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003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包括护岸工程材质本体,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从上到下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上下两层为多层复合型纤维材质层,而周边加宽加厚的中间层则为混凝土砌块层,上述三层结构采用圆柱形固定支柱结构连接,三层结构之间的空隙层则使用小石子和泥石进行填充,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层的周边设有锯齿形结构。本发明的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采用多种材质相结合的原理,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的各种需求,上下两层采用复合纤维材质,可以保证水体生物在有较强水流冲刷的条件下继续生长而不会造成泥石的流失。而中间层采用强度较好的混凝土砌块,很好的保证了作为河流护岸的应有的强度。
【专利说明】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
【背景技术】
[0002]生态护岸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几种生态型护岸材料运用广泛防范:棕纤维生态垫、柔性护岸排、鱼巢护岸砌块、净水箱护岸砌块和净水石笼等。为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新型的生态护岸材料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

【发明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
[0004](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状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从上到下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上下两层为多层复合型纤维材质层,而周边加宽加厚的中间层则为混凝土砌块层,上述三层结构采用圆柱形固定支柱结构连接,三层结构之间的空隙层则使用小石子和泥石进行填充,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层的周边上设有锯齿形结构。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采用直角三角形状的三层夹心结构形式,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其他任意形状。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支柱结构上设有外螺纹结构。
[0007](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采用多种材质相结合的原理,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的各种需求,其中上下两层采用复合纤维材质,可以保证水体生物在有较强水流冲刷的条件下继续生长而不会造成泥石的流失。而中间层采用强度较好的混凝土砌块,很好的保证了作为河流护岸的应有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1-护岸工程材质本体;2-多层复合型纤维材质层;3-混凝土砌块层;4-固定支柱结构;5-空隙层;6-锯齿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的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状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I,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I从上到下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上下两层为多层复合型纤维材质层2,而周边加宽加厚的中间层则为混凝土砌块层3,上述三层结构采用圆柱形固定支柱结构4连接,三层结构之间的空隙层5则使用小石子和泥石进行填充,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层3的周边上设有锯齿形结构6。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I采用直角三角形状的三层夹心结构形式,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其他任意形状。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支柱结构4上设有外螺纹结构。
[0013]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主权项】
1.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包括护岸工程材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从上到下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上下两层为多层复合型纤维材质层,而周边加宽加厚的中间层则为混凝土砌块层,上述三层结构采用圆柱形固定支柱结构连接,三层结构之间的空隙层则使用小石子和泥石进行填充,所述的混凝土砌块层的周边设有锯齿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岸工程材质本体采用直角三角形状的三层夹心结构形式,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其他任意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生态护岸工程材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柱结构上设有外螺纹结构。
【文档编号】E02B3/14GK105951675SQ201610354231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5日
【发明人】张宁迁
【申请人】安徽普氏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