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8726发布日期:2024-03-22 10:12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结构的多样化,主副裙楼建筑的普及,尤其是高层结构的电梯井、集水井和基础等,导致绝大部分基坑坑底不是简单的平面,而是出现了大量基坑内部坑中坑的基坑形式。在基坑工程中,人们通常关心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基坑稳定性及安全性,而忽略坑中坑对整个基坑的影响,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坑中坑支护设计是基坑围护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若坑中坑处理措施不当,坑侧壁易产生滑坡和坍塌,尤其当坑中坑紧邻外部基坑内边线时,基坑的计算应考虑坑中坑的影响,将坑中坑和外部基坑建立整体模型受力分析。通常这些部位需要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强处理,以避免由坑中坑引起整个基坑支护体系的失稳和倾覆,会使主体结构工程桩产生位移,尤其当工程桩是phc管桩时,较大土体的位移能够导致管桩的剪裂破坏,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坑中坑支护设计对整个基坑工程而言至关重要。

2、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2804232.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坑中坑微型桩支护结构,包括打入土体中的数个微型桩、喷锚、冠梁及内支撑;所述微型桩桩身内插入钢管并灌注纯水泥浆液,所述微型桩顶部一圈设置冠梁,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未设置相应的能够对钢管在微型桩内部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的机构,因此还存在工作人员将钢管插入微型桩内部后,向微型桩和钢管内部浇筑水泥之前,钢管容易在微型桩内壁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浇筑到微型桩内部的水泥分布不够均匀从而影响微型桩整体支承功能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坑中坑后置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要解决传统的工作人员将钢管插入微型桩内部后,向微型桩和钢管内部浇筑水泥之前,钢管容易在微型桩内壁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浇筑到微型桩内部的水泥分布不够均匀而影响微型桩整体支承功能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包括有微型桩和浇筑在微型桩顶部的顶梁混凝土;所述微型桩有一组,沿着坑中坑的侧壁间隔布置,并且每根微型桩均包括有外套管、内插管和浇筑在外套管与内插管之间的混凝土层;还包括有钢框架、安装板、角部支撑杆和边部支撑杆;所述外套管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定位锥;所述内插管插设在外套管中,并且在内插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内插管的下端套在定位锥上;所述钢框架套接在微型桩的顶部,并且在钢框架的顶部、对应定位杆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卡在定位杆上;所述钢框架背离坑中坑侧壁的一侧下部设置有托板;在托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托板上,且安装板的下端插在固定槽中,安装板的上端通过挂板挂接在钢框架的顶部;在安装板与微型桩之间设置有弧形卡板;所述角部支撑杆有一组,分别设置在坑中坑的角部位置处;在每个角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板;所述角部支撑杆两端的第一端板分别支撑在转角两侧对应钢框架的托板上,且第一端板与对应的安装板连接;所述边部支撑杆支撑在坑中坑对侧的钢框架之间;在每个边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支撑在对应的托板上,且第二端板与对应的安装板连接;所述顶梁混凝土浇筑在一组微型桩顶部的钢框架外。

4、优选的,所述定位杆水平搭设在微型桩的顶部,且定位杆的两端分别超出内插管的左右两侧,在定位杆的底部两侧、位于微型桩的管道中分别设置有定位块;两个定位块分别压接在微型桩对侧的内侧壁上。

5、优选的,所述定位架包括有支撑板和连接短杆;所述支撑板插设在外套管的底部中间,并且支撑板的四周侧边与外套管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连接短杆有一组,沿环向间隔连接在支撑板与外套管之间。

6、优选的,所述钢框架包括有上矩形框、下矩形框和连接在上矩形框与下矩形框角部之间的竖杆;所述固定杆连接在上矩形框中间;在相邻竖杆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接杆。

7、优选的,所述下矩形框中设置有限位套环;所述限位套环的直径比外套管的直径大5mm~10mm。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将内插管吊装插入外套管中,当内插管的底部接近微型桩底部时,内插管的底部会扣在定位锥上;当钢管管移动到微型桩底部后,定位杆的两端分别搭设在外套管的顶部,从而通过锥形块和定位块对插入微型桩内壁的钢管的两端进行限位,随后即可向微型桩和钢管内部浇筑水泥,让微型桩和钢管内部浇筑的水泥分布更加均匀。

10、2、本实用新型中端板可提高支撑杆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让支撑杆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安装板一侧,同时托板能够对端板的底部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杆整体对顶梁混凝土的支撑效果。工作人员将安装板固定在钢框架一侧后,安装板背侧的连接杆会推动弧形卡板抵在微型桩的外壁上,此时连接杆可对安装固定有内支撑杆的安装板进行支撑,从而配合钢框架对安装板整体的一侧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安装板整体的稳定性,让支撑杆能够通过安装板对支护装置整体进行有效的支撑加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包括有微型桩(1)和浇筑在微型桩(1)顶部的顶梁混凝土(2);所述微型桩(1)有一组,沿着坑中坑(11)的侧壁间隔布置,并且每根微型桩(1)均包括有外套管(1.1)、内插管(1.2)和浇筑在外套管(1.1)与内插管(1.2)之间的混凝土层(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钢框架(3)、安装板(4)、角部支撑杆(5)和边部支撑杆(6);所述外套管(1.1)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架(8);所述定位架(8)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定位锥(9);所述内插管(1.2)插设在外套管(1.1)中,并且在内插管(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7),内插管(1.2)的下端套在定位锥(9)上;所述钢框架(3)套接在微型桩(1)的顶部,并且在钢框架(3)的顶部、对应定位杆(7)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底部设置有卡槽(12),且卡槽(12)卡在定位杆(7)上;所述钢框架(3)背离坑中坑(11)侧壁的一侧下部设置有托板(13);在托板(13)上设置有固定槽(14);所述安装板(4)安装在托板(13)上,且安装板(4)的下端插在固定槽(14)中,安装板(4)的上端通过挂板(19)挂接在钢框架(3)的顶部;在安装板(4)与微型桩(1)之间设置有弧形卡板(15);所述角部支撑杆(5)有一组,分别设置在坑中坑(11)的角部位置处;在每个角部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端板(16);所述角部支撑杆(5)两端的第一端板(16)分别支撑在转角两侧对应钢框架(3)的托板(13)上,且第一端板(16)与对应的安装板(4)连接;所述边部支撑杆(6)支撑在坑中坑(11)对侧的钢框架(3)之间;在每个边部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端板(17);所述第二端板(17)支撑在对应的托板(13)上,且第二端板(17)与对应的安装板(4)连接;所述顶梁混凝土(2)浇筑在一组微型桩(1)顶部的钢框架(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7)水平搭设在微型桩(1)的顶部,且定位杆(7)的两端分别超出内插管(1.2)的左右两侧,在定位杆(7)的底部两侧、位于微型桩(1)的管道中分别设置有定位块(18);两个定位块(18)分别压接在微型桩(1)对侧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8)包括有支撑板(8.1)和连接短杆(8.2);所述支撑板(8.1)插设在外套管(1.1)的底部中间,并且支撑板(8.1)的四周侧边与外套管(1.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连接短杆(8.2)有一组,沿环向间隔连接在支撑板(8.1)与外套管(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3)包括有上矩形框(3.1)、下矩形框(3.2)和连接在上矩形框(3.1)与下矩形框(3.2)角部之间的竖杆(3.3);所述固定杆(10)连接在上矩形框(3.1)中间;在相邻竖杆(3.3)的中部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接杆(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矩形框(3.2)中设置有限位套环(3.5);所述限位套环(3.5)的直径比外套管(1.1)的直径大5mm~10mm。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坑中坑的微型钢管桩支护装置,包括微型桩、顶梁混凝土、钢框架、安装板、角部支撑杆和边部支撑杆;微型桩包括外套管、内插管和混凝土层;外套管底部安装有定位架;定位架顶部设有定位锥;内插管插在外套管中,内插管顶部连接有定位杆,内插管下端套在定位锥上;钢框架套在微型桩的顶部,钢框架顶部设有固定杆;固定杆底部设有卡槽,卡槽卡在定位杆上;角部支撑杆设在坑中坑的角部位置处;边部支撑杆支撑在坑中坑对侧的钢框架之间;本技术解决了传统钢管容易在微型桩内壁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浇筑到微型桩内部的混凝土浆分布不够均匀而影响微型桩整体支承功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桂智乐,邓世林,胡朕,付建武,陈浩,李敏子,黄龙,刘美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