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多塔斜拉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04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跨径多塔斜拉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拉桥的技术,尤其是大跨径多塔斜拉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跨径多塔斜拉桥(如三塔)结构体系由于其自身结构受力特点,中塔须承受两侧主跨上的不对称活载所产生的顺桥向弯矩,在这种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均难满足要求。只有使中塔具有强大的刚度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加大桥塔及其基础的体量虽然可以增强桥塔的抗弯刚度,但势必会对通航产生较大的影响,安全性差,且施工难度大,造价昂贵,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均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径多塔斜拉桥,以具有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对航道影响小,造型简洁美观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大跨径多塔斜拉桥,主梁采用双主梁形成,中塔采用独柱索塔,在独柱索塔上增加纵向稳定拉索,纵向稳定拉索有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呈菱形状布置于双主梁之间、位于独柱索塔的前后,上拉索的上端锚固在独柱索塔的顶部,上拉索的下端及下拉索的上端均锚固于独柱桥塔和主梁交汇处的悬臂支撑端部,下拉索的底部锚固在独柱索塔根部的承台上。
上述斜拉桥的边塔也采用独柱索塔,在独柱索塔上增加纵向稳定拉索,纵向稳定拉索有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呈菱形状布置于双主梁之间、位于独柱索塔的前后,上拉索的上端锚固在独柱索塔的顶部,上拉索的下端及下拉索的上端均锚固于独柱桥塔和主梁交汇处的悬臂支撑端部,下拉索的底部锚固在独柱索塔根部的承台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因为在独柱索塔上增加了纵向稳定拉索,借助纵向稳定拉索的拉紧作用,可提高对应塔柱的刚度,使整个桥梁的支撑更稳定,有效抵抗主跨不平衡活载所造成的中塔顺桥向不利弯矩,所以,在满足结构受力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将塔柱设计得更细,基础设计得更小,刚度更大的特点,这样,施工更容易,工期缩短,造价降低,对航道影响更小,而且,造型简洁美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独柱索塔的正视图;图3是独柱索塔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独柱索塔的顶部正视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独柱索塔的顶部侧视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塔梁交接处的正视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塔梁交接处及承台的侧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以大跨径三塔斜拉桥为例进行说明,主梁1采用双主梁形成,中塔B采用独柱索塔2,如图2、3所示,此为现有技术,故不赘述。
本案的改进点是在独柱索塔2上增加纵向稳定拉索4,如图4-7所示,纵向稳定拉索4有两组上拉索4a及两组下拉索4b,每组的根数可依设计而定,本文所揭示的实施例中每组有两根,两组上拉索4a及两组下拉索4b呈菱形状,配合图7所示,布置于双主梁1之间、位于独柱索塔2的前后。配合图4、5所示,上拉索4a的上部锚固在独柱索塔2的顶部。配合图6、7所示,上拉索4a的下端及下拉索4b的上端均锚固于独柱桥塔2和主梁1交汇处的悬臂支撑3端部的锚固系统上。再配合图6、7所示,下拉索4b的底部锚固在独柱索塔2根部的承台5上。
上述改进结构同样可运用于斜拉桥的边塔A、C上,斜拉桥的边塔A、C也采用独柱索塔2,同中塔B一样,其结构可参见图4-7,在此不做赘述。
这样,本实用新型在独柱索塔2上增加了纵向稳定拉索4,借助纵向稳定拉索4的拉紧作用,可提高对应独柱索塔2的刚度,使整个桥梁的支撑更稳定,有效抵抗主跨不平衡活载所造成的中塔顺桥向不利弯矩。由于增加了纵向稳定拉索4,在保证塔柱刚度和支撑力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可将塔柱设计得更细,基础设计得更小,这样,施工更容易,工期缩短,造价降低,对航道影响更小,而且,造型简洁美观。
权利要求1.大跨径多塔斜拉桥,主梁采用双主梁形成,中塔采用独柱索塔,其特征在于在独柱索塔上增加纵向稳定拉索,纵向稳定拉索有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呈菱形状布置于双主梁之间、位于独柱索塔的前后,上拉索的上端锚固在独柱索塔的顶部,上拉索的下端及下拉索的上端均锚固于独柱桥塔和主梁交汇处的悬臂支撑端部,下拉索的底部锚固在独柱索塔根部的承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径多塔斜拉桥,其特征在于斜拉桥的边塔也采用独柱索塔,在独柱索塔上增加纵向稳定拉索,纵向稳定拉索有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呈菱形状布置于双主梁之间、位于独柱索塔的前后,上拉索的上端锚固在独柱索塔的顶部,上拉索的下端及下拉索的上端均锚固于独柱桥塔和主梁交汇处的悬臂支撑端部,下拉索的底部锚固在独柱索塔根部的承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跨径多塔斜拉桥,主梁采用双主梁形成,中塔采用独柱索塔,在独柱索塔上增加纵向稳定拉索,纵向稳定拉索有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两组上拉索及两组下拉索呈菱形状布置于双主梁之间、位于独柱索塔的前后,上拉索的上端锚固在独柱索塔的顶部,上拉索的下端及下拉索的上端均锚固于独柱桥塔和主梁交汇处的悬臂支撑端部,下拉索的底部锚固在独柱索塔根部的承台上。此结构提高了塔柱的刚度,有效抵抗主跨不平衡活载所造成的中塔顺桥向不利弯矩的问题。采用细塔柱、小基础的结构形式使大跨径多塔斜拉桥满足了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从而减小了对航道的影响,便于施工,缩短工期,降低造价,使得造型更加简洁美观。
文档编号E01D11/00GK2885932SQ20052012162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谦 申请人:厦门高格桥梁景观设计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