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808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包括L形墙体,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顶部设有集水凹槽,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底部内设有蓄水腔室,所述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蓄水管并通过所述蓄水管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的顶部;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内侧壁设有景观集水带,L形墙体的水平部分设有生态种植池,所述景观集水带设有用于浇灌所述生态种植池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的挡土墙主体设计稳固,可以阻挡山体滑坡,其次蓄水池、排水管、生态种植池的系列设计能够蓄水以灌溉边坡植被,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实现道路边坡的生态防护。
【专利说明】
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外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边坡塌方频有发生,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挡土墙是建于边坡的建筑物,用以加固土坡或石坡,防止边坡塌方,防止土块和石块落下,以保护行人、车辆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亦可防止水土侵蚀。目前挡土墙也逐渐被用在了农田防护的技术领域,在沿海地区,农田中的挡土墙主要用于遏制洪涝灾害对农田造成的破坏,在山区,农田中的挡土墙主要用于遏制山体滑坡对农田造成的破坏。可见挡土墙用途广泛,尤其对于建于道路边坡的挡土墙。道路边坡通常会覆盖植被,以稳固土壤层,避免水土流失。然而粗养护的背景下,缺乏灌溉,边坡植被缺水严重,植被蓄水能力减弱,导致植被生长不良等情况的发生。常见的挡土墙不仅存在墙体主体不稳定、高度低、景观性差等缺点,而且没有蓄水结构,无法收集降雨以灌溉边坡植被,导致植被生长差,无法起到稳固土壤层的效果,容易在大暴雨时,发生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道路边坡的美观度也降低。
[0003]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658221.3指出目前挡土墙一般在草坪和道路边上,雨天挡土墙上的泄水孔自由排水,排出的水都直接排至草坪边的地面上,时间长了挡土墙下的草坪都被水冲刷出沟槽,墙下的地砖也会泥水污染变色甚至损坏,该发明专利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能蓄水挡土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蓄水挡土墙,由挡土墙、泄水孔、蓄水池、蓄水池排水孔、蓄水池基础、种植池、被挡土、种植物、卵石组成,并且在挡土墙根部设有蓄水池和种植池,蓄水池底部设有蓄水池排水孔。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在挡土墙根部设有蓄水池和种植池,把挡土墙泄出的水收集起来,在天旱的时候浇灌草坪花卉,节省水资源。但是上述专利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挡土墙旁边设置的草坪的日常浇水维护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边坡植被的缺水问题,而边坡植被缺水会导致边坡土壤层的松动,在大暴雨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且该专利的挡土墙结构并未进行加固处理,难以抵御严重的自然灾害,实用性不强。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多功能复合的挡土墙结构,解决现有挡土墙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首先挡土墙主体设计稳固,可以阻挡山体滑坡,其次蓄水池、排水管、生态种植池的系列设计能够蓄水以灌溉边坡植被,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实现道路边坡的生态防护。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生态蓄水挡土墙,包括L形墙体,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顶部设有集水凹槽,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底部内设有蓄水腔室,所述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蓄水管并通过所述蓄水管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的顶部;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内侧壁设有景观集水带,L形墙体的水平部分设有生态种植池,所述景观集水带设有用于浇灌所述生态种植池的出水孔。
[0007]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向下倾斜且长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一端均延伸至L形墙体外,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
[0008]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蓄水腔室的顶部为半球形的穹顶式结构.
[0009]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穹顶式结构与所述蓄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外凸式的圆弧过渡,所述圆弧过渡在穹顶式结构的顶部形成一弧形设计。
[0010]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蓄水腔室的内部设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底部连接有直杆,浮球的直径与直杆的长度之和大于蓄水腔室的内径。
[0011]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蓄水管的直径。
[0012]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复合净化层,所述复合净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石层、砾石层、固定化微生物层和滤网层。
[0013]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内设有加固锚杆。
[0014]上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所述生态种植池内放置有植生袋。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岩石边坡易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及边坡植被缺水等现象,采用混凝土挡土墙墙体并在其上设计集水凹槽、蓄水腔室、排水管、景观集水带生态种植池等进行边坡生态防护。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00?7] (I)挡土墙采用重力式L形结构,L形结构的基座大,稳定性更强,挡土墙墙体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竖直部分打入加固锚杆,锚杆穿过混凝土墙体,直至地下土层深处,起到稳固挡土墙墙体的作用,可防止大面积的边坡塌方、山体滑坡等对混凝土墙体的移动及破坏;竖直部分的顶部下凹形成敞口的集水凹槽,便于收集自然降水,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蓄水管并通过所述蓄水管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的顶部,由此将收集的雨水由挡土墙的顶部输送至底部储存,达到自然降水的最大化收集,用于边坡植被的灌溉,实现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
[0018](2)多方位的蓄水排水系统: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向下倾斜且长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一端均延伸至L形墙体外,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自上而下设计的排水管的浇灌距离逐渐减小,分别喷洒到不同位置的边坡,全方位的浇灌边坡植被;
[0019](3)所述蓄水腔室的内部设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底部连接有直杆,直杆能够对蓄水腔室内的水产生扰动,避免水中悬浮物和泥土等的聚集堆积,阻塞进水排水,而且浮球的直径与直杆的长度之和大于蓄水腔室的内径,这样可以保证直杆始终保持在浮球的下端而不会翻转朝上;蓄水腔室的顶部为半球形的穹顶式结构,这种结构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当蓄水腔室内水位很低时,由第四排水管将蓄水腔室内的水排到排水沟,可用于路肩植被的灌溉;随着水位上涨,高出第三排水管时,这时由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向外排水,位于近处的边坡植被得到浇灌;水位继续上涨进而将浮球推至蓄水腔室的顶部,得益于穹顶式的结构设计,浮球会在穹顶式结构的圆弧面上顺利滑动至穹顶式结构的顶部,而不会在某个位置卡住,而且穹顶式结构顶部设有弧形设计,当浮球上浮至穹顶式结构顶部时,便会进入弧形设计,进而卡在其中,鉴于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蓄水管的直径,所以浮球会挡住蓄水管的进水口,阻挡或大大减少集水凹槽中的水进入蓄水腔室,此时集水凹槽中的水便通过与蓄水管连通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向外排出,浇灌更远处的边坡植被;由此实现了上述的全方位的植被浇灌;
[0020](4)L形挡土墙的水平部分设有生态种植池,生态种植池内放置植生袋,植生袋中包含回填土、基质及植物种子,质量轻,强度高,抗紫外线性能优,耐用性长,透水性与透气性倶佳,成本低,施用简单方便,而且植生袋可根据季节更换不同色彩的花卉,增加景观效果,非常适用于道路绿化,提升美感;
[0021](5)L形挡土墙竖直部分的内侧壁设有景观集水带,景观集水带紧挨生态种植池,可收集自然降水,用于生态种植池的浇灌;而且景观集水带的外部可贴文化石进行装饰,既美观又实用;由于景观集水带和生态种植池均位于道路的旁边,景观集水带的外立面及生态种植池内植被的色彩可增加挡土墙的景观效果,美化道路景观,缓解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带来的视觉疲劳;
[0022](6)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自上而下依次为砂石层、砾石层、固定化微生物层、滤网的净化层,净化层可以有效的过滤自然降水中的悬浮物、泥土、砂石,清除毒害物质,防止堵塞蓄水管,保证浇灌用水的洁净;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结构稳固,可阻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另一方面可有效的集水蓄水,浇灌边坡植被,节约水资源、改善粗养护模式下植被的生长所需水环境,同时本实用新型生态环保,可循环使用,景观效果好,适合在道路沿线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5]1、锚杆;2、L形墙体;3、景观集水带;4、出水孔;5、生态种植池;6、植生袋;7、集水凹槽;8、复合净化层;9、蓄水管;10、蓄水腔室;11、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第三排水管;14、第四排水管;15、浮球;16、直杆;17、圆弧过渡;18、排水沟;19、植物;20、穹顶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0027]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包括L形墙体2,所述L形墙体2的竖直部分内设有加固锚杆I,L形墙体2基座较大,稳固性强,同时又在L形墙体2内打入锚杆I,进一步提高了其稳固性,加强了对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所述L形墙体2的竖直部分的顶部设有集水凹槽7,L形墙体2的竖直部分的底部内设有蓄水腔室10,所述集水凹槽7的底部设有蓄水管9并通过所述蓄水管9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10的顶部,由此将集水凹槽7收集的雨水通过蓄水管9由L形墙体2的顶部输送至底部储存,达到自然降水的最大化收集,用于不同高度的边坡植被的灌溉,实现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所述L形墙体2的竖直部分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向下倾斜且长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2、第三排水管13和第四排水管14,所述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2、第三排水管13和第四排水管14的一端均延伸至L形墙体2外,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2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管9,第三排水管13和第四排水管14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10;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2、第三排水管13和第四排水管14的位置和长度是依据边坡的斜度设计的,保证能够分别喷洒到不同位置的边坡,位于不同高度的边坡植被,达到全方位的浇灌边坡植被的目的。L形墙体2的外侧地面上开设有排水沟18,当浇灌水量大或降雨量大时,多余的水可顺着该排水沟18排入地下。所述集水凹槽7的底部设有复合净化层8,所述复合净化层8自上而下依次为砂石层、砾石层、固定化微生物层和滤网层;砂石层和砾石层首先对自然降水进行过滤,然后固定化微生物层分解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滤网层不仅能够再次对自然降水进行过滤,同时能够防止上方的砂石层和砾石层下落进入蓄水管9,堵塞自然降水输入至底部的蓄水腔室10。所述蓄水腔室10的顶部为半球形的穹顶式结构20,所述穹顶式结构20与所述蓄水管9的连接处设置有外凸式的圆弧过渡17,所述圆弧过渡17在穹顶式结构20的顶部形成一弧形设计;所述蓄水腔室1的内部设有浮球15,所述浮球15的底部连接有直杆16,浮球15的直径与直杆16的长度之和大于蓄水腔室10的内径,浮球15的直径大于所述蓄水管9的直径。这些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浮球9顺利上浮进入圆弧过渡17,不会被卡在蓄水腔室10的某个位置,从而利用浮球15堵住蓄水管9的进水口,停止向蓄水腔室10输水,而让自然降水更多地从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2流出,达到灌溉边坡较高处植被的目的。L形墙体2的竖直部分的内侧壁设有景观集水带3,L形墙体2的水平部分设有生态种植池5,所述景观集水带3设有用于浇灌所述生态种植池5的出水孔4。所述生态种植池5内放置有植生袋6。景观集水带3和生态种植池5均面向道路,景观集水带3装饰文化石可提升道路的景观效果,生态种植池5内放置植生袋6以生长植物19,加强道路的绿化,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也会降低驾车司机的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0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结构稳固,可阻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另一方面可有效的集水蓄水,浇灌边坡植被,节约水资源、改善粗养护模式下植被的生长所需水环境,同时本实用新型生态环保,可循环使用,景观效果好,适合在道路沿线大规模应用。
[002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墙体,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顶部设有集水凹槽,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底部内设有蓄水腔室,所述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蓄水管并通过所述蓄水管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的顶部;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的内侧壁设有景观集水带,L形墙体的水平部分设有生态种植池,所述景观集水带设有用于浇灌所述生态种植池的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向下倾斜且长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一端均延伸至L形墙体外,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管,第三排水管和第四排水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蓄水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室的顶部为半球形的穹顶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穹顶式结构与所述蓄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外凸式的圆弧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室的内部设有浮球,所述浮球的底部连接有直杆,浮球的直径与直杆的长度之和大于蓄水腔室的内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蓄水管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凹槽的底部设有复合净化层,所述复合净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石层、砾石层、固定化微生物层和滤网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墙体的竖直部分内设有加固销杆。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蓄水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种植池内放置有植生袋。
【文档编号】E02D29/02GK205636789SQ20162049392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李鹏飞, 杨曼, 张林丽, 段克香, 李素鸟
【申请人】盛世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