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的支护体系及实施方法_2

文档序号:824946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护效果 好,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道路、管线和建筑产生的影响均较小;另一方面,通过全基坑统 一布置第一道水平支撑4,深区1增设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5 W及浅区2在交界处预留± 体平台6的支护方式,可W实现深、浅两区1、2同步开挖,有效缩短了工程工期,大大提高了 施工效率,也降低了技术措施费,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再一方面,由于可W同步施工, 深、浅两区1、2交界处的主体结构能够一次成型,避免了施工缝的留设,永久结构的整体性 好;又一方面,通过在浅区2内与深区1的交界处设置±体平台6,可W保证深区1内增设 的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5的水平力可靠传递,支护体系受力明确,施工可行性、可操作 性均较好,对软弱地层类似基坑工程的适应性较强。
[0041] 优选的,所述±体平台6的宽度不小于20000mm,W对深区1增设的所述若干道深 区水平支撑5起到足够的支撑力,有效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的变形大小,减轻基坑开 挖对周边道路、管线和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
[0042] 优选的,所述±体平台6的放坡分层厚度不大于4m,分层坡度不大于1:2. 0,坡面 及平台表面均采用大于等于50厚内设4 6@200双向钢筋网的C20混凝±面层护坡,并垂直 坡面设置长Im相邻间距不大于Im的4 12插筋,未注明单位均为mm。如此设置,可W有效 保护±体平台6,防止±体平台6失稳,确保对深区1增设的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5进 行可靠支承,从而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降低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道路、管线和建筑产生的 负面影响。
[0043] 优选的,所述±体平台6的坡顶布置用于提高±体强度的轻型降水井点8,通过设 置轻型降水井点8,可W有效提高所述±体平台6的强度,W更好地平衡深区内增设水平支 撑5的水平传力。
[0044] 优选的,所述第一道水平支撑4与深区内增设的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5均采 用钢筋混凝±水平支撑,所述第一道水平支撑4与深区内增设的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 5均采用对撑、角撑结合边巧架的布置形式,不但施工方便,而且具有良好的支承效果。
[0045] 优选的,所述基坑采用排粧围护体或地下连续墙作为周边及交界处围护结构7、3, 也就是说用于基坑四周的周边围护结构7 W及分隔深区1与浅区2的交界处围护结构3可 采用排粧围护体或地下连续墙的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采用排粧围护体作为周边及 交界处围护结构7、3。
[0046]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10,并请结合图1与图2,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软±地区非 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实施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软±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 体系,该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7] 工况一,请重点参阅图3与图2,场地平整、进行围护结构、立柱粧13及工程粧12 施工,所述围护结构包括用于分隔深区1与浅区2的交界处围护结构3及基坑四周的周边 围护结构7,工况一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故不进行寶述,图3中未示意立柱粧13与工程 粧12, W下各图类似;
[0048] 工况二,请重点参阅图4,全基坑表层开挖,统一诱筑第一道水平支撑4 ;
[0049] 工况S,请重点参阅图5,深区1与浅区2同时开始进行±方开挖,浅区2内与深区 1交界处预留一用于平衡深区1内后续施工的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5水平传力的±体平台 6,所述±体平台6两侧放坡至浅区2基底;
[0化0] 工况四,请重点参阅图6,深区1内分层开挖并诱筑施工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 撑5,同时,浅区2内除±体平台6 W外的区域分块开挖并诱筑基础底板9及换撑11 ; [0化1] 工况五,请重点参阅图7,深区1内开挖至基底并诱筑施工基础底板9及换撑11, 浅区2内继续开挖施工除±体平台6 W外区域的地下结构10 ;
[0化2] 工况六,请重点参阅图8,深区1逐步施工完成地下结构10并拆除所述若干道深区 水平支撑5后,在浅区2内±体平台6所在区域分块进行±方开挖并及时诱筑基础底板9 ; [0化3] 工况^;:,请重点参阅图9,深区1继续施工地下结构10,深、浅两区1、2交界处地下 结构10连通,浅区2开挖剩余区域至基底并诱筑施工基础底板9及换撑11 ;
[0化4] 工况八,请重点参阅图10,拆除基坑内第一道水平支撑4,施工完成整个地下结构 10。
[0055] 优选的,开挖阶段±体平台6的坡顶超载限值20kPa,要求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 表水,禁止地表水或基坑排除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0化6] 优选的,根据经典±压力理论,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对基坑每步开挖、支撑架设 及拆撑工况下的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及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同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 基坑深、浅区1、2交界处的全断面进行辅助模拟,并结合理论计算调整支护参数、优化设 计,W确定基坑施工过程中±体平台的留设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情 况,进而提出各项监测标准。
[0化7] 本实施例中,基坑所在软±地区的±层分布情况如图11所示,基坑设计参数表如 表1所不:
[0化引表1基坑设计参数表 [0化9]
【主权项】
1. 一种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称深大基 坑由内部紧邻的深区与浅区组成,深、浅两区交界处围护结构的顶标高为所述浅区的基底, 全基坑统一布置第一道水平支撑,深区增设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在浅区内与深区交界处 预留一用于平衡所述深区内增设的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水平传力的土体平台,所述土体平 台两侧放坡至浅区基底,从而实现深、浅两区明挖顺筑同步施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深、浅两区开挖深度分别为8-20m与3-7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土体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浅区开挖深度的四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土体平台的放坡分层厚度不大于4m,分层坡度不大于1:2. O ;坡面及平台表面均采用大 于等于50厚内设Φ 60200双向钢筋网的C20混凝土面层护坡,并垂直坡面设置长Im相邻 间距不大于Im的Φ 12插筋,未注明单位均为mm。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土体平台的坡顶布置用于提高土体强度的轻型降水井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道水平支撑与深区内增设的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 所述第一道水平支撑与深区内增设的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均采用对撑、角撑结合边桁 架的布置形式。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述基坑采用排粧围护体或地下连续墙作为周边及交界处围护结构。
8. -种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 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包括如下步骤: 工况一,场地平整、进行围护结构、立柱粧及工程粧施工; 工况二,全基坑表层开挖,统一浇筑第一道水平支撑; 工况三,深区与浅区同时开始进行土方开挖,浅区内与深区交界处预留一用于平衡深 区内后续施工的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水平传力的土体平台,所述土体平台两侧放坡至浅区 基底; 工况四,深区内分层开挖并浇筑施工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同时,浅区内除土体平 台以外的区域分块开挖并浇筑基础底板及换撑; 工况五,深区内开挖至基底并浇筑施工基础底板及换撑,浅区内继续开挖施工除土体 平台以外区域的地下结构; 工况六,深区逐步施工完成地下结构并拆除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后,在浅区内土 体平台所在区域分块进行土方开挖并及时浇筑基础底板; 工况七,深区继续施工地下结构,深、浅两区交界处地下结构连通,浅区开挖剩余区域 至基底并浇筑施工基础底板及换撑; 工况八,拆除基坑内第一道水平支撑,施工完成整个地下结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根 据经典土压力理论,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对基坑每步开挖、支撑架设及拆撑工况下的支 护结构内力、变形及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同时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基坑深、浅区交界处 的全断面进行辅助模拟,并结合理论计算调整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以确定基坑施工过程中 土体平台的留设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而提出各项监测标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开 挖阶段土体平台的坡顶超载限值20kPa,要求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禁止地表水或基 坑排除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非对称深大基坑同步开挖支护体系及实施方法,非对称深大基坑由内部紧邻的深区与浅区组成,深、浅两区交界处围护结构的顶标高为浅区的基底,全基坑统一布置第一道水平支撑,深区增设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在浅区内与深区交界处预留一用于平衡所述若干道深区水平支撑水平传力的土体平台,土体平台两侧放坡至浅区基底,从而实现深、浅两区明挖顺筑同步施工,解决了由于功能需要造成开挖方式不对称导致的基坑内力及变形不均衡问题,确保非对称基坑的开挖实现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深、浅两区同步开挖能有效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且支护体系受力明确,深区内增设的各道水平支撑的水平力得到可靠传递,施工可行性好。
【IPC分类】E02D17-04
【公开号】CN104563128
【申请号】CN201410822622
【发明人】林巧, 钟铮, 佘清雅, 刘俊, 张竹庭
【申请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