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2386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泥石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稀性泥石流灾害的治理。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山区面积大,泥石流沟和潜在泥石流沟分布广泛。每年暴雨季节,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相当严重。为了减轻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人们采取各式各样的防治措施。从最初的工程类型单一,多以建排导设施、谷坊、实体坝和保坎为主,工程设防标准一般较低,到后来泥石流的研宄和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开始制定系统的泥石流防治规划和设计,防治手段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诸多具有稳、拦、排、停淤结合的综合防治模式。
[0003]目前重力式拦挡坝和混凝土格栅坝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常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重力式拦挡坝是靠自身的重量来正面抵挡泥石流的冲击,所受的冲击力非常大,故截面尺寸很大,需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保证其正常的拦沙功能;而且透水能力差,后期排水和抗腐蚀问题突出,清淤难度较大。混凝土格栅坝是拦、排兼备,变过去实体重力坝的全部拦挡为部分拦挡,泥石流中的大部分较大固体物质堆积在库内,而使大部分水流溢出,可以减小下泄泥石流的密度、流量和规模,降低下游遭受泥石流危害的程度。为了抵抗泥石流流体和大石块的冲击,设计时往往以大截面结构构件为代价增强格栅坝的侧向刚度,以深埋(约粧身长的一半)和空间结构布置形式为代价保证格栅坝的稳定性。因此,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稳定性成为混凝土格栅坝利用的致命弱点。
[0004]流域中泥石流灾害规模和性质等不同,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修建的防护工程各有区别,为了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减轻泥石流灾害的目的,不同类型防护工程需要各种类型的防治结构联合使用。因此,泥石流防治结构应朝着轻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防治结构笨重,透水性弱,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由格栅、扶壁1、底板2和拉索3构成;格栅由格栅梁4、格栅柱5和基础粧6连接构成;格栅梁4和格栅柱5垂直交叉连接,格栅柱5嵌固于基础粧6内,基础粧6埋置于稳定坚硬地层10 ;格栅柱5与扶壁I相连,扶壁I下边与底板2浇筑于一体,底板2紧贴沟床11 ;拉索3穿过扶壁I内开设的预留孔7,拉索3前段用锚具9锚固在格栅上,在拉索3的后段浇筑形成扩大体8并锚固在稳定坚硬的地层10。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结构轻盈,拦排能力好且稳定性强。格栅与扶壁、底板,拉索相结合极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格栅间距可调,实现了泥石流拦排结合的目标;若格栅采用型钢,结构组装拆卸能力强;拉索连接的扩大体既能保证泥石流格栅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又可避免使用大截面、深埋结构带来的浪费;扶壁使格栅结构的受力均匀,并有保护拉索冲坏和分流的作用。随着该结构拦截的泥石流堆积物的增多,底板压重增多,扩大体埋深越深,拉索所能提供的锚固力增大,结构不会因堆积物的增多而使稳定性急剧下降。该结构能够达到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的总体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扩大体为锚墩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图3是图1中A— A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扩大体为地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及名称为:扶壁1、底板2、拉索3、格栅梁4、格栅柱5、基础粧6、预留孔7、扩大体8、锚具9、坚硬地层10、沟床11和螺栓12。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作详细的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作详细的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本实用新型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0010]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由格栅、扶壁1、底板2和拉索3构成;格栅由格栅梁4、格栅柱5和基础粧6连接构成;格栅梁4和格栅柱5垂直交叉连接,格栅柱5嵌固于基础粧6内,基础粧6埋置于稳定坚硬地层10 ;格栅柱5与扶壁I相连,扶壁I下边与底板2浇筑于一体,底板2紧贴沟床11 ;拉索3穿过扶壁I内开设的预留孔7,拉索3前段用锚具9锚固在格栅上,在拉索3的后段浇筑形成扩大体8并锚固在稳定坚硬的地层10。
[0011]所示的拉锚式泥石流拦挡结构可根据泥石流沟道规模设置一级或多级防护。在最后一级拉锚式泥石流拦挡结构实施时,可在格栅的内部铺设钢丝网。
[0012]如图1、3所示,扶壁I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扶壁I内由PVC管或钢管形成预留孔7,预留孔7的轴心线00’与沟床平面P的夹角α为30° ~60° ;扶壁I为三角形或梯形,厚度为200~400_。
[0013]如图1所示,底板2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为150~300mm。
[0014]如图3所示,所述的拉索3至少设置一道。
[0015]如图1所示,格栅梁4和格栅柱5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为废旧型钢。若为型钢时,通过螺栓12将型钢连接。格栅梁4间距可根据所要拦截颗粒的直径确定。
[0016]如图1、3、4所示,扩大体8可为锚墩或地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7]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按如下步骤进行:
[0018](I)根据工程设计相应的施设位置,平整场地;
[0019](2)在稳定坚硬地层10上挖基础粧6埋设孔,绑扎基础粧5的钢筋笼,将钢筋笼放到孔中,浇筑混凝土;
[0020](3)在稳定坚硬地层10上挖扩大体8埋设孔,绑扎扩大体8的钢筋笼,并将拉索3与钢筋笼连接一同放于埋设孔中,浇筑混凝土 ;
[0021](4)绑扎格栅梁4和格栅柱5钢筋,并支模板;
[0022](5)绑扎底板2和扶壁I的钢筋网片,并支模相应的板;在扶壁I内嵌入PVC管或钢管来预留孔7;
[0023](6)在第(4)和第(5)步骤的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
[0024](7)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将与扩大体8连接的拉索3传过扶壁I内的预留孔7和格栅梁4和格栅柱5的交叉位置,张拉拉索3使其达到设计张拉值,用锚具9锚固在格栅上。
【主权项】
1.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特征在于:结构由格栅、扶壁(I)、底板(2)和拉索(3)构成;格栅由格栅梁(4)、格栅柱(5)和基础粧(6)连接构成;格栅梁(4)和格栅柱(5)垂直交叉连接,格栅柱(5)嵌固于基础粧(6)内,基础粧(6)埋置于稳定坚硬地层(10);格栅柱(5 )与扶壁(I)相连,扶壁(I)下边与底板(2 )浇筑于一体,底板(2 )紧贴沟床(11);拉索(3)穿过扶壁(I)内开设的预留孔(7),拉索(3)前段用锚具(9)锚固在格栅上,在拉索(3)的后段浇筑形成扩大体(8)并锚固在稳定坚硬的地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拉锚式泥石流拦挡结构可根据泥石流沟道规模设置至少一级防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扶壁(I)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扶壁(I)内由PVC管或钢管形成预留孔(7),预留孔(7)的轴心线(00’)与沟床平面(P)的夹角(α )为30° ~60° ;扶壁(I)为三角形或梯形,厚度为200~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2)由钢筋混凝土饶筑而成,厚度为150~300mm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索(3)设置至少一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格栅梁(4)和格栅柱(5)可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为废旧型钢;若为型钢,通过螺栓(12)将型钢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拉锚式泥石流拦排结构,其目的是解决目前防治结构笨重,透水性弱,稳定性差的问题;该结构由格栅、扶壁(1)、底板(2)和拉索(3)构成;格栅由格栅梁(4)、格栅柱(5)和基础桩(6)连接构成;格栅梁(4)和格栅柱(5)垂直交叉连接,格栅柱(5)嵌固于基础桩(6)内,基础桩(6)埋置于稳定坚硬地层(10);格栅柱(5)与扶壁(1)相连,扶壁(1)下边与底板(2)浇筑于一体,底板(2)紧贴沟床(11);拉索(3)穿过扶壁(1)内开设的预留孔(7),拉索(3)前段用锚具(9)锚固在格栅上,在拉索(3)的后段浇筑形成扩大体(8)并锚固在稳定坚硬的地层(10)。
【IPC分类】E02B7-02
【公开号】CN204370376
【申请号】CN201420839593
【发明人】王永胜, 朱彦鹏, 董旭光, 王秀丽, 吴意谦, 马天忠, 来春景, 李元勋, 柳珂, 代涛, 袁方龙
【申请人】兰州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