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0856发布日期:2024-12-27 09:3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


背景技术:

1、目前常见的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多为独立布置,其按水库水流与引水道的关系分为侧式进/出水口和井式进/出水口。侧式进/出水口又可分为侧向竖井式、侧向岸坡式和侧向岸塔式;井式进(出)水口又可分为开敞井式、半开敞井式和盖板井式。

2、侧向岸塔式适用于引水道接近水平向进入水库,水库岸边地形较缓、地质条件较好的进/出水口。进水口紧靠岸坡布置,进水口闸门布置于塔形的混凝土门井中,可作为岸坡挡护结构,扩散段和拦污栅段位于塔体以外,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进/出水口,十三陵、泰安和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均属此种型式。

3、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常在闸门段和扩散段之间,或者扩散段和拦污栅段之间设置较长的调整段,来保证水流条件满足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最大值与平均流速的比值进流时宜小于1.5,出流时宜小于2.0;二是相邻边、中孔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不宜超过10%。这种布置的缺点是,为了保证较好的水流条件,调整段通常较长,因此进/出水口的尺寸也较长,可能导致进/出水口布置限制大和工程投资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该布置形式在隧洞开挖线以外的部分长度得以缩短,使得其布置的地形条件限制更小,另一方面缩短了隧洞和进/出水口的整体长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包括隧洞段和闸门段,所述隧洞段截面为圆形,所述闸门段截面为方形,还包括渐变段、闸门后调整段、闸门前调整段和扩散段,所述渐变段截面为圆形渐变方形,首部与隧洞段尾部相接,尾部与闸门后调整段相接,所述闸门段两端分别连接闸门后调整段尾部和闸门前调整段首部,所述扩散段接在闸门前调整段尾部。

3、进一步地,所述闸门后调整段长度与渐变段相同。

4、进一步地,所述闸门前调整段长度为0.5倍闸门后调整段长度。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进/出水口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尺寸较长导致的布置限制大和工程投资较高问题。通过在闸门段后方布置渐变段和调整段的形式,能够有效地让水流从隧洞段的圆形过水断面过渡到闸门段的方形过水断面,且起到缓冲水的流速以及均匀分配断面流量的调整作用。通过在闸门段前方和扩散段首部之间布置一段调整段,再次起到缓冲水的流速以及均匀分配断面流量的调整作用。该布置形式一方面在隧洞开挖线以外的部分长度得以缩短,使得其布置的地形条件限制更小,另一方面缩短了隧洞和进/出水口的整体长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包括隧洞段(1)和闸门段(4),所述隧洞段(1)截面为圆形,所述闸门段(4)截面为方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渐变段(2)、闸门后调整段(3)、闸门前调整段(5)和扩散段(6),所述渐变段(2)截面为圆形渐变方形,首部与隧洞段(1)尾部相接,尾部与闸门后调整段(3)相接,所述闸门段(4)两端分别连接闸门后调整段(3)尾部和闸门前调整段(5)首部,所述扩散段(6)接在闸门前调整段(5)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后调整段(3)长度与渐变段(2)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前调整段(5)长度为0.5倍闸门后调整段(3)长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侧向岸塔式进/出水口,包括隧洞段和闸门段,所述隧洞段截面为圆形,所述闸门段截面为方形,还包括渐变段、闸门后调整段、闸门前调整段和扩散段,所述渐变段截面为圆形渐变方形,首部与隧洞段尾部相接,尾部与闸门后调整段相接,所述闸门段两端分别连接闸门后调整段尾部和闸门前调整段首部,所述扩散段接在闸门前调整段尾部。该布置形式在隧洞开挖线以外的部分长度得以缩短,使得其布置的地形条件限制更小,另一方面缩短了隧洞和进/出水口的整体长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驰,熊燕梅,兰信生,张进海,张文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4
技术公布日:2024/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