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62448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为空心的梯形台结构,其宽口一端敞开,窄口一端封闭,且窄口的封闭端面开有落水孔;多个植生构件以宽口朝上的方式卡装在植生板与框架形成的楔形槽内。
[0024]滴灌管分别位于每一层植生板的上方,滴灌管的管壁开有滴灌孔;将其中一层植生板定义为第一层,其下植生板按顺序依次定义;所述集水袋固定在接近第二层植生板和第三层植生板的框架边缘;第一层植生板的溢流孔(通过延伸管)和第二层植生板的溢流孔与所述集水袋上端的开孔联通;所述第三层植生板上方的滴灌管与所述集水袋中部的开口通过阀门连接;所述第四层植生板上方的滴灌管与所述集水袋底部的开口通过阀门连接。则集水袋收集上两层植生板滴漏的雨水,为下两层植生板所用。第三层植生板上方的滴灌管在集水袋上的连接孔位于集水袋中部,先打开该阀门,集水袋的雨水逐渐减少,当水位低于中部开口时,不再对第三城进行灌溉,此时打开第四层对应的阀门,如此,一个集水袋可供两层植生板使用,因此可节省成本,同时便于安装。
[0025]本实用新型针对大坡度(大于75° )的石质边坡,将护理结构模块阵列固定在边坡上,护理结构模块的框架上间隔固定植生板,再将植生构件卡装在植生板与框架形成的楔形槽内,为人工土壤和种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附着平台面,以更好的保证植物生长时根系的展开,为植被的生长打好基础。同时,这种植生构件的安装方式也比较牢固。
[0026]通过将护理结构模块化设计,可事先将植生板与框架组装好,现场安装时,只需要将护理结构模块通过锚件固定孔固定在边坡上,由此可简化安装过程,降低安装难度。
[0027]植生板优选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现浇板以固定锚固件为筋可大大降低锚固件的锈蚀,这样可保证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方便野外施工及取材。在植生构件上开设有落水孔,此原理与花盆开设漏水孔原理相同。
[0028]将植生板设计成倒V型,可方便雨水从植生板两端滑落,避免雨水过多时两侧溢流孔不能及时排水,造成雨水对植被的浸泡。在两子板外侧封闭端开溢流孔,将过多的雨水排出楔形槽,再有挂在两侧的集水袋进行收集。由于溢流孔开在中部,还可保存一定的雨水,可对植被的供水保持一定的时间。在少雨季节,就可打开控制阀由滴灌管对整个需护理的坡面进行补水,确保植被生长所需的水份,降低运水成本。雨水收集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容纳在两相邻的护理结构模块之间,节省空间,也增大蓄水容量。
[0029]根据申请人的试验,发现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降低大坡度人工护坡的难度,且植被回复率很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绿化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0030]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边坡(4)上阵列分布的多个护理结构模块,每个护理结构模块包括植生板、植生构件(5)、锚件固定孔(3)、集水袋(6)、滴灌管(9)和矩形的框架⑴; 所述植生板由两块子板(2)通过中间固定板(8)连为一体并且固定在框架上,两块子板各自所在平面与框架所在平面成一定角度,且两块子板朝向中间固定板有一个上升的角度,使形成的植生板呈倒V型;两块子板朝向外侧的一端均封闭,分别与框架形成条状楔形槽;所述封闭一端的中部开有溢流孔(7); 所述框架通过边缘设置的所述锚件固定孔铺设在边坡上; 所述植生构件为空心的梯形台结构,其宽口一端敞开,窄口一端封闭,且窄口的封闭端面开有落水孔;多个所述植生构件以宽口朝上的方式卡装在植生板与框架形成的楔形槽内; 所述滴灌管分别位于每一层植生板的上方,滴灌管的管壁开有滴灌孔; 将其中某一层植生板定义为第一层,其下植生板按顺序依次定义;所述集水袋固定在接近第二层植生板和第三层植生板的框架边缘;第一层植生板的溢流孔和第二层植生板的溢流孔与所述集水袋上端的开孔联通;所述第三层植生板上方的滴灌管与所述集水袋中部的开口通过阀门连接;所述第四层植生板上方的滴灌管与所述集水袋底部的开口通过阀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子板与框架所在平面所成角度为25° -4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板为现浇混凝土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板的宽度为200mm?800mm,厚度为15mm?30mmo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植生板的行间距为1 500mm?30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子板朝向中间固定板的上升角度为3°至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坡度石质边坡的护理结构,将植生板设计成倒V型,可方便雨水从植生板两端滑落,避免雨水过多时两侧溢流孔不能及时排水,造成雨水对植被的浸泡。在两子板外侧封闭端开溢流孔,将过多的雨水排出楔形槽,再有挂在两侧的集水袋进行收集。由于溢流孔开在中部,还可保存一定的雨水,可对植被的供水保持一定的时间。在少雨季节,就可打开控制阀由滴灌管对整个需护理的坡面进行补水,确保植被生长所需的水份,降低运水成本。雨水收集袋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容纳在两相邻的护理结构模块之间,节省空间,也增大蓄水容量。
【IPC分类】E03B3-02, A01G27-02, E02D17-20, A01G9-02
【公开号】CN204370439
【申请号】CN201420845044
【发明人】吴辉, 晁建强, 赖生猛, 李怀国, 杨堂超, 陈亮, 吴伟, 肖勇
【申请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