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5812发布日期:2023-11-30 04:5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桩基础,特别的涉及一种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1、桩基应用于山地中势陡峭、滑坡地区时,由于这些地区很容易发生整体滑动、表层土溜坍,使得建筑桩基础下部存在外倾滑动面,而桩基须穿越外倾滑动面,外倾滑动面上方的桩基段会受到岩土体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这将对桩基造成损坏甚至危及建筑安全。因此,需要保证基桩不受滑动面上部岩体(土体)水平力扰动影响,确保基桩的稳定性。一些方式是加大基桩的深度或横向尺寸,以提高其稳定性,但这种做法的施工成本过高,且工期较长。为此,可考虑设置隔离结构,用以隔离基础岩体上部的岩体,提高基桩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隔离基础岩体上部的岩体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包括基础岩体、位于所述基础岩体上方的滑塌体以及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沿所述基础岩体倾斜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均具有隔离层,位于上侧的所述隔离层外竖向设置有第一护壁层,位于下侧的所述隔离层外竖向设置有第二护壁层,所述隔离层、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均设置于所述基础岩体上方;多个第一锚杆,多个所述第一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护壁层,另一端连接所述基础岩体;插桩,所述插桩竖向插设于所述基础岩体,所述插桩与所述第二护壁层之间连接有支撑杆。

3、通过在桩基位于基础岩体的倾斜方向上的上方侧和下方侧分别设置隔离层和护壁层,在滑塌体发生水平滑移时,能够缓解滑塌体对桩基的冲击剪切力,以此有效的减少可能发生滑移时的滑塌体对桩基的伤害,保证了基桩竖向传力的有效性。其中隔离层将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与桩基之间留有间隙并且为非固定连接,能减缓水平搅动力的直接传导,同时,通过设置锚杆和插桩等支护措施,能够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壁层的下端水平连接有第二锚杆,所述第二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护壁层,另一端连接所述基础岩体,且所述第二锚杆位于所述第一锚杆下方。

5、增加了第二锚杆的设置,第二锚杆位于第一锚杆下方,可以更好地分散荷载,增强了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对第一护壁层的底部提供拉力,同第一锚杆共同使得隔离措施更加牢固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护壁层与插桩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护壁层和插桩,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支撑杆下方

7、增加连接梁,能够更好地连接插桩和第二护壁层,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过在桩基下方侧设置支撑杆和连接梁等支护措施配合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共同作用,能够更好地分散荷载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可增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滑塌体下方的岩体或土层发生滑塌等情况时,插桩等结构为第二护壁层提供支撑。

8、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桩、支撑杆和连接梁为钢管,所述钢管内浇筑有混凝土。

9、选用钢管有利于支护结构的搭建,并在钢管内灌装混凝土所述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靠近所述桩基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锚杆头位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为混凝土浇筑结构。

11、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采用混凝土浇筑结构的设计,方便施工的同时,混凝土浇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外力的作用。

12、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为脱模剂层。

13、在滑塌体发生滑塌等情况时,会对桩基水平扰动,脱模剂层使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与桩基外侧提供预留空间,且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为可活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水平搅动力直接作用于桩基,带动桩基发生移动,从而减小滑塌体的变形对桩基的直接作用,从而保证桩基竖向传力的有效性。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均包括自下而上排列拼装的多个钢模,所述钢模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竖孔,所述竖孔内可插装连接杆。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岩体对桩基的水平扰动,能够保证桩基竖向传力的有效性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包括基础岩体、位于所述基础岩体上方的滑塌体以及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沿所述基础岩体倾斜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均具有隔离层,位于上侧的所述隔离层外竖向设置有第一护壁层,位于下侧的所述隔离层外竖向设置有第二护壁层,所述隔离层、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均设置于所述基础岩体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层的下端水平连接有第二锚杆,所述第二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护壁层,另一端连接所述基础岩体,且所述第二锚杆位于所述第一锚杆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壁层与插桩之间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护壁层和插桩,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支撑杆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桩、支撑杆和连接梁为钢管,所述钢管内浇筑有混凝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为混凝土浇筑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靠近所述桩基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层,所述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的锚杆头位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脱模剂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均包括自下而上排列拼装的多个钢模,所述钢模的底部和顶部设置有竖孔,所述竖孔内可插装连接杆。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穿越岩质边坡外倾滑动面的桩基隔离结构,包括基础岩体、位于所述基础岩体上方的滑塌体以及桩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沿所述基础岩体倾斜方向的上侧和下侧均具有隔离层,位于上侧的所述隔离层外竖向设置有第一护壁层,位于下侧的所述隔离层外竖向设置有第二护壁层,所述隔离层、第一护壁层和第二护壁层均设置于所述基础岩体上方;多个第一锚杆,多个所述第一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护壁层,另一端连接所述基础岩体;插桩,所述插桩竖向插设于所述基础岩体,所述插桩与所述第二护壁层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本技术具有减少岩体对桩基的水平扰动,能够保证桩基竖向传力的有效性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戴安文,覃海云,何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