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711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系统,在每两个高坡地之间形成的低洼处设有纳水口,纳水口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且在纳水口内设有分隔板,在每个高坡地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渗透层、暗沟和蓄水坑,蓄水坑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管互通,蓄水坑内由水管与安置在高坡地上的水泵相通,水管末端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大幅提升了对雨水的收集利用,提高了对水分的利用率,对改善当地的缺水环境大为有益。
【专利说明】
一种蓄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降水较少且非常干旱的区域,偶尔的降水就显得非常珍贵。倘若仍由未被地面上的植被完全吸收的水分自行渗透流走,就变得非常浪费,而一般的雨水收集,往往需要专业的设备装置,受成本及环境的影响,使用率通常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率极高的蓄水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水系统,在每两个高坡地之间形成的低洼处设有纳水口,纳水口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且在纳水口内设有分隔板,在每个高坡地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渗透层、暗沟和蓄水坑,蓄水坑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管互通,蓄水坑内由水管与安置在高坡地上的水栗相通,水管末端设有阀门。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暗沟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渗透层是由砂卵石堆积而成。
[000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大幅提升了对雨水的收集利用,提高了对水分的利用率,对改善当地的缺水环境大为有益。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中:纳水口 1、过滤网2、分隔板3、渗透层4、暗沟5、蓄水坑6、连接管7、水管8、水栗
9、阀门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1]实施例:
[0012]如图1所示,一种蓄水系统,在每两个高坡地之间形成的低洼处设有纳水口I,纳水口 I内设有过滤网2,过滤网2下方且在纳水口 I内设有分隔板3,在每个高坡地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渗透层4、暗沟5和蓄水坑6,渗透层4是由砂卵石堆积而成,暗沟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蓄水坑6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管7互通,蓄水坑6内由水管8与安置在高坡地上的水栗9相通,水管8末端设有阀门1。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一部分雨水被植被及土壤吸收,未被完全吸收的雨水则经渗透层4汇入至暗沟5内,并进而流入至蓄水坑6内进行汇集;另一部分雨水在低洼处汇集后经纳水口 I流入,并在过滤网2的过滤作用下,通过分隔板3分流,最后也流入至蓄水坑6内进行汇集。蓄水坑6两两之间是互通的,可以互相间进行水流流量的互补,在使用时,只要拧开水管7末端上的阀门9,并启动水栗8,即可抽离所有蓄水坑6内积蓄的水流。另外,由于蓄水坑6埋于地下,避免了阳光暴晒下的水汽蒸发。
【主权项】
1.一种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高坡地之间形成的低洼处设有纳水口(I),所述的纳水口(I)内设有过滤网(2),所述的过滤网(2)下方且在纳水口(I)内设有分隔板(3),在每个高坡地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渗透层(4)、暗沟(5)和蓄水坑(6),所述的蓄水坑(6)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管(7)互通,所述的蓄水坑(6)内由水管(8)与安置在高坡地上的水栗(9)相通,所述的水管(8)末端设有阀门(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暗沟(5)处于同一水平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层(4)是由砂卵石堆积rfii 。
【文档编号】E03B3/02GK205604334SQ20162029775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发明人】傅佳伟
【申请人】浙江鼎峰市政园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