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7923发布日期:2024-03-28 18:5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护坡,具体为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的原则,在可控的范围内需要做一些工程措施,例如生态防护坡。生态防护坡是一种综合性的护坡技术,在路基、堤坝及河渠等处开挖形成边坡以后,通过在坡面的种植土层上种植植物,使边坡与自然尽可能地融为一体,具有美观性,也符合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指导思想。

2、现有的生态防护坡存在不足之处,其固土能力较差,随着雨水的冲刷,种植土层的土壤容易大量流失,上面种植的植物也会随土壤一同流失死亡,同时在坡度较大时,操作者不便于在斜坡种植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生态防护坡存在不足之处,其固土能力较差,随着雨水的冲刷,种植土层的土壤容易大量流失,上面种植的植物也会随土壤一同流失死亡,同时在坡度较大时,操作者不便于在斜坡种植操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的基土层,基土层包括顶部与路面平行的平面以及右部向下倾斜的斜面,基土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的第一水渠,混凝土层底部设置的第二水渠以及混凝土层内侧设置的种植土层,还包括固土组件和辅助机构,所述种植土层的内部设置有固土组件,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机构;

3、所述固土组件包括横杆、加强筋、竖杆、固定端和挡土板,横杆均匀固定在种植土层内的混凝土层上,横杆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竖杆,竖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在混凝土层内的固定端,竖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斜向上的挡土板。

4、优选的,所述挡土板的角度为30°-45°。

5、优选的,所述加强筋采用钢筋。

6、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支撑杆、圆杆、套环和辅助绳,支撑杆固定在混凝土层的顶部,支撑杆内侧的顶部固定有圆杆,圆杆上套设有套环,套环上固定有辅助绳。

7、优选的,所述辅助绳上设置有若干个绳结。

8、优选的,所述套环的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设置的竖杆和固定端对横杆进行固定,竖杆上斜向上设置的两个挡土板可对被雨水冲刷有向下移动趋势的种植土进行阻挡,可有效避免种植土被雨水冲刷到坡下,具有较好的固土效果,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辅助绳可在斜坡上进行移动,特别是坡度较大的坡,可协助种植或维护人员在斜坡上移动,设置的套环可在圆杆上移动,从而使得辅助绳可在种植土层的不同位置使用,适用性强。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对种植土有较好的固土效果,种植土不易被雨水冲刷移位,且可辅助种植者在斜坡操作,有利于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包括底部的基土层(1),基土层(1)包括顶部与路面平行的平面以及右部向下倾斜的斜面,基土层(1)上浇筑有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的顶部设置的第一水渠(3),混凝土层(2)底部设置的第二水渠(4)以及混凝土层(2)内侧设置的种植土层(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土组件(6)和辅助机构(7),所述种植土层(5)的内部设置有固土组件(6),混凝土层(2)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605)的角度为30°-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602)采用钢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7)包括支撑杆(71)、圆杆(72)、套环(73)和辅助绳(74),支撑杆(71)固定在混凝土层(2)的顶部,支撑杆(71)内侧的顶部固定有圆杆(72),圆杆(72)上套设有套环(73),套环(73)上固定有辅助绳(7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绳(74)上设置有若干个绳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73)的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技术总结
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其包括底部的基土层,基土层包括顶部与路面平行的平面以及右部向下倾斜的斜面,基土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的第一水渠以及混凝土层底部设置的第二水渠以及混凝土层内侧设置的种植土层,还包括固土组件和辅助机构,所述种植土层的内部设置有固土组件,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固土组件包括横杆、加强筋、竖杆、固定端和挡土板,横杆均匀固定在种植土层内的混凝土层上,横杆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竖杆,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对种植土有较好的固土效果,种植土不易被雨水冲刷移位,且可辅助种植者在斜坡操作,有利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邱璞,冯慧敏,刘青青,黄亚娟,吴艳格,苏弋,宋俊飞,赵星宇,许婉璐,卢梦莹,胡浩,李炆沂,赵婧歌,段逸骅,孔德宇,郭昱琢,姜明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