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074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城市自来水管网设计供水压力,一般只能供到六楼;对高层部分供水时,需要进行二次加压供水,并需竖向分区供水,以避免高层的底层静水压力过大,用水器具易坏、出水舒适度差等问题。
[0003]传统的供水设备由于其自身的结构限制,一台供水设备无法同时满足高层和中层用户的水压要求,若同时采用两台供水设备分别向高层和中层用户供水,需要同时采购两套供水设备,但同时采用两套供水设备占地面积大,现场安装管线数量多,不便于现场安装,另外设备集中管理困难、设备总造价高。因此,采用两套供水设备,一套中区供水,一套高区供水,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其包括由机座和安装于所述机座上的机身构成的机体;在所述机身内设置有独立控制的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所述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座上的高区加压机栗组,所述高区加压机栗组通过高区出水管组连接至高区出水口 ;所述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座上的中区加压机栗组,所述中区加压机栗组通过中区出水管组连接至中区出水口 ;并且所述高区加压机栗组和所述中区加压机栗组通过同一进水管组连接至进水接口 ;在所述机座上安装有与所述机身形成为一体的电控柜,在所述电控柜内安装有与用于控制所述高区加压供水装置的高区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所述中区加压供水装置的中区控制系统。
[0007]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一所述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所述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共用、并设置有负压抑止装置的稳流罐;所述稳流罐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口相连接;所述稳流罐的进水口通过倒流防止器及过滤器与自来水供水管道相连;使所述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以罐式无负压供水方式供水。
[0008]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一所述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所述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共用的水箱;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口相连接;并且在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接口之间设置有闸阀、紫外线杀毒器和压差转换装置;使所述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以变频恒压供水方式供水。
[0009]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接口与一个三通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另一端经压差转换装置、紫外线杀毒器、闸阀与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经叠压转换装置、倒流防止器、过滤器与自来水供水管道相连;使所述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以箱式叠压供水方式供水。
[0010]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区出水管组与所述中区出水管组之间通过闸阀相连接,使所述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所述中区加压供水装置能够实现应急互通。
[0011]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箱为不锈钢水箱。
[0012]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区加压机栗组和所述中区加压机栗组各包括三个加压栗。
[0013]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区加压机栗组和所述中区加压机栗组中的加压栗,其中四个布置成为第一排,另外两个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排垂直的另一排。
[001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区加压机栗组和所述中区加压机栗组各包括两个加压栗。
[0015]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区加压机栗组和所述中区加压机栗组中的加压栗,其排列成两排两列的方队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I)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独立控制的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集成于一体,并分别向高层建筑的高区和中区供水,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套供水设备分别供水时占地面积大、现场安装管线数量多,不便于现场安装、设备集中管理困难、设备总造价高的问题;
[0018](2)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高层建筑不同区域的压力要求分开供水,独立控制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中加压机栗组的扬程,避免能耗虚增,解决供水系统长期高压运行的困扰,降低因原来压力失衡而造成管道破损及断水事故,从而降低管道维护检修费用和降低管网漏耗,同时可以较大程度地保障末端用户,实现管网经济性运行。
【附图说明】
[0019]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稳流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倒流防止器和过滤器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闸阀、紫外线杀毒器和压差转换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叠压转换装置、倒流防止器和过滤器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9]1-机身,2-控制面板,3-高区出水口,4-中区出水口,5-机座,6-三通管,7-中区出水管组,8-中区加压机栗组,9-进水管组,10-进水接口,11-闸阀,12-高区加压机栗组,13-高区出水管组,14-稳流罐的进水口,15-负压抑止装置,16-稳流罐,17-稳流罐的出水口,18-过滤器,19-倒流防止器,20-闸阀,21-紫外线杀毒器,22-压差转换装置,23-水箱,24-水箱的出水口,25-电控柜,26-机体,27-叠压转换装置,110-电控柜门,120-玻璃窗观察口,130-顶盖,140-立柱,150-前面板,160-左面板,170-右面板,180-后面板,190-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至3所示,其示出了一种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其包括由机座5和安装于机座5上的机身I构成的机体26。在机身I内设置有独立控制的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在机座5上安装有与机身I形成为一体的电控柜25,在电控柜25内安装有与用于控制高区加压供水装置的高区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中区加压供水装置的中区控制系统。
[0033]如图4、图5所示,机身I包括顶盖130、立柱140、电控柜门110、前面板150、左面板160、右面板170和后面板180。多根立柱140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垂直固定在机座5上,立柱140上端分别通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顶盖130上,形成柜体框架;在柜体框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通过插销可活动的设置前面板150、后面板180、左面板160和右面板170。顶盖130为整体式结构,其四个角与立柱140相连,并且在顶盖130左右侧面开有通气孔;在前面板150和右面板170上设置有玻璃窗观察口 120。在左面板160的下部设置有防尘通风窗。在右面板170上设置有通风口 190,且在通风口 190处设置有排风扇。并且,在前面板150、后面板180、左面板160和右面板170、顶盖130和立柱内面上设置有由吸音材料形成的吸音层。吸音层的吸音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吸音材料,如泡沫塑料、脲醛泡沫塑料、工业毛毡、泡沫玻璃、玻璃棉、矿渣棉、沥青矿渣棉、软木板等。
[0034]电控柜25的底部安装在机座5上,其在机身I内部形成一腔室,在电控柜25上设置有旋转打开的电控柜门110,并且电控柜门110形成为机身I的一部分;在电控柜门110上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控制面板2。在电控柜25内安装有与用于控制高区加压供水装置的高区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中区加压供水装置的中区控制系统,其控制面板也是独立的。其中,高区控制系统和中区控制系统采用现有供水设备中的控制系统即可,即其为现有技术中的供水控制系统。
[0035]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5上的高区加压机栗组12,高区加压机栗组12通过高区出水管组13连接至高区出水口 3。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机座5上的中区加压机栗组8,中区加压机栗组8通过中区出水管组7连接至中区出水口 4。优选的,高区加压机栗组12和中区加压机栗组8各包括三个加压栗;其中四个布置成为第一排,另外两个布置成与第一排垂直的另一排。优选的,高区加压机栗组12和中区加压机栗组8各包括两个加压栗;其排列成两排两列的方队结构。高区出水管组13与中区出水管组7之间通过闸阀11相连接,使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能够实现应急互通。高区加压机栗组12和中区加压机栗组8通过同一进水管组9连接至进水接口 10。
[0036]进水接口 10还连接有一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共用、并安装有负压抑止装置15的稳流罐16,如图6所示。负压抑止装置15优选为负压抑止器。稳流罐16的出水口 17与进水接口 10相连接;稳流罐16的进水口 14通过倒流防止器19及过滤器18与自来水供水管道相连,如图8所示;来自自来水管网供水管道的进水经过滤器18、倒流防止器19及稳流罐的进水口 14进入稳流罐16中。使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以罐式无负压(叠压)供水方式供水。
[0037]实施例2
[0038]如图1至3所示,其示出了一种高层建筑分区独立供水一体机,其包括由机座5和安装于机座5上的机身I构成的机体26。在机身I内设置有独立控制的高区加压供水装置和中区加压供水装置。在机座5上安装有与机身I形成为一体的电控柜25,在电控柜25内安装有与用于控制高区加压供水装置的高区控制系统和用于控制中区加压供水装置的中区控制系统。
[0039]如图4、图5所示,机身I包括顶盖130、立柱140、电控柜门110、前面板150、左面板160、右面板170和后面板180。多根立柱140下端分别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垂直固定在机座5上,立柱140上端分别通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顶盖130上,形成柜体框架;在柜体框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通过插销可活动的设置前面板150、后面板180、左面板160和右面板170。顶盖130为整体式结构,其四个角与立柱140相连,并且在顶盖130左右侧面开有通气孔;在前面板150和右面板170上设置有玻璃窗观察口 120。在左面板160的下部设置有防尘通风窗。在右面板170上设置有通风口 190,且在通风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