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管道防堵防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61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下水管道防堵防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时防止下水道堵塞的过滤装置。
目前与下水道相结合的过滤装置是由铸铁件的地漏碗和炉桥形的过滤盖构成。该过滤装置是长期不断地跟污水接触,不仅很容易被锈蚀或被酸碱腐蚀而损坏。而且它所用的材料较脆,清洗时稍不小心容易将它碰断或摔坏。其次该过滤装置表面粗糙,易吸附渣滓,清除困难。另外现有的这种过滤装置没有避臭设施,下水管里的污水发出的臭气会时常通过该装置弥漫在屋里,污染环境。还有该装置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随着原材料的上涨,成本还会增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不锈蚀,而酸碱,寿命长,强度高,不易吸渣,容易清扫,成本低,而且能避臭的下水道防堵防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防堵防臭器是由过滤体、过滤盖和防臭器构成。其中过滤体是一个台阶状的圆筒,筒内有一个中间被封住,而周边却布有12-20个通水孔的隔板。在过滤体的上端铰接着一个其表面上开有环形通槽的过滤盖。而在过滤体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着一个中间为通孔,上端面带有“凹”形环槽的防臭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体、过滤盖和防臭器都是用塑料注塑而成。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总图。
图2是过滤体的零件图。
图3是过滤盖的零件图。
图4是防臭器的零件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该防堵防臭器是由低压聚乙烯注塑而成的过滤体(1),过滤盖(2)和防臭器(3)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其中过滤体(1)是一个呈台阶状的筒体,且筒体内有一个中间被封住,而周边均布着16个通水孔的隔板。在过滤体(1)的上端用铰链铰接着一个其端面上开有18条环形状槽孔的过滤盖(2)。而在过滤体(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着一个中间为通孔,其上端面带有凹形环槽的防臭器(3)。
该防堵防臭器使用是将它插入下水管口即可。当排放污水时,污水先经过滤板过滤,将大一点的渣滓挡住。经过过滤板的污水下来后,再经过滤筒体中的隔板过滤,又将小一点渣滓挡住。这样污水才能进入防臭器中凹形状的存水环中,然后再翻入防臭器的中间孔内流入排入管道。由于防臭器的中间孔的上方位置被过滤体的隔板遮住,因此下水管道中的臭气弥漫不上来,起到避臭的作用。需要清除该防堵防臭器上所存的渣滓时,只需从排水管道口中拔出来清洗,打扫干净后,再插入下水管道口就可以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防堵防臭器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耐酸碱,防腐蚀,不生锈,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冲洗打扫容易。同时它能避免下水管道中的臭气进入屋内,且成本比传统的过滤器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由过滤体(1),过滤盖(2)和防臭器(3)构成的下水管道防堵防臭器,其特征是过滤体(1)是一个呈台阶状的圆筒,其筒内有一个中间被封住,而周边上却开有12-20个通水孔的隔板;在过滤体(1)的上端铰接着一个其表面上开有环形通槽的过滤盖(2);而在过滤体(1)的下端连接着一个中间为通孔,上端面带有“凹”形环槽的防臭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管道防堵防臭器,其特征是过滤体(1),过滤盖(2)和防臭器(3)都是用塑料注塑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时,防止下水管道堵塞的防堵防臭过滤装置。该装置是由塑料注塑而成的过滤体,过滤盖和防臭器组合而成。其中过滤盖是铰接在呈台阶状圆筒形的过滤体的上端;而带有凹形环槽的防臭器是连接在过滤体的下端。该防堵防臭器结构简单,防腐蚀,不生锈,使用寿命长,过滤效果好,而且能防止下水管道中的臭气进入屋内,同时它制造容易,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E03C1/28GK2147272SQ93238119
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3日
发明者曹惊坤 申请人:曹惊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