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保x型偏压立交匝道基坑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640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保x型偏压立交匝道基坑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确保 “X”型偏压立交匝道基坑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包括基坑围护结构、临时封端墙、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本发明通过确保临时封端墙两侧场地高差10.5m的“X”型立交匝道基坑同步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实现了沉管隧道“X”型立交匝道基坑同步施工,保证了深基坑施工安全,加快了整体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为后期类似工况基坑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专利说明】
一种确保X型偏压立交匝道基坑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领域明挖基坑工程方面,涉及一种确保临时封端墙两侧场地高差10.5m的“X”型立交匝道基坑同步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国内内河沉管隧道主要应用在市区过江通道,为了实现沉管水下全互通立交并与岸上市政道路相接,在江海两岸设围堰,并在围堰内施工明挖结构。沉管顶面位于江河的河床冲刷线以下,围堰内河床和周边市政道路高差大,且受周边建筑物紧邻市政道路的影响,无法把“X”型立交匝道正交点与围堰内明挖结构端头之间的距离加长,进而把“X”型基坑施工场地的坡度放缓给明挖结构施工创造条件。综合考虑岸上和岸下场地高差、周边建筑物与匝道正交点之间的距离、明挖基坑场地极限坡度等因素,在“X”型立交匝道正交点处设置临时封端墙,把整个匝道分成两个或者多个单独的基坑进行施工,一部分在岸上进行施工,另一部分在岸下进行施工,岸上和岸下基坑的场地高差较大。
[0003]南昌市红谷隧道东岸位于赣江东侧老城区,岸上七条三进四处明挖匝道与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和朝阳洲中路相接。东岸周边路面标高为25.6m,岸下基坑端头河床标高为3m,高差22.6m。其中两条匝道立交形成“X型”基坑,通过设临时封端墙把“X型”基坑划分为岸上一个“人字形”基坑和岸下两个基坑,岸上和岸下基坑场地标高相差10.5m,形成岸上“人字形”基坑单侧基坑围护结构地连墙悬臂10.5m的偏压基坑。按照常规施工组织方案,岸上和岸下基坑不能同时施工,必须把临时封端墙一侧的基坑施工完成并且回填完成后,方可进行另一侧基坑的施工,但是该组织方案不能满足工期要求,无法按期给其上方的沿江快速路施工创造条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立交匝道正交点两侧场地高差大、周边建筑物与匝道正交点之间的距离短等因素造成偏压的明挖基坑以及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确保临时封端墙两侧场地高差10.5m的“X”型立交匝道基坑同步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
[0005]本发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基坑围护结构、临时封端墙、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
[0006]基坑围护结构(I)位于明挖结构的两侧,作为明挖基坑施工的支护系统的一部分。
[0007]临时封端墙(2)位于明挖结构内,把一个基坑划分为两个或多个明挖基坑,最终需要凿除结构范围内临时封端墙(2),实现主体结构的贯通对接。临时封端墙通过墙顶冠梁和中部混凝土腰梁及支撑与基坑围护结构形成共同的受力系统。
[0008]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3)位于基坑围护结构顶部,基坑围护结构I钢筋锚入冠梁内,把基坑围护结构顶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与基坑围护结构共同形成基坑的支护系统。
[0009]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4)位于基坑内,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层腰梁处,施工第二层腰梁和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者后期植筋(8)锚入混凝土腰梁内,支撑和腰梁钢筋同时绑扎后与混凝土同时浇筑为一个整体。
[0010]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5)位于基坑外侧,且与基坑内腰梁同标高,基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者后期植筋(9)锚入混凝土腰梁内,支撑和腰梁钢筋同时绑扎,混凝土同时饶筑为一个整体。
[0011]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6)和钢筋混凝土斜撑(7)—端与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连接,一端与岸下基坑冠梁连接,连接方式为钢筋锚固。
[0012]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8)位于基坑围护结构顶部,基坑围护结构I钢筋锚入冠梁内,把基坑围护结构顶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与基坑围护结构共同形成基坑的支护系统。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确保临时封端墙两侧场地高差10.5m的“X”型立交匝道基坑同步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实现了沉管隧道“X”型立交匝道基坑同步施工,保证了深基坑施工安全,加快了整体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为后期类似工况基坑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所述支撑系统“X”型立交匝道基坑平面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中:I基坑围护结构、2临时封端墙、3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4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5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6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7钢筋混凝土斜撑、8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9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发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基坑围护结构、临时封端墙、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
[0016]所述系统由下列步骤进行施工:
1、整平施工场地,施工基坑围护结构I和临时封端墙2,临时封端墙2位于基坑内,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后期需拆除),通过粧顶冠梁3、中部腰梁4与基坑围护结构I连接。
[0017]2、凿除基坑围护结构I顶部粧头混凝土,按照绑扎钢筋、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等工序施工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3。基坑围护结构I的钢筋锚入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3。
[0018]3、分段分层开挖基坑土方至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位置,把原先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掰正或重新植筋,并按照绑扎钢筋、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等工序施工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4,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9、基坑围护结构I和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4形成一个整体。
[0019]4、岸下场地搭设脚手架,并铺装模板,把原先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掰正或重新植筋,并按照绑扎钢筋、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等工序施工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5,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9、临时封端墙2和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5形成一个整体。
[0020]5、岸下场地搭设脚手架,并铺装模板,并按照绑扎钢筋、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等工序施工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6和钢筋混凝土斜撑7,一端钢筋锚固至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5,另一端钢筋锚固至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8。
[0021]6、围护结构钢筋笼安装前,在基坑腰梁相对高程预埋钢筋,形成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9的连接方法。
【主权项】
1.一种确保“X”型偏压立交匝道基坑施工安全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基坑围护结构、临时封端墙、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后期植筋; 基坑围护结构(I)位于明挖结构的两侧,作为明挖基坑施工的支护系统的一部分; 临时封端墙(2)位于明挖结构内,把一个基坑划分为两个或多个明挖基坑,最终需要凿除结构范围内临时封端墙(2),实现主体结构的贯通对接;临时封端墙通过墙顶冠梁和中部混凝土腰梁及支撑与基坑围护结构形成共同的受力系统; 岸上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3)位于基坑围护结构顶部,基坑围护结构(I)钢筋锚入冠梁内,把基坑围护结构顶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与基坑围护结构共同形成基坑的支护系统; 岸上基坑内第二层混凝土支撑及腰梁(4)位于基坑内,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层腰梁处,施工第二层腰梁和支撑;基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者后期植筋(8)锚入混凝土腰梁内,支撑和腰梁钢筋同时绑扎后与混凝土同时浇筑为一个整体; 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5)位于基坑外侧,且与基坑内腰梁同标高,基坑围护结构内预埋钢筋或者后期植筋(9)锚入混凝土腰梁内,支撑和腰梁钢筋同时绑扎后与混凝土同时饶筑为一个整体; 立体钢筋混凝土斜撑(6)和钢筋混凝土斜撑(7) —端与悬臂基坑围护中部钢筋混凝土腰梁连接,一端与岸下基坑冠梁连接,连接方式为钢筋锚固; 岸下基坑冠梁及第一层混凝土支撑(8)位于基坑围护结构顶部,基坑围护结构I钢筋锚入冠梁内,把基坑围护结构顶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与基坑围护结构共同形成基坑的支护系统。
【文档编号】E02D17/04GK105926638SQ201610483009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董小龙, 彭再勇, 何毅, 王海龙, 李志军, 万超, 杨国胜, 卢柯良, 周兆勇, 欧阳丹, 郭小龙, 史勇, 崔海龙, 吴孔勇, 邳仲强, 蔡肖, 彭炎锋, 叶亮, 李成娇, 高昆
【申请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