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34616发布日期:2024-05-11 00:1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抗冲击支挡,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2、而现有技术多采用如公告号为cn115030095b公开的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抗冲击消能支挡结构,该技术包括混凝土支挡结构、消能结构单元系统和连接构件,其中,所述消能结构单元系统为至少一个且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支挡结构的上游侧;所述消能结构单元系统在受到高速运动岩土物质的冲击后,会发生形变吸收能量,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高速远程滑坡和泥石流对混凝土支挡结构的冲击作用荷载,但上述技术中仍因为结构所限导致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3、在对泥石流进行拦截时,通常在存在岩壁的沟道中设置多个拦挡坝,使得多个拦挡坝与岩壁相结合,并在岩壁的配合下,依次对泥石流进行拦截,同时将泥石流中的砂石拦截在拦挡坝处,这就导致砂石逐渐堆积在一处,让拦挡坝承受的重量越来越大,而此时拦挡坝无法将后续的泥石流大量排出,使得拦挡坝极易在泥石流和堆积砂石共同冲击下出现冲毁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拦挡坝拦截大量砂石后,拦挡坝极易在后续泥石流和拦截砂石共同冲击下出现冲毁事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及使用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包括基岩坡,所述基岩坡上设置有:

4、固定安装桁架和阻挡闸门,三个所述固定安装桁架等距设置于基岩坡上,三个所述阻挡闸门分别设置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上,且三个阻挡闸门通过调节启闭状态,对泥石流进行动态截留;

5、前置过滤孔、收集框和后置过滤孔,三组所述前置过滤孔分别开设于三个阻挡闸门上,三个所述收集框分别固定连接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后端,三组所述后置过滤孔分别开设于三个收集框上,且三个收集框依次收集泥石流中的砂石;

6、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基岩坡上,且其用于调节三个阻挡闸门启闭状态。

7、优选地,三个所述固定安装桁架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基柱,且三个固定基柱均埋入基岩坡中。

8、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9、安装孔、固定座和旋转轴,三个所述安装孔分别开设于固定安装桁架侧端上,三个所述固定座分别固定安装于三个阻挡闸门后端,三个所述旋转轴分别固定连接于三个固定座;

10、前置挡板和后置挡板,三个所述前置挡板分别固定安装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前端,三个所述后置挡板分别固定安装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后端;

11、水平滑槽和第一倾斜面,三个所述水平滑槽分别开设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上端,三个所述第一倾斜面分别开设于三个水平滑槽下端,且第一倾斜面用于引导水平滑槽中的砂石向下流动;

12、放置滑槽和第二倾斜面,三个所述放置滑槽分别开设于三个阻挡闸门上端,三个所述第二倾斜面分别开设于三个放置滑槽下端,且第二倾斜面用于引导放置滑槽中的砂石向下流动;

13、移动滑块、第一下端倾斜面、水平阻挡板和第二下端倾斜面,三个所述移动滑块分别滑动套设于三个水平滑槽中,三个所述第一下端倾斜面分别开设于三个移动滑块下端,三个所述水平阻挡板分别一体成型于三个移动滑块上,三个所述第二下端倾斜面分别开设于三个水平阻挡板下端;

14、倾斜支撑板和中置过滤孔,三个所述倾斜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于三个阻挡闸门后端,三组所述中置过滤孔分别开设于三个倾斜支撑板。

15、优选地,三个所述旋转轴分别滑动套设于三个安装孔中,所述前置挡板后端与阻挡闸门前端活动相抵。

16、优选地,所述后置挡板前端与阻挡闸门后端活动相抵,且后置挡板后端与倾斜支撑板前端活动相抵。

17、优选地,三个所述水平阻挡板分别活动套设于三个放置滑槽中,所述第一下端倾斜面和第二下端倾斜面分别与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平行。

18、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s1:先将三个固定基柱埋入基岩坡中,再以三个固定基柱为基础,进行水泥浇灌,形成三个固定安装桁架、三个前置挡板、三个后置挡板以及三个收集框,之后让阻挡闸门后端与后置挡板前端相抵,使得阻挡闸门处于闭合状态;

20、步骤s2:当处于闭合状态的阻挡闸门遇到泥石流时,泥石流被最上方的阻挡闸门截留,让泥石流沿阻挡闸门向上涌动,并通过前置过滤孔截留大块砂石,而水流和剩余砂石沿着后置挡板进入收集框中,并通过后置过滤孔对砂石进行截留,之后剩余砂石与水流依次通过其余两个阻挡闸门,以对泥石流中的砂石进行多次截留;

21、步骤s3:当大量泥石流堆积在阻挡闸门的旋转轴上方时,泥石流推动阻挡闸门向右偏转,让阻挡闸门后端与前置挡板相抵,而倾斜支撑板前端与后置挡板后端相抵,使得阻挡闸门处于开启状态,并将过多的泥石流从阻挡闸门上方排出。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23、1、本发明当大量泥石流堆积在阻挡闸门的旋转轴上方时,泥石流推动阻挡闸门向右偏转,使得阻挡闸门处于开启状态,并将过多的泥石流从阻挡闸门上方排出,同时水平阻挡板对水平滑槽下方的泥石流进行阻挡,使得泥石流中的水流和砂石集中从前置过滤孔处排出,进而在拦截堆积大量砂石时,快速排出大量后续泥石流,避免后续泥石流和堆积砂石在共同冲击下冲毁阻挡闸门。

24、2、本发明当处于闭合状态的阻挡闸门遇到泥石流时,泥石流先被前置挡板阻挡,减缓泥石流的冲击,之后通过前置过滤孔截留大块砂石,而水流和剩余砂石沿着后置挡板进入收集框中,并通过后置过滤孔对砂石进行截留,而剩余砂石与水流依次通过其余两个阻挡闸门,对泥石流中的砂石进行多次截留,以减缓泥石流向下的冲击力,进而降低泥石流的破坏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包括基岩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岩坡(1)上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固定安装桁架(2)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基柱(7),且三个固定基柱(7)均埋入基岩坡(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旋转轴(9)分别滑动套设于三个安装孔(8)中,所述前置挡板(10)后端与阻挡闸门(3)前端活动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挡板(11)前端与阻挡闸门(3)后端活动相抵,且后置挡板(11)后端与倾斜支撑板(20)前端活动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水平阻挡板(18)分别活动套设于三个放置滑槽(14)中,所述第一下端倾斜面(17)和第二下端倾斜面(19)分别与第一倾斜面(13)和第二倾斜面(15)平行。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抗冲击支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抗冲击支挡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基岩坡,基岩坡上设置有:固定安装桁架和阻挡闸门,三个固定安装桁架等距设置于基岩坡上,三个阻挡闸门分别设置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上;前置过滤孔、收集框和后置过滤孔,三组前置过滤孔分别开设于三个阻挡闸门上,三个收集框分别固定连接于三个固定安装桁架后端,三组后置过滤孔分别开设于三个收集框上。本发明当大量泥石流堆积在阻挡闸门的旋转轴上方时,泥石流推动阻挡闸门向右偏转,使得阻挡闸门处于开启状态,并将过多的泥石流从阻挡闸门上方排出,进而在拦截堆积大量砂石时,快速排出大量后续泥石流。

技术研发人员:贾涛,孔小云,安海波,郝明盛,郝守辉,刘玲全,赵伟航,张宇,范路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