊接连接,可以提高直杆与过滤底板和圆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7、作为改进,所述蓄水池本体的一侧设有与蓄水腔配合的液位窗,便于观察蓄水腔内的水量。

8、作为改进,所述回型框、过滤底板和过滤顶板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本体(1),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设有蓄水腔(2),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上端铰接有回型框(3),所述回型框(3)内设有与蓄水腔(2)配合的过滤顶板(14),所述过滤顶板(14)内设有不少于一个且均匀布置的与蓄水腔(2)配合的过滤孔(4),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设有与蓄水腔(2)配合的过滤底板(8),所述过滤底板(8)的周圈设有与蓄水腔(2)内壁配合的侧尖板(10),所述过滤底板(8)内设有不少于一个且均匀布置的滤水孔(9),所述过滤底板(8)的上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直杆(11),两侧所述直杆(11)的上端均设有圆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圆环(12)上均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框(3)内设有插孔(5),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一侧转动设有转杆(6),所述转杆(6)上设有与插孔(5)配合的插杆(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11)与过滤底板(8)和圆环(12)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一侧设有与蓄水腔(2)配合的液位窗(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框(3)、过滤底板(8)和过滤顶板(14)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用防堵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本体内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池本体的上端铰接有回型框,所述回型框内设有与蓄水腔配合的过滤顶板,所述过滤顶板内设有不少于一个且均匀布置的与蓄水腔配合的过滤孔,所述蓄水池本体内设有与蓄水腔配合的过滤底板,所述过滤底板的周圈设有与蓄水腔内壁配合的侧尖板,所述过滤底板内设有不少于一个且均匀布置的滤水孔,所述过滤底板的上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直杆,两侧所述直杆的上端均设有圆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杂物从敞口处落入池中、便于打捞水底的垃圾。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安诺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