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5813发布日期:2024-03-12 19:1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构)筑物地基基础加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


背景技术:

1、纠倾加固适用于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整体倾斜值或相邻柱基础沉降差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的允许值,且影响正常使用或安全的既有建(构)筑物纠倾。而顶升纠倾则是其中的一种纠倾加固方法,适用于建(构)筑物的整体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较大,以及不适用采用迫降纠倾的建(构)筑物纠倾。现有的顶升纠倾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的结构托换加固技术,将建(构)筑物的基础和上部结构沿某一特定位置进行分离,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分段托换、形成的顶升托换梁(柱)体系,再设置能支撑整个建(构)筑物的若干个支撑点,通过这些支撑点的顶升设备(一般为千斤顶)的启动,使建(构)筑物沿某一直线(点)作平面转动,即可使倾斜建(构)筑物得到纠正。其中关键便是建立顶升托换梁(柱)体系(即基础梁与托换梁(柱)这对上、下受力体系)以及施加顶升力。

2、现有传统顶升纠倾设计方案中顶升托换梁(柱)体系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梁体系,且施加顶升力一般在上、下钢筋混凝土梁受力体系之间采用顶升设备(如千斤顶等)自下而上施加顶升力。其最大的缺陷便是: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梁受力体系及千斤顶等顶升设备所占空间较大,故进行顶升纠倾时,建(构)物基础下需要足够大的工作空间设置上、下钢筋混凝土梁受力体系及放置千斤顶等顶升设备,这使得一些基础下可用空间狭小的倾斜建(构)筑物无法实施纠倾加固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

2、其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包括基础、基础上部的钢锚板和加工制作的钢梁,所述钢锚板区域和基础之间灌注有高强灌浆垫层,所述高强灌浆垫层中通过水平钻孔形成导洞,所述导洞中放置有铁皮垫层,在导洞内,铁皮垫层上部还塞有钢梁,所述导洞正上方的钢锚板部位攻丝形成攻丝孔,所述攻丝孔内安装配套的高强螺杆并向下顶住钢梁。

3、进一步的,所述铁皮垫层为半圆形,所述钢梁在放置铁皮垫层后再塞入导洞。

4、进一步的,所述钢锚板上部相应的测点部位安装有百分表。

5、进一步的,所述钢梁采用圆钢,其顶部削去一部分从而形成多半圆平顶状钢梁。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原基础上部钢锚板和加工制作的钢梁作为顶升上、下受力体系,通过高强螺杆、钢锚板及钢梁三者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巧妙的对钢锚板施加顶升力,大大减少了整个顶升纠倾体系在建(构)物基础下所占用的空间,解决了采用传统方法,无法对基础下方空间狭小的建(构)物进行顶升纠倾加固处理的问题;该方法减少了基础下方开挖量,节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速度快,可操作性及可控性较好,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小,安全可靠,加固效果较好;高强螺杆除具顶升功能外,同时兼做永久的受力支承装置,处理后基本无回弹变形。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包括基础(1)、基础(1)上部的钢锚板(5)和加工制作的钢梁(3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锚板(5)区域和基础(1)之间灌注有高强灌浆垫层(4),所述高强灌浆垫层(4)中通过水平钻孔形成导洞(3),所述导洞(3)中放置有铁皮垫层(2),在导洞(3)内,铁皮垫层(2)上部还塞有钢梁(31),所述导洞(3)正上方的钢锚板(5)部位攻丝形成攻丝孔,所述攻丝孔内安装配套的高强螺杆(6)并向下顶住钢梁(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皮垫层(2)为半圆形,所述钢梁(31)在放置铁皮垫层(2)后再塞入导洞(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锚板(5)上部相应的测点部位安装有百分表(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31)采用圆钢,其顶部削去一部分从而形成多半圆平顶状钢梁(31)。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锚板基础的螺杆顶升纠倾系统,上、下受力体系分别利用基础上部钢锚板和加工制作的钢梁,顶升力则是通过液压扭力板手旋转高强螺杆来施加。先在需要纠倾的钢锚板区域和下部基础之间的高强灌浆垫层中通过水平钻孔形成导洞,在导洞中先放置一个铁皮垫层再塞入钢梁,然后在导洞正上方的钢锚板部位攻丝形成攻丝孔,再安装高强螺杆并向下顶住钢梁。采用扭力扳手对高强螺杆施加扭矩,使螺杆旋入,由于下部钢梁顶住高强螺杆,从而高强螺杆6与钢锚板5之间的丝扣咬合力产生向上的反力,由此提供向上的顶升力,按照设计要求的顶升量抬升钢锚板,使得钢锚板不均匀沉降得以纠正。

技术研发人员:侯惠锦,李福申,王宏志,葛玉祥,王慧珍,张磊,赵凤岐,黄广明,付勇,张春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