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824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架体。
[0034]如附图3所示,沿管廊体I的环向设置有两端进行“相对交叉”的O形筒管8,其两端相对交叉后固定在管廊体I的底部,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其两端固定在管廊体I的顶部,此时管廊体I的顶部设置一个凸出平面,O形筒管8内的钢绞线用锚具固定在该凸出平面的两侧。在O形筒管8内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18固定在管廊体I外的钢绞线11,所述的管廊体I的下部设置有托底定位梁12,管廊体I内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13,所述的预埋钢板14设置在管廊体I的内壁和下部,所述的定位垫层设置在托底定位梁12的两侧。
[0035]如附图4所示,在所述管廊体I的对接处形成对接管廊缝20,在对接管廊缝20内的对接凹槽15内设置有遇水膨胀胶圈21,在对接凹孔10内设置有灌浆孔19,所述的纵向筒管9和对接凹孔10内设置有高强水泥填料22,所述的对接管廊缝20的对接面设置为平面或斜平面以及尖角面。
[0036]如附图5所示,在所述的排水连接体23的两侧的上、下部设置有预留凹角24,在预留凹角24内设置有连接器25,在所述的排水连接体23的孔内设置有和管廊体I相连接的排水槽,在排水槽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孔26,在排水孔26的下部设置有体外排水管27,体外排水管27和储水仓41相连接。
[0037]如附图6所示,在所述的管廊体I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29,在连接箱29的两侧设置有对接管口 28,在对接管口 28和管廊体I之间设置有伸缩变形缝30,在伸缩变形缝30内设置有橡胶止水带31,橡胶止水带31和对接管口 28、管廊体I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
[0038]如附图7所示,在所述的管廊体I内设置有通过预埋钢板14固定在管廊体I内的支撑架35,在支撑架35上设置有供水管32、再生水管33、电力管34、供暖管36、通风管37、线缆管38、光控装置39、通讯管40。
[0039]如附图8所示,在所述的连接箱29的侧部设置有储水仓41,储水仓41由多节管廊体I通过设置在中部的连接箱29进行连接,并在端部设置内是凹口、外是平面的凹口封端板42构成,管廊段的连接箱与储水仓的连接箱之间通过体外排水管27相连接。
[0040]如附图9、10、11所示,在连接箱29的侧部设置有供水房43、通风房47、功能房48,在所述的连接箱29和供水房43、通风房47以及功能房48之间设置有通道44,在供水房43的下部设置有排水装置45,所述的供水房43、通风房47、功能房48均包括位于地平面45以上的地上部分和位于地平面45以下的地下部分。
[0041]本实用新型采用托底定位、四角固定、纵向加力的新结构方式,在管廊体的下部或上部施加预应力,属于结构创新,采用后张预应力的新工艺、新技术,能提高地下管廊的“建造水平”,能提高工程“质量标准”,能增强管廊体的抗压强度,能完全的替代传统的施工方式,能把地下管廊推向产业化,能把地下管廊打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工程。
[0042]本实用新型在管体内设置供水管、再生水管、电力管、供暖管、线缆管、通风管、通讯管等各种管线。在供水房的下层设置有和储水仓相连接的管道,能把管廊下部因维修产生的水通过排水槽全部排到有循环功能的储水仓,经沉淀后还可进入再生水管,供保洁和绿化用,能达到节水、节源的目标,在通风房内设置有大型的鼓风和排风装置,能把新鲜空气通过通风管送进管廊内,还能把管廊内的恒温气体转换成冷风和暖风,通过供暖管送到餐饮和地下商场以及地上公共服务场所,电力管、通讯管能保证生活、生产等各种基础设施的用电、通讯的需求。
[004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可用于新城区的建设也可用于老城区的管廊工程,施工方式可以进行“明挖现浇”也可以进行“预制拼装”,利用拼装方式,可以达到工厂化生产的水平,利用现浇方式,可以达到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两种制造方式都能达到全自动装备的程度,在今后基础设施建设中必然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其由包括混凝土管廊体(I)和设置在管廊体(I)内的分别由支拱筋和纵筋组成的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3),在所述的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3)之间设置有沿管廊体(I)环向的O形筒管(8)和纵向筒管(9),在O形筒管(8)和纵向筒管(9)内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用锚具(18)固定的钢绞线(11),所述的管廊体(I)的两端面与纵向筒管(9)对应处设置有对接凹孔(10),管廊体(I)两端的内孔外围设置有对接凹槽(15) ;0形筒管(8)内的钢绞线(11)两端交叉后分别用锚具(18)固定在管廊体(I)上,纵向筒管(9)内的钢绞线(11)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18)固定在所述对接凹孔(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骨架(2)由外层支拱筋(4)和外层纵筋(5)构成,所述里层骨架(3)由里层支拱筋(6)和里层纵筋(7)构成,在外层骨架(2)和里层骨架(3)之间设置有连接加强筋(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在对接凹孔(10)和纵向筒管(9)内设置有高强水泥填料(22),在所述的管廊体(I)的下部设置有托底定位梁(12),在托底定位梁(12)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垫层(1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在对接凹孔(10)内设置有灌浆孔(19),灌浆孔(19)和纵向筒管(9)相连通,在所述的对接凹槽(15)内设置有遇水膨胀胶圈(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在若干管廊体(I)形成的管廊段的端部设置有排水连接体(23 ),在排水连接体(23 )的上部和下部的两侧设置有预留凹角(24),在预留凹角(24)内设置有连接器(25),用于多节管廊体(I)中纵向筒管(9)内的钢绞线张拉后的连接,在排水连接体(23)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孔(26),在排水孔(26)的下部和侧部设置有体外排水管(27)。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在若干管廊体(I)形成的管廊段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箱(29 ),在连接箱(29 )的两端部设置有和管廊体(I)相连接的对接管口(28),在对接管口(28)和管廊体(I)之间设置有伸缩变形缝(30),在伸缩变形缝(30)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对接管口(28)和管廊体(I)的橡胶止水带(31),在所述的连接箱(29 )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孔(26 ),在排水孔(26 )的下部设置有体外排水管(27),体外排水管(27)和储水仓(4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在管廊体(I)的内壁设置有预埋钢板(14),支撑架(35)通过预埋钢板(14)固定在管廊体(I)内,在支撑架(35)的上分别设置有供水管(32)、再生水管(33)、电力管(34)、供暖管(36)、通风管(37)、线缆管(38)和光控装置(3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连接箱(29 )的侧部设置有供水房(43 )、通风房(47 )和功能房(48 ),其中供水房(43 )通过体外排水管(27 )和储水仓(41)相连接,通风房(47 )通过连接箱(29 )和通风管(37 )相连接,所述的供水房(43)、通风房(47)、功能房(48)均包括位于地平面(45)以上的地上部分和位于地平面(45)以下的地下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面对加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包括混凝土管廊体和设置在管廊体内的分别由支拱筋和纵筋组成的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在所述的外层骨架和里层骨架之间设置有沿管廊体环向的O形筒管和纵向筒管,在O形筒管和纵向筒管内设置有经张拉产生预应力用锚具固定的钢绞线,所述的管廊体的两端面与纵向筒管对应处设置有对接凹孔,管廊体两端的内孔外围设置有对接凹槽;O形筒管内的钢绞线两端交叉后分别用锚具固定在管廊体上,纵向筒管内的钢绞线经张拉产生预应力后用锚具固定在所述对接凹孔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管廊体下部或上部进行相对交叉施加预应力的新结构模式,利用方形截面在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凸台的结构理念,解决了方形结构体在周边连续施加预应力的特大技术难题。
【IPC分类】E02D29-045
【公开号】CN204491658
【申请号】CN201520011108
【发明人】张楸长
【申请人】张楸长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