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溯鱼道

文档序号:36518667发布日期:2023-12-29 18:0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溯鱼道

本技术涉及鱼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溯鱼道。


背景技术:

1、鱼道是在水坝或天然障碍处为鱼类洄游而兴建的一种过鱼建筑物,是降低水坝对鱼类生存和繁殖干扰的一种生态工程措施。

2、授权公告号为cn204385702u,公开了一种声光一体化鱼道生态导鱼系统,其中下游鱼道在与过鱼槽相连的一边的拐角处设置有声场发生装置,至少一层气泡幕以声场发生装置为原点呈弧形布置,下游鱼道在与声场发生装置相对应的一边的两个拐角处分别设置诱光灯。该实用新型专利根据鱼类怕强光、喜弱光的特性以及不同声强对鱼类转向角度产生不同影响,当鱼群进入下游鱼道时,利用气泡幕引诱远处鱼群游向过鱼槽侧,在声场发生装置以及诱光灯的相互作用下有针对地给鱼群进行导向,使其顺利进入过鱼槽,保障鱼群通过。

3、再如,公告号为cn103266585b,公开了一种利用鱼类趋光特征改善鱼道过鱼效果的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主控计算机和至少一级光导闸室,每级光导闸室包括鱼道和依次设置于所述鱼道断面上的入口集鱼灯和出口集鱼灯,所述入口集鱼灯和出口集鱼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出口集鱼灯的照射距离,当所述光导闸室为多级时,上一级闸室的出口集鱼灯兼做为紧邻的下一级闸室的入口集鱼灯;所述主控计算机与所述入口集鱼灯和出口集鱼灯连接,控制所述入口集鱼灯和出口集鱼灯的开启和关闭。该发明间接扩展了集鱼灯的照射范围,使集鱼灯可以应用于不同深度的水域,增加过鱼的种类和数量,增强鱼道的通用性。

4、综上,不难看出,目前的技术手段,为了能使鱼群快速地通过鱼道,因此利用了鱼类趋弱光,以及利用声强不同能对鱼群进行导向这两个特点,对鱼群起到引导作用,使鱼群快速通过鱼道。

5、但是也从现有手段中看出,不同的鱼群对声强的要求不同,对弱光的反应程度也不同。所以上述两个现有技术,对部分符合上述两种特性的鱼群的引导作用显著,但是对于部分不符合上述两种特性的鱼群的引导作用就不明显,例如草鱼就对上述两种特性的反应就不明显,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1060493b公开了一种诱导草鱼的鱼道进口系统和设计方法及诱鱼流速率装置,就单单为了引导草鱼设计了一种改变鱼道水流形态和流速的装置,来提高鱼道的过鱼率。

6、所以,目前现有的鱼道,不能适用于引导所有的鱼类,通用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溯鱼道,其解决了如何对所有的鱼类均有助溯作用,通用性高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溯鱼道,包括两块隔板,隔板竖向设置,两个隔板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沿y方向的两端固定在对应的鱼道翼墙上;两块隔板沿y方向并列设置,两块隔板沿x方向延伸设置;隔板与鱼道翼墙不接触;两个隔板之间设有若干个驱动单元,各个驱动单元沿x方向并列设置;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沿y方向并列设置,两个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对应的隔板上,驱动齿轮的转轴轴线沿y方向;两个驱动齿轮之间设有两个横杆,两个横杆沿驱动齿轮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驱动齿轮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驱动单元的横杆相位角相差90度;各个驱动单元的驱动齿轮上共同套设有链条履带,链条履带与对应的驱动齿轮啮合;横杆上铺设有传鱼布,传鱼布上设有用于透水的孔,传鱼布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鱼道翼墙固定连接;隔板与鱼道翼墙之间围成驱动槽,驱动槽中设有若干个转桨,转桨转动连接在隔板上,转桨与驱动单元一一对应设置,转桨与对应的驱动齿轮固定连接,转桨的转轴与驱动齿轮的转轴重合。

3、进一步地,所述传鱼布沿y方向的宽度,等于两个隔板沿y方向的间距。

4、因为传鱼布沿y方向的宽度,等于两个隔板沿y方向的间距,所以传鱼布沿y方向的两端完全与两个隔板抵接,这样鱼群在传鱼布的y方向就没有可以逃逸的空间,保证了鱼群能始终位于传送布的上方,也就保证了经过驱动齿轮转动,传送布能稳定地传送鱼群。

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沿x方向的两端设有水位控制板;水位控制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沿y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隔板上,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固定在横板上;第一连接板上活动式卡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沿y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抵接,第二连接板的下端处于第一连接板的腔中,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低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能通过上移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持平;水位控制板上设有用于使第二连接板移动的气缸。

6、通过第二连接板处于不同的高度,即第二连接板沿竖向相对于第一连接板移动,可以让隔板沿x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不同的高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让传送槽中的水位可调整,传送槽中的水位最大不超过第二连接板的上表壁。通过控制传送槽中的水位,可以确保传送布的下凹区域一定能没入到传送槽中,不会因为传送布的下凹区域在水面上,导致鱼群接触不到水而死亡的情况。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槽沿y方向的宽度,小于鱼群中鱼的尺寸。

8、这是为了避免鱼群进入到驱动槽中,从而避免出现鱼群进入到驱动槽中,影响驱动槽中转桨的转动的情况。当有鱼进入到驱动槽中后,鱼会卡在转桨下,从而导致整个传送布都不能在转桨的动力下转动,通过设计驱动槽的宽度,有效地避免了上述情况。

9、进一步地,所述传鱼布沿x方向的下游端,覆盖在水位控制板上,且传鱼布沿x方向的下游端没入到水面下。

10、没入到水面下的传鱼布,是为了方便鱼群在其洄游特性的影响下,跳到传鱼布的上方,没入水面下,减轻了鱼群所需耗费的体力,让鱼群更容易洄游到上游。

11、有益效果:

12、1、通过透水布、横杆以及驱动齿轮,使透水布上的下凹区域的不断上移来实现鱼群的洄游区域不断变化,从而迫使鱼群能积极地向上游洄游,采用的是纯物理手段,不再依靠声光这个生物手段,所以普遍性高,对所有的鱼群都有引导作用。

13、2、驱动齿轮的转动,靠的是洄游上游的水流冲刷转桨,从而使驱动齿轮转动,不依靠电力,节约电能,纯靠物理手段,也方便整个装置搭建。



技术特征:

1.一种助溯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隔板,隔板竖向设置,两个隔板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沿y方向的两端固定在对应的鱼道翼墙上;两块隔板沿y方向并列设置,两块隔板沿x方向延伸设置;隔板与鱼道翼墙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溯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鱼布沿y方向的宽度,等于两个隔板沿y方向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溯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沿x方向的两端设有水位控制板;水位控制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沿y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隔板上,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固定在横板上;第一连接板上活动式卡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沿y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抵接,第二连接板的下端处于第一连接板的腔中,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低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能通过上移与第一连接板的上端持平;水位控制板上设有用于使第二连接板移动的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溯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槽沿y方向的宽度,小于鱼群中鱼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溯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鱼布沿x方向的下游端,覆盖在水位控制板上,且传鱼布沿x方向的下游端没入到水面下。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助溯鱼道,属于鱼道领域,包括两块隔板,两个隔板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沿Y方向的两端固定在对应的鱼道翼墙上;两块隔板沿Y方向并列设置;两个隔板之间设有若干个驱动单元,各个驱动单元沿X方向并列设置;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对应的隔板上;两个驱动齿轮之间设有两个横杆;各个驱动单元的驱动齿轮上共同套设有链条履带;横杆上铺设有传鱼布;隔板与鱼道翼墙之间围成驱动槽,驱动槽中设有若干个转桨,转桨的转轴与驱动齿轮的转轴重合。本鱼道不通过声音或者光来诱鱼,仅通过传鱼布的下凹区域的移动这个纯物理手段辅助鱼群洄游,对鱼群的种类没有要求,普遍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姝文,李俊杰,金帅同,李兵辉,魏天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