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8348发布日期:2024-02-07 12:1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后浇带防护,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


背景技术:

1、后浇带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以及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士带。

2、在地下室后浇带浇筑过程中,后浇带底部一般通过模板简单的固定,再通过支撑架加以支撑,这种简易的浇筑模板虽然安装简单,但是接缝处密封不足,容易出现漏浆现象,特别是在振捣过程中,由木板制作的底部模板硬度不够,而且下方支撑装置与底部模板没有直接的固定方式,在振捣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偏移,模板支撑不平衡,导致局部变形,影响后浇带浇筑质量。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和支撑结构稳定连接和有效防止漏浆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包括:后浇带;模板结构,所述模板结构抵触所述后浇带的底部,所述模板结构包括底模板、卡槽、伸缩槽、撞板、肩槽和侧漏板,所述底模板的顶面抵触所述后浇带的底部,所述底模板的底面等距对称设有若干组所述卡槽,所述伸缩槽设于所述底模板的内部,所述肩槽设于所述撞板的两侧,所述侧漏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撞板的顶面,且所述侧漏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模板的内部和顶面;支撑结构,若干组所述支撑结构卡合连接于每组所述卡槽的内部,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螺纹孔、连接杆、螺杆、调节环和支撑杆,所述横梁滑动连接和卡合连接于所述卡槽的内部,且所述横梁抵触所述底模板的底部,每两个所述螺纹孔对称贯穿所述横梁,且每个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伸缩槽连通,每对两个所述支撑杆对称立于地面上,两个所述螺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内部,两个所述调节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且每个所述调节环分别对应与每个所述螺杆至今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每个所述螺杆的顶部,且每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抵触所述撞板的底面;稳固结构,两组所述稳固结构分别固定于每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和顶端;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设于所述底模板的内部和顶面,所述封闭结构包括滑槽、筒体、活塞杆、复位弹簧、拨板、出气管、气囊、进气管和单向阀,若干所述滑槽等距设于所述底模板的内部,且若干所述滑槽分别与所述伸缩槽内部连通,若干所述筒体安装于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若干所述活塞杆滑动对应连接于每个所述筒体的内部,且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部,若干所述复位弹簧套于每个所述活塞杆的表面,且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筒体的底端,若干所述拨板固定于每个所述活塞杆的底端,且对应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安装于所述拨板的顶面,若干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对称设于每个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出气管与所述进气管相互连通,所述气囊安装于所述底模板的顶面凹槽内,且所述气囊抵触所述后浇带的底面,若干所述单向阀分别安装于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的内部,且所述出气管内的所述单向阀控制方向与所述进气管内的所述单向阀控制方向相反。

3、优选的,所述侧漏板26为厚度2mm的金属片,且所述侧漏板的外侧壁抵触所述后浇带的墙体内侧壁。

4、优选的,所述稳固结构包括连接套环、连接件、转动件、调节螺杆和调节套杆,所述连接套环固定于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和顶端,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套环的侧壁,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每个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件两端的转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套杆与对称两个所述调节螺杆同时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方向相反。

5、优选的,每个所述拨板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且所有所述拨板卡合连接于所述肩槽内。

6、优选的,所述气囊呈长条形结构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模板的顶面两侧,且若干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均与所述气囊内部连通。

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本装置通过灵活稳定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所述底模板,不仅配合所述稳固结构稳定可靠支撑所述底模板;而且能够让所述底模板紧紧贴在所述后浇带的底部,减小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后浇带之间的缝隙,降低混凝土泄漏风险;还能升起所述侧漏板与所述后浇带内侧壁抵触,阻挡混凝土外漏,以及使所述气囊膨胀,进一步填充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后浇带之间的缝隙,多重手段共同配合,有效解决混凝土泄漏问题。此具有能够和支撑结构稳定连接和有效防止漏浆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漏板(26)为厚度2mm的金属片,且所述侧漏板(26)的外侧壁抵触所述后浇带(1)的墙体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结构(4)包括连接套环(41)、连接件(42)、转动件(43)、调节螺杆(44)和调节套杆(45),所述连接套环(41)固定于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杆(36)的底端和顶端,所述连接件(42)螺纹连接于每个所述连接套环(41)的侧壁,所述转动件(43)的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连接件(4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44)的一端与每个所述转动件(4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件(43)两端的转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调节套杆(45)与对称两个所述调节螺杆(44)同时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拨板(55)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每个所述滑槽(51)的内部,且所有所述拨板(55)卡合连接于所述肩槽(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57)呈长条形结构对称安装于所述底模板(21)的顶面两侧,且若干所述出气管(56)和所述进气管(58)均与所述气囊(57)内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所述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包括后浇带;模板结构,所述模板结构包括底模板、卡槽、伸缩槽、撞板、肩槽和侧漏板;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横梁、螺纹孔、连接杆、螺杆、调节环和支撑杆;稳固结构;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包括滑槽、筒体、活塞杆、复位弹簧、拨板、出气管、气囊、进气管和单向阀。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后浇带防漏结构具有能够和支撑结构稳定连接和有效防止漏浆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祖峰,俞建军,沈久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宝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