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7417发布日期:2023-11-29 21:5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1、桩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尤其是灌注桩,很易出现缩颈、夹泥、断桩或沉渣过厚等多种形态的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结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因此必须进行施工监督、现场记录和质量检测,以保证质量,减少隐患,对于柱下单桩或大直径灌注桩工程,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在工程建设中用途越来越广泛,此处我们提出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

2、现有的混凝土管桩的外部缺乏限制结构,在打入地下后,混凝土管桩还是有可能会出现上浮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包括:

4、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环形钢筋,且环形钢筋的内侧设置有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环形钢筋之间安装有固定框,且纵向钢筋的底端焊接有底筒,所述底筒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部两侧上方设置有倒刺。

5、优选的,所述管桩本体的外部刻划有防滑纹。

6、优选的,所述环形钢筋在管桩本体的内部呈纵向等距分布,且环形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通过固定框焊接成一体化结构。

7、优选的,所述纵向钢筋与管桩本体之间为嵌入连接,且纵向钢筋的长度与管桩本体的长度一致。

8、优选的,所述底筒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空心圆台状结构,且底筒与固定杆之间通过连接杆焊接成一体化结构。

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上宽下窄的空心圆台状结构的底筒容易插入土壤中,使得管桩本体更容易被打入地下,通过连接杆将底筒与固定杆焊接在一起,当底筒插入地下时,固定杆以及倒刺能够插入地下,倒刺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底筒插入地下的稳固性,使得底筒与管桩本体不易出现上浮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本体(3)的外部刻划有防滑纹(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钢筋(6)在管桩本体(3)的内部呈纵向等距分布,且环形钢筋(6)与纵向钢筋(4)之间通过固定框(5)焊接成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4)与管桩本体(3)之间为嵌入连接,且纵向钢筋(4)的长度与管桩本体(3)的长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筒(2)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空心圆台状结构,且底筒(2)与固定杆(9)之间通过连接杆(8)焊接成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涉及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包括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环形钢筋,且环形钢筋的内侧设置有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与环形钢筋之间安装有固定框,且纵向钢筋的底端焊接有底筒,所述底筒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焊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部两侧上方设置有倒刺,所述管桩本体的外部刻划有防滑纹。本技术中,设置上宽下窄的空心圆台状结构的底筒容易插入土壤中,使得管桩本体更容易被打入地下,通过连接杆将底筒与固定杆焊接在一起,当底筒插入地下时,固定杆以及倒刺能够插入地下,倒刺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底筒插入地下的稳固性,使得底筒与管桩本体不易出现上浮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熊中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鑫淼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