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5386发布日期:2024-03-12 19:16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海上垃圾收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1、现如今,海洋生态系统因含有大量海漂垃圾而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将会产生海洋生态系统紊乱、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将间接受到威胁。

2、但截至目前,大部分国家沿海地区海洋垃圾的收集问题仍难以解决。现有海漂垃圾的整治方法包括:

3、1、采用拦截浮体清理,但只能将垃圾阻挡在浮体的一侧,而被挡的垃圾还会因海浪的推动会漂散到各处,回收困难,需要搭配其他装置使用。

4、2、采用垃圾船清理,因其灵活机动,可较好的处理部分海漂垃圾,是目前各地最为主要的清理方式,但依靠人工打捞,不仅费时费力,且依旧存在大量的海漂垃圾未被收集处理。

5、针对海漂垃圾收集困难、收集效率低等问题,故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能够对海漂垃圾进行被动捕捉,便于的垃圾回收,减轻人工负担。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分离内壁划分为水塑分离区和浮动区,所述水塑分离区和所述浮动区通过分离通道相连通,在所述分离内壁上设置有由收纳壁围绕而成的垃圾收纳腔,在所述收纳壁上设有进入口,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水塑分离区相连通的入口端,所述浮动区依靠驱动装置上下动态浮动。

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所述水塑分离区位于所述上壳体内,用于海水与垃圾的分离,所述分离内壁的位置低于所述入口端的位置,用于使所述壳体的内外腔形成高低落差。

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壳和下壳体,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放置腔内,用于控制海水进出所述壳体内的水量,在所述放置腔下方的调节腔设有多组用于海水吸入或排出的通孔。

5、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壳内设置有支撑壳,所述分离通道向下延伸与所述支撑壳相连通,所述分离通道由环绕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腔的分离外壁与所述分离内壁组成,用于使海水自所述水塑分离区流入所述支撑壳内。

6、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内壁的端部套设在所述分离外壁内形成呈“s”型的通道。

7、进一步的,在所述垃圾收纳腔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收纳壁的上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内,在所述上壳体上贯通设有与垃圾收纳腔相对应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连接有顶盖。

8、进一步的,包括在所述壳体上设置的用于发送指令与接收信号的控制模块、用于识别附近是否漂有垃圾的识别模块、用于避免水生物靠近的驱鱼模块和用于监测所述壳体内水位线的监测模块。

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为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的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为设置在所述入口端上方的摄像头,所述驱鱼模块为设置在所述连接壳外侧与所述入口端相对应的闪光驱鱼灯和声波驱鱼装置,所述监测模块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壳的水位传感器。

10、进一步的,包括用于告知垃圾收纳腔已装满的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下端面的超声波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端面的声光报警器。

11、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呈“儿”字型相互铰接,放置于入海口处漂浮。

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入口端与水塑分离区形成高低落差,基于流体旋涡向心引力原理,当壳体下沉时,可使海水与海漂垃圾一齐被吸入壳体内的水塑分离区。

14、2、根据海漂垃圾与海水之间的密度差,海漂垃圾在水塑分离区内自动分层,达到分离效果。

15、3、通过驱动装置的操控,将壳体外的海水吸入支撑壳内,或将支撑壳内的海水排出壳体外,以此形成上下的动态浮动,产生的波流推动海漂垃圾进入垃圾收纳腔内,完成垃圾的自动收集。

16、4、分离通道基于连通器的原理,使水塑分离区的海水自分离通道流入支撑壳内,而随海漂垃圾一齐进入垃圾收纳腔内的海水,也随垃圾收纳腔底部的排水孔排入支撑壳内。

17、5、通过控制模块、识别模块、驱鱼模块、监测模块和报警模块的相互联接,实现自动运行管理;

18、摄像头可对区域内是否存在海漂垃圾进行识别,根据闪光驱鱼灯和声波驱鱼装置相搭配,有效对靠近壳体的水生物进行驱赶,水位传感器可对支撑壳体内的水位线进行把控,以控制壳体动态浮动的频率,而超声波传感器可对垃圾收纳腔内垃圾的高度进行监测,当达到一定高度时表示垃圾已满,根据声光报警器起到提醒作用。

19、6、通过将多个本实用新型在入海口处呈“儿”字型相互链接,既不影响航道通行,又能保证有效的垃圾收集,海漂垃圾通过风浪作用被推至壳体的入口端,完成对垃圾的被动捕捉,无需主动拾取。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分离内壁(32)划分为水塑分离区和浮动区,所述水塑分离区和所述浮动区通过分离通道相连通,在所述分离内壁(32)上设置有由收纳壁(3)围绕而成的垃圾收纳腔,在所述收纳壁(3)上设有进入口(31),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水塑分离区相连通的入口端(22),所述浮动区依靠驱动装置上下动态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2),所述水塑分离区位于所述上壳体(2)内,用于海水与垃圾的分离,所述分离内壁(32)的位置低于所述入口端(22)的位置,用于使所述壳体的内外腔形成高低落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壳(5)和下壳体(6),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壳体(6)的放置腔(61)内,用于控制海水进出所述壳体内的水量,在所述放置腔(61)下方的调节腔(62)设有多组用于海水吸入或排出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壳(5)内设置有支撑壳(4),所述分离通道向下延伸与所述支撑壳(4)相连通,所述分离通道由环绕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内腔的分离外壁(23)与所述分离内壁(32)组成,用于使海水自所述水塑分离区流入所述支撑壳(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内壁(32)的端部套设在所述分离外壁(23)内形成呈“s”型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垃圾收纳腔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收纳壁(3)的上端连接在所述上壳体(2)内,在所述上壳体(2)上贯通设有与垃圾收纳腔相对应的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连接有顶盖(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壳体上设置的用于发送指令与接收信号的控制模块、用于识别附近是否漂有垃圾的识别模块、用于避免水生物靠近的驱鱼模块(51)和用于监测所述壳体内水位线的监测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内的控制器(24),所述识别模块为设置在所述入口端(22)上方的摄像头(21),所述驱鱼模块(51)为设置在所述连接壳(5)外侧与所述入口端(22)相对应的闪光驱鱼灯和声波驱鱼装置,所述监测模块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壳(4)的水位传感器(4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告知垃圾收纳腔已装满的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1)下端面的超声波传感器(11)和设置在所述顶盖(1)上端面的声光报警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呈“儿”字型相互铰接,放置于入海口处漂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海漂垃圾收集装置,属于海上垃圾收集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分离内壁划分为水塑分离区和浮动区,所述水塑分离区和所述浮动区通过分离通道相连通,在所述分离内壁上设置有由收纳壁围绕而成的垃圾收纳腔,在所述收纳壁上设有进入口,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水塑分离区相连通的入口端,所述浮动区依靠驱动装置上下动态浮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海漂垃圾进行被动捕捉,便于的垃圾回收,减轻人工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龙,张伊凡,李维瑄,孙曦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扬舲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