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9149发布日期:2023-10-28 19:0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护坡,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生态护坡是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的结构,为防止生态护坡表面积水需要设置水槽进行导流,以保证生态护坡植物顺利生长,减少水土流失。

2、经检索,现有公开号为cn2127724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用防积水高效生态护坡,在基层右端设置了蓄水机构,雨季降水沿坡体斜面流入蓄水池中,水泵将蓄水池内的雨水从输水管输送至灌溉管处,旋转喷头将灌溉管内的雨水雾化后均匀的喷洒至植物处,实现对雨季降水的储存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水资源的浪费。

3、上述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样的防积水生态护坡结构虽可对边坡上的水进行引流和收集,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流会带动垃圾杂物飘下,易堵塞过滤网,若不进行处理则依旧会造成积水,为此现提出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能够对生态护坡上的积水进行导向引流处理,防止生态护坡顶部积水影响植被生长,能够对其进行过滤防止其堵塞排水槽,且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保证防积水性能。

4、有鉴于此,本创作改善并解决上述问题,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能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对生态护坡上的积水进行导向引流处理,防止生态护坡顶部积水影响植被生长,能够对其进行过滤防止其堵塞排水槽,且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保证防积水性能。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包括生态护坡主体和过滤框架,所述生态护坡主体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导流槽,所述生态护坡主体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承重框架,所述过滤框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框架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导流槽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灌溉洒水器。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进一步,所述封堵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

5、进一步,所述封堵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6、进一步,所述封堵板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门栓框架,所述集水槽的外壁对应多组门栓框架旋转连接有门栓杆,所述门栓框架的顶部开设有与门栓杆相适配的卡槽。

7、进一步,所述集水槽的外壁对应多组封堵板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内壁通过连接轴与封堵板旋转连接。

8、进一步,所述抽水泵均匀设置在生态护坡主体的顶部。

9、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置于生态护坡主体的内部。

10、进一步,所述承重框架在集水槽的内部倾斜安装。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具有以下优点:

12、1、生态护坡主体顶部均匀设置有导流槽能够对生态护坡主体顶部的积水进行导流,生态护坡主体顶部的水流可通过导流槽传至集水槽的内部,过滤框架内的过滤网可对导入水流进行过滤,使得顺水流而下的垃圾杂质能够被过滤网拦截而过滤后的水能够收集至集水槽的内部,从而防止生态护坡主体的顶部积水;

13、2、抽水泵可通过连接管抽取集水槽内部的水通过灌溉洒水器排出对生态护坡主体的顶部进行灌溉,从而有效利用了水资源;

14、3、将门栓杆从门栓框架内旋出,通过握把可带动封堵板在集水槽的安置槽内旋转,使得封堵板可开启并带动过滤框架从承重框架的顶部旋出,将推车置于封堵板处即可对过滤网顶部倾倒出的垃圾杂质进行收集,从而能够保证生态护坡的防积水性能。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包括生态护坡主体(1)和过滤框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坡主体(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导流槽(2),所述生态护坡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3),所述集水槽(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承重框架(4),所述过滤框架(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框架(5)固定连接有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固定连接有封堵板(8),所述导流槽(2)固定连通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抽水泵(15),所述抽水泵(15)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灌溉洒水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垫(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8)的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门栓框架(11),所述集水槽(3)的外壁对应多组门栓框架(11)旋转连接有门栓杆(14),所述门栓框架(11)的顶部开设有与门栓杆(14)相适配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3)的外壁对应多组封堵板(8)开设有安置槽(12),所述安置槽(12)的内壁通过连接轴(7)与封堵板(8)旋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15)均匀设置在生态护坡主体(1)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3)置于生态护坡主体(1)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架(4)在集水槽(3)的内部倾斜安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积水生态护坡,属于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包括生态护坡主体和过滤框架,生态护坡主体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导流槽。本技术,生态护坡主体顶部均匀设置有导流槽能够对生态护坡主体顶部的积水进行导流,生态护坡主体顶部的水流可通过导流槽传至集水槽的内部,过滤框架内的过滤网可对导入水流进行过滤,使得顺水流而下的垃圾杂质能够被过滤网拦截而过滤后的水能够收集至集水槽的内部,从而防止生态护坡主体的顶部积水,将门栓杆从门栓框架内旋出,通过握把可带动封堵板在集水槽的安置槽内旋转,使得封堵板可开启并带动过滤框架从承重框架的顶部旋出,将推车置于封堵板处即可对过滤网顶部倾倒出的垃圾杂质进行收集。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萍,孙庆艳,邓力尹,孙文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