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2486发布日期:2023-12-29 19:19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利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有强涌潮现象的沿岸进行建筑建设时,为保证建筑的顺利动工,不仅仅需要进行围堰的建设,还需要保证围堰结构的耐冲击性,以避免围堰在对抗强涌潮现象时出现变形甚至是破坏。

2、如专利cn216142059u中,该围堰结构建造成一个类梯形的结构,通过斜坡结构来实现围堰的抗冲击能力。在该专利中,需要大量的充泥管袋作为围堰的填充支撑,在建造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材料运输工作,并且所应用的材料也仅适用于强涌潮区的应用,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围堰的围板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不需要进行大量物料采购就可以满足强涌潮区的围堰建造的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包括围板和抗冲击板,所述抗冲击板设于围板靠近涌潮区的一侧,所述围板固定连接在地基层上,所述抗冲击板包括用于嵌入地基层的固定部、用于抵抗涌潮冲向的抵抗部和用于与围板连接的连接部,在抗冲击板安装过程中,抗冲击板沿着围板的侧面嵌入地基层中。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围板采用常规围堰的围板,将围板打入地基层的隔离线上以保证围板安装的牢固性,该方式与常规围堰的安装方式相同,而后再增加抗冲击板的结构,在安装完成后,抗冲击板与围板相连接,并且使抗冲击板沿着围板的侧面嵌入地基层中,以保证抗冲击板与围板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以及保证抗冲击板的安装强度,通过抗冲击板的设计来增加围板的抗冲击能力,避免围板的变形与损坏。在围板使用过程中,可应用于常规沿岸的围护,也可以通过增加抗冲击板来增加强涌潮区的沿岸围护,使得围板的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大量物料的采购,节省的项目成本。

4、作为改进,所述围板呈齿状,相连的所述围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齿进行重叠定位,通过所述改进,围板采用齿状结构,可以使围板具备更高的抗变形强度,更有利于强涌潮区的使用,同时相连的围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齿的重叠设计,可以使围板之间的连接更紧凑,水不易从围板之间进行渗透,并且不需要进行整个围堰围板的一体式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5、作为改进,所述围板靠近抗冲击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齿顶,且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大于齿顶的宽度,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移动连接在连接板上,通过所述改进,围板在普通水域进行使用时,不需要连接板的使用,而在强涌潮区使用时,为适应与抗冲击板的连接,使抗冲击板可以沿着围板的侧面嵌入地基层中,增加连接板与连接槽的设计,连接板的宽度大于齿顶的宽度,可以使连接板作为供连接槽的移动导轨,避免抗冲击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偏移。

6、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大于连接板的厚度,通过所述改进,不仅可以使抗冲击板在安装过程中更容易,还因为在围堰的建造过程中,存在一些拐弯处,当抗冲向板上不同列的连接槽进行连接时,容易造成连接槽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偏斜,较大的连接槽深度可以适应连接偏斜。

7、作为改进,所述围板与抗冲击板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孔,所述抗冲击板上设有长腰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槽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改进,实现围板与抗冲击板之间的固定。

8、作为改进,所述围板远离抗冲击板的一侧设有支撑斜杆,所述支撑斜杆的一端与连接孔、连接槽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斜杆的另一端通过地栓固定连接在地基层上,通过所述改进,进一步加强围板的抗冲击能力。

9、作为改进,所述抵抗部呈倾斜设置,通过所述改进,倾斜设置更耐冲击。

10、作为改进,所述抵抗部与连接部之间设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呈水平设置,通过所述改进,在利用工程车安装抗冲击板时,便于对抗冲击板的进行施力,使抗冲击板的固定部嵌入到地基层中。

11、作为改进,所述按压部与抵抗部之间设有加强杆,通过所述改进,强化按压部与抵抗部,使抗冲向板的结构更稳定。

12、作为改进,所述按压部与连接部之间设有二次抵抗部,所述二次抵抗部呈倾斜设置,通过所述改进,在涌潮经过抵抗部的第一次抵挡后,涌潮的冲向力会大幅度下降,若涌潮强度仍未完全消失,而会进入到按压部,形成涌潮的缓冲,再由二次抵抗部进行抵挡,使抵挡涌潮的过程形成多个阶段,更有利于消除大型涌潮的冲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板(1)和抗冲击板(2),所述抗冲击板(2)设于围板(1)靠近涌潮区的一侧,所述围板(1)固定连接在地基层(5)上,所述抗冲击板(2)包括用于嵌入地基层(5)的固定部(2.1)、用于抵抗涌潮冲向的抵抗部(2.2)和用于与围板(1)连接的连接部(2.3),在抗冲击板(2)安装过程中,抗冲击板(2)沿着围板(1)的侧面嵌入地基层(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呈齿状,相连的所述围板(1)之间通过至少一个齿进行重叠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靠近抗冲击板(2)的一侧设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设于齿顶,且所述连接板(3)的宽度大于齿顶的宽度,所述连接部(2.3)上设有连接槽(2.4),所述连接槽(2.4)移动连接在连接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4)的深度大于连接板(3)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与抗冲击板(2)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孔(1.1),所述抗冲击板(2)上设有长腰孔(2.5),所述连接孔(1.1)与连接槽(2.4)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远离抗冲击板(2)的一侧设有支撑斜杆(4),所述支撑斜杆(4)的一端与连接孔(1.1)、连接槽(2.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斜杆(4)的另一端通过地栓固定连接在地基层(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抗部(2.2)呈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抗部(2.2)与连接部(2.3)之间设有按压部(2.6),所述按压部(2.6)呈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6)与抵抗部(2.2)之间设有加强杆(2.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2.6)与连接部(2.3)之间设有二次抵抗部(2.7),所述二次抵抗部(2.7)呈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包括围板(1)和抗冲击板(2),所述抗冲击板(2)设于围板(1)靠近涌潮区的一侧,所述围板(1)固定连接在地基层(5)上,所述抗冲击板(2)包括用于嵌入地基层(5)的固定部(2.1)、用于抵抗涌潮冲向的抵抗部(2.2)和用于与围板(1)连接的连接部(2.3),在抗冲击板(2)安装过程中,抗冲击板(2)沿着围板(1)的侧面嵌入地基层(5)中。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常规围堰的围板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不需要进行大量物料采购就可以满足强涌潮区的围堰建造的一种强涌潮区的围堰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鲍沈桃,徐俊平,陈思宇,周月晓,程芳,黄兴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