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37877948发布日期:2024-05-09 21:21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及其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2、而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混凝土对工程体背侧回填时混凝土排出时容易在排出位置造成一定的堆积,进而使得回填的平整度降低。

3、经检索现有专利: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公告号:cn114875920a),包括罐体,罐体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搅拌杆转动连接在罐体内,安装板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转动连接有连杆,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曲柄,曲柄与连杆转动连接,滑块滑动连接在安装块的下表面,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摊平板,滑块上位于摊平板的对立面上固定连接有滑杆,安装块上开设有与滑杆配合的通槽,安装板上开设有s形滑槽,滑杆滑动连接在s形滑槽内。该发明通过设置摊平机构,达到了避免排出的混凝土在排出位置堆积的效果。

4、上述专利虽然通过设置,但是存在不足的是该罐体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只是通过多组搅拌杆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这样使得混凝土的搅拌效果较差,而搅拌效果较差会导致其中的气泡较多,从而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回填质量,还有该罐体对混凝土进行输送排料时,由于用于输送混凝土的排出管为弯曲状,这样在排料时容易产生淤结,从而导致混凝土无法正常输送排料,导致混凝土的排料效率低。

5、因此,发明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及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较差且输料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的下方设置有输料组件,所述输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摊平组件,所述摊平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推把,所述移动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内侧固定的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下方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输送叶片;所述输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侧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输送叶片。

3、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固定的门形安装架,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有楔形刮板,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有主动齿轮。

4、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部固定有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从动杆的外壁固定有搅拌杆。

5、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搅拌罐的侧面连接有通入管,所述搅拌罐的底部连接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的内部安装有控制阀。

6、优选的,所述输料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座顶部固定的电机安装座,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侧面固定有输料框,所述输料框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

7、优选的,所述摊平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座内部固定安装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一侧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第四轴承,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摊平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内部开设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内部连接有导向滑杆,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面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固定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摊平板。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方法,基于上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设备,回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一、操作第一驱动电机,使得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多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进行转动,转动杆又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两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杆转动,从动杆带动多组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搅拌罐体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加上多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对不同层面的混凝土进行交错输送,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搅拌罐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混合;

11、步骤二、打开控制阀,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搅拌罐底部连接的排出管排入到输料框内,然后操作第二驱动电机,使得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螺旋输送叶片,这样当转动轴转动时带动第二螺旋输送叶片转动,从而将下来的混凝土从输料框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并通过输料框另一端底部开设的下料口自动下料;

12、步骤三、操作第三驱动电机,使得第三驱动电机驱动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带动丝杆螺母水平移动,丝杆螺母带动第一固定板水平移动,第一固定板带动连接板水平移动,连接板带动第二固定板水平移动,第二固定板带动两组安装框移动,两组安装框带动两组电动伸缩杆水平移动,两组电动伸缩杆带动摊平板水平移动,然后操作两组电动伸缩杆,使得两组电动伸缩杆带动摊平板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摊平板调节到所需的高度,然后在第二固定板的水平运动下,使得摊平板对堆积的混凝土进行推动,这样使得该装置达到摊平混凝土的效果。

1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通过设置门形安装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杆、第一螺旋输送叶片,操作第一驱动电机,使得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这样使得转动杆带动多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进行转动,从而通过多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使不同层的混凝土进行相互融合,从而提高了混合效果;

15、通过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罐、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杆、搅拌杆,转动杆的外壁固定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一侧连接有两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这样使得主动齿轮带动两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内部固定有从动杆,从动杆的外壁固定有多组搅拌杆,这样当从动齿轮带动从动杆转动时,使得从动杆带动多组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搅拌罐体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加上多组第一螺旋输送叶片对不同层的混凝土进行交错输送,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搅拌罐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混合,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气体能够有效排出,从而提高了回填混凝土的质量;

16、通过设置输料组件、第二驱动电机、转动轴、第二螺旋输送叶片、第三轴承、输料框、下料口,打开控制阀,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搅拌罐底部连接的排出管排入到输料框内,然后操作第二驱动电机,使得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螺旋输送叶片,这样当转动轴转动时带动第二螺旋输送叶片转动,从而将下来的混凝土从输料框的一端输送到另一端,并通过输料框另一端底部开设的下料口自动下料,从而使得输料更加流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排料管道弯曲容易在管道内淤结而无法正常输料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排料效率;

17、通过设置摊平组件、第三驱动电机、往复丝杆、丝杆螺母、第一固定板、滑动孔、导向滑杆、连接板、第二固定板、安装框、电动伸缩杆、摊平板,当需要对堆积的混凝土进行摊平时,操作第三驱动电机,使得第三驱动电机驱动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的外壁连接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安装在第一固定板的内部,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的内部连接有导向滑杆,在导向滑杆的限位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一固定板在往复丝杆上作水平运动,第一固定板的侧面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侧面固定有两组安装框,两组安装框的内部分别固定有电动伸缩杆,两组电动伸缩杆的下方共同固定有摊平板,这样当第一固定板作水平运动时,带动摊平板作水平运动,这样使得摊平板能够进行摊平作业;

18、通过在安装框内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使得两组电动伸缩杆带动摊平板向下运动,从而便于根据堆积的高度进行适用性调节,这样方便对堆积的混凝土进行摊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