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13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渗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下水道的地漏防渗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建筑物下水道地漏渗水是当前建筑业极待解决的问题,其渗漏水主要原因是地漏碗与抹灰层和结构层之间受各种外力和温度变化等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使结合部位产生裂隙。当地漏排水时,有部分水可能会通过裂隙沿地漏管壁渗漏到外面,这不仅损害建筑物的美观和寿命,也给日常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苦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有效防止渗漏水的新型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在地漏碗[2]的上部周壁开有渗水孔[4],渗水孔[4]的孔口下有一与地漏碗[2]制成一体的防渗止水圈[3]。当水从地漏碗[2]周壁与抹灰层[5]之间产生的裂隙渗下时,被防渗止水圈[3]阻止后经渗水孔[4]流入地漏碗[2]排入下水管流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防渗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地漏盖,2为地漏碗,3为防渗止水圈,4为渗水孔,5为抹灰层,6为结构层。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在地漏碗[2]上部周壁对称打有2~8个渗水孔[4],孔径为2~6mm,渗水孔[4]的孔口下有一与地漏碗[2]制成一体的宽度为20~30mm的防渗止水圈[3],防渗止水圈[3]的平面与地漏碗[2]碗口垂线的夹角α为60~70°,将此防渗地漏装入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后,用水泥沙浆抹实,盖上地漏盖[1],地漏排水时,水经地漏盖[1]流入地漏碗[2]排入下水管道。当地漏碗[2]周壁与抹灰层[4]之间产生裂隙时,可能会有部分水沿地漏碗[2]周壁的裂隙渗下,由于防渗止水圈[3]伸入抹灰层面积增大,并有一个向上倾角,可将渗水存住不能继续下渗,当存水增多时,通过渗水孔[4]流入地漏碗[2],经下水管路排出。由此可解决建筑物的地漏渗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可有效的防止建筑物下水地漏渗水问题。防渗地漏的结构和安装工艺与原有技术变化不大,制造成本没有多大提高,是建筑物下水防渗的理想地漏。
权利要求1.一种防渗地漏由地漏盖[1]、地漏碗[2]组成,其特征在于地漏碗[2]的上部周壁开有渗水孔[4],渗水孔[4]的孔口下有一与地漏碗[2]制成一体的防渗止水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地漏,其特征在于渗水孔[4]是沿着渗水碗[2]周壁对称布置2~8个,孔径为2~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地漏,其特征在于防渗止水圈[3]宽度为20~30mm,防渗止水圈[3]的平面与碗口垂线的夹角α为6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地漏,其特征在于防渗止水圈[3],可在穿过楼板的下水管道上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建筑物下水地漏,地漏碗上部设有与地漏碗制成一体的防渗止水圈及渗水孔。以使地漏碗体与抹灰层产生的裂隙造成渗水被防渗止水圈阻止,并通过渗水孔流入排水管道。该地漏可有效地克服了现有地漏渗水问题,是一种新型防渗地漏。
文档编号E03C1/28GK2143636SQ9224066
公开日1993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30日
发明者赵伟 申请人:赵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