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软性标志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25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软性标志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警示标志。
技术背景现有的道路交通警示标志牌,都有一个底座和一个附有警示标识 文字或图案的标志牌。这些标志牌大多与底座固定连接成一体,不便 于移动。而在道路维护及交通管理活动中,时常需要临时性地设置一 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牌。为满足这些需要,人们设计出各种便于携带的道路交通警示标志牌。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760105Y 公开的专利号为ZL 200420088073.2,名称为"便携式软性交通标志 装置"的技术方案,提出用三根支杆在上端处铰接成三角架式的底座, 另用 一根横轴与附有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的软性牌面组成标志牌。使 用时,将底座的三根支杆下端分散开,支撑在地面上,将标志牌的横 轴卡接在底座上的U形固定板上,而软性牌面自然下垂;便于人们醒 目地观看到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收存时,将标志牌从底座上取下, 再将标志牌的软性牌面折叠或巻拢,并将底座的三根支杆下端收拢; 便于携带。为便于夜间使用,软性牌面的内层设置反光薄膜,是表面 的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在灯光的照射下能清晰地识别出来。但是其还 存在有如下缺点1,当标志牌的高度比较大时,例如一米以上,底座 三根支杆的长度就显得过长,不利于收存和携带。2,底座打开后的三 角架仅在上端作了铰接,尽管设置了两根弹簧作为平衡,但在大风环 境中的稳定性尚属不足。不适应各种对收存尺寸有严格要求,及在多大风等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收存尺寸小的便携式软性标志牌,进而 该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具有由一根横轴 与附有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的软性牌面组成的标志牌和可折叠的底 座。软性牌面的下端固定连接该横轴,软性牌面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 插接座;该横轴的中部铰接下立杆的下部;下立杆的上端部铰接于上 立杆的下端部;上立杆的上端部插接在软性牌面上端的插接座中;下 立杆的下端插接在底座上。在使用状态,上立杆和下立杆与横轴一起 构成支撑软性牌面的骨架,可提高标志牌的抗风能力;收存时,将下 立杆的下端从底座上取出,使标志牌与底座分离。令上立杆绕下立杆 上端部的铰接轴转动,再将上立杆的上端部从软性牌面上端的插接座 中退出。令下立杆绕横轴的铰接轴转动,下立杆与横轴并拢;再令上 立杆绕下立杆上端部的铰接轴转动,上立杆与下立杆并拢,最后将软 性牌面巻绕到并拢后的横轴、上立杆和下立杆上。整体的尺寸大幅度 地减小了,非常紧凑。在优化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立杆上端部铰接处的两侧各设一个 插孔,上立杆下端部铰接处的上方设置一个弹性插销对应地插入上述 两个插孔中的任一个。利用上立杆的弹性插销选择性地插入下立杆的 两个插孔中的一个,可在使用状态或收存状态对上立杆与下立杆的相 对位置进行定位。可增加使用状态标志牌的抗风能力。进而所述的软性牌面呈矩形,软性牌面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横 杆,该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插接座。利用横杆强化对矩形软性牌面的 支撑。增加使用状态标志牌的抗风能力并在收存状态保持标志牌紧凑 性的一个有效措施是所述的软性牌面上端部固定连接一个粘扣带, 该粘扣带的根部复合了一段对应的粘扣带,且在上立杆的上部也设有 与该粘扣带对应的粘扣带。在使用状态,软性牌面上端部的粘扣带与 上立杆上部对应的粘扣带扣合,从而即使大风将软性牌面和上立杆、 下支杆吹弯,也可防止上立杆的上端部从软性牌面上端部的插接座中 退出,所以提高了标志牌的抗风能力。在收存状态,软性牌面巻绕到 并拢后的横轴、上立杆和下立杆上之后,将软性牌面上端部的粘扣带 与其根部复合的对应粘扣带扣合,可防止软性牌面散开,保持标志牌 紧凑性。在优化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具有一个插口向上的插接座和三 根内端铰接于该插接座的支杆;插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互成120 °的接脚,每个接脚铰接一根支杆并在靠近铰接处设两个插孔,相应 的支杆在铰接处的内侧设置一个弹性插销对应地插入上述两个插孔中 的任一个。在使用状态,三根支杆打开后由各自的弹性插销定位在插 接座上,稳定面大而且牢固。在收存状态,三根支杆收拢后由各自的 弹性插销定位在插接座上,稳固地保持底座的紧凑性。进而所述底座的插接座靠近插口处设置一个踏脚板; 一个螺钉 穿过踏脚板及插接座上的过孔连接插接座插口内的压板; 一根弹簧穿 套在该螺钉上,弹簧的一端顶抵压板,弹簧的另一端顶抵插接座插口的内壁。踩下踏脚板,螺钉向外拉动压板,弹簧压縮;便于标志牌的 下立杆插入底座的插接座插口。松开踏脚板,弹簧顶推压板,将下立 杆的下端夹紧。可防止大风时标志牌从底座的插接座中脱离,所以提 高了标志牌的抗风能力。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软性标志牌,软性牌面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插 接座,下端固定连接横轴。该横轴的中部铰接下立杆的下部;下立杆 的上端部铰接于上立杆的下端部;上立杆的上端部插接在软性牌面上 端的插接座中;构成使用状态支撑软性牌面的骨架;可提高标志牌的 抗风能力。收存时,将上立杆与软性牌面上端的插接座分离后,利用 下立杆与横轴的铰接,及上立杆与下立杆的铰接,可使下立杆与横轴 及上立杆并拢,再将软性牌面巻绕到并拢后的横轴、上立杆和下立杆 上。大幅度地减小了标志牌收存时的整体尺寸,而由于采用了铰接的 上立杆与下立杆,使用状态标志牌的高度可以做得比较大,警示效果 显著。用上立杆的弹性插销选择性地插入下立杆的两个插孔中的一个, 在使用状态或收存状态对两个立杆进行定位。可进一步增加使用状态 标志牌的抗风能力。进而利用横杆强化对矩形软性牌面的支撑,以及退出,提高了抗风能力。在收存状态,粘扣带可防止软性牌面散开, 保持标志牌紧凑性。底座采用由插口向上的插接座与三根内端铰接于 该插接座的支杆组合的结构;且各支杆采用弹性插销定位。在使用状 态,三根支杆打开后由各自的弹性插销定位在插接座上,稳定面大而 且牢固。在收存状态,三根支杆收拢后由各自的弹性插销定位在插接座上,稳固地保持底座的紧凑性。进而通过在底座的插接座靠近插 口处设置踏脚板、螺钉、压板和弹簧,使得踩下踏脚板,螺钉向外拉 动压板,便于标志牌的下立杆插入底座的插接座插口;松开踏脚板,弹簧顶推压板,将下立杆的下端夹紧。可防止大风时标志牌从底座的 插接座中脱离,提高了标志牌的抗风能力。所以,本实用新型便携式 软性标志牌具有使用状态整体尺寸大,警示效果显著,整体结构合理,抗风能力强;收存时整体尺寸小,结构紧凑便于携带的优点。另外, 上立杆与下立杆以及横轴和横杆采用塑料制造,可防止车辆碰撞时伤害人和车。底座采用钢材制造,结实耐用;使用状态其高度可控制在 25厘米之内,低于各种车辆的底盘,可避免车辆碰撞时损坏车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软性标志牌一个实施例后侧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2为图l实施例标志牌部分在收存过程中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标志牌部分在收存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底座部分在使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底座部分在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实施例底座部分在收存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软性标志牌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具有由软性牌面ll、横轴12、下立杆13、上立杆14、插接座15与粘扣带16、 17组成的标志牌1,和由插接座 21与三根支杆22、 23、 24组成的可折叠的底座2。软性牌面11呈矩形,用软质的塑胶材料制成。它的前表面附有 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并粘贴柔软的反光片,以提高夜间使用的性能。软性牌面11的下端铆接塑料制成的横轴12;该横轴12的中部通 过铰接轴121铰接塑料制成的下立杆13的下部。下立杆13的上端部 通过铰接轴131铰接于塑料制成的上立杆14的下端部;下立杆13上 端部铰接处的下侧设有一个收存插孔132,而在铰接处的上侧设有一 个工作插孔133,请参看图2和图3。上立杆14下端部铰接处的上方 设置一个弹性插销141,弹性插销141可对应地插入下立杆13上两个 插孔132、 133中的任一个。软性牌面11的上端铆接塑料制成的横杆 151,横杆151的中部固定连接塑料制成的插接座15。软性牌面11上 端部还固定连接一个粘扣带16,该粘扣带16的根部复合了一段对应 的粘扣带。在上立杆14的上部也设有与该粘扣带16对应的粘扣带17。 所谓对应是指扣合时, 一侧的粘扣带表面为圈套而另一侧的粘扣带表 面为钩。在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横轴12与下立杆13相垂直;下立杆13 的下端插接在底座2上。下立杆13与上立杆14在一条直线上,上立 杆14的弹性插销141插入下立杆13上的工作插孔133中,锁定了下 立杆13与上立杆14的相对位置关系。上立杆14的上端部插接在软性 牌面11上端的插接座15中。横轴12、下立杆13、下立杆14与横杆 151 —起构成支撑软性牌面11的"干"字形骨架。软性牌面11上端 部的粘扣带16与上立杆14上部对应的粘扣带17扣合,可防止上立杆14的上端部从软性牌面11上端部的插接座15中退出,使该骨架更牢 固。收存时,将下立杆13的下端从底座2上取出,使标志牌1与底 座2分离。提起上立杆14上的弹性插销141,使弹性插销141的下部 从下立杆13的工作插孔133中退出。然后,令上立杆14绕下立杆13 上端部的铰接轴131转动,再将上立杆14的上端部从软性牌面11上 端的插接座15中退出。再如图2所示,令下立杆13绕横轴12的铰接 轴121转动,使下立杆13与横轴12并拢;提起上立杆14上的弹性插 销141,再令上立杆14绕下立杆13上端部的铰接轴131转动,使上 立杆14与下立杆13并拢,再释放上立杆14上的弹性插销141,使弹 性插销141的下部插入下立杆13的收存插孔132。将软性牌面11巻 绕到并拢后的横轴12、上立杆14和下立杆13上。最后,用软性牌面 11上端部的粘扣带16捆扎巻绕后的软性牌面ll,并使粘扣带16与其 根部复合的对应粘扣带扣合。请参看图3,收拢后的标志牌1整体尺 寸大幅度地减小了,非常紧凑。底座2的结构,请参看图4和图5。底座2由一个插口向上的插 接座21和三根支杆22、 23、 24组成。插接座21的本体为一端方形的钢管,本体的底部焊接了一个钢 制的接脚211和一个钢制的V形折板212。V形折板212的两翼各为一 个接脚。三个接脚互成120。。以接脚211为例,请参看图5和图6, 在靠近本体处的下部开有一个轴孔。钢制的支杆22内端的铰接轴221 穿设于该轴孔中,与插接座21构成铰接关系。该轴孔的外侧设一个工 作插孔2111,该轴孔的上方设一个收存插孔2112。支杆22在铰接轴221的内侧设置一个弹性插销222,该弹性插销222可对应地插入上述 两个插孔2111、 2112中的任一个。V形折板212上的两个接脚也与接 脚211 —样地设置了轴孔和工作插孔2121及收存插孔2122。另外, 在支杆23和支杆24的外侧又设置了一个钢制的小V形折板213;小V 形折板213与V形折板212配合将支杆23和支杆24夹在中间。小V 形折板213的两翼也与V形折板212 —样地设置了轴孔和两个插孔。 钢制的支杆23和支杆24的铰接轴231、 241分别穿设于V形折板212 和小V形折板213对应的轴孔中;使支杆23、支杆24分别与插接座 21构成铰接关系。支杆23的铰接轴231内侧设置弹性插销232可对 应地插入V形折板212上本接脚的工作插孔2121或收存插孔2122中 的任一个,同时插入小V形折板213上本接脚对应的工作插孔或收存 插孔。支杆24的铰接轴241内侧设置的弹性插销242可对应地插入V 形折板212上本接脚的工作插孔2121或收存插孔2122中的任一个, 同时插入小V形折板213上本接脚对应的工作插孔或收存插孔。在靠近插接座21本体上端的插口处设置了一个具有钩头的踏脚 板215。 一个螺钉216穿过踏脚板215的钩头上的过孔及本体上的过 孔伸入本体内,连接插接座21插口内的压板217。 一根弹簧218穿套 在螺钉216上,弹簧218的一端顶抵压板217,弹簧218的另一端顶 抵本体的内壁。在使用状态,三根支杆22、 23、 24打开后由各自的弹性插销222、 232、 242定位在插接座21上,稳定面大而且牢固。踩下踏脚板215, 踏脚板215的钩头顶推螺钉216向外拉动压板217,使本体的内壁与 压板217之间的间隙增大,便于标志牌1的下立杆13下端插入其中。此时,弹簧218被压縮。松开踏脚板215,其钩头不再向外顶推螺钉 216;弹簧218的恢复力顶推压板217,将下立杆13的下端夹紧。可 防止六级大风时标志牌1从底座2的插接座21中脱离。拉动支杆22的弹性插销222,弹性插销222从插接座21对应接 脚211的工作插孔2111中退出。再向上翻转支杆22,使其向插接座 21靠拢。然后,使支杆22的弹性插销222下部插入接脚211的收存 插孔2112中。如此逐个拉动支杆23和支杆24的弹性插销232、 242 使它们分别从插接座21对应接脚的工作插孔2121中退出,再分别向 上翻转支杆23、 24,使其向插接座21靠拢。然后,使支杆23、 24的 弹性插销232、 242下部插入对应接脚的收存插孔2122中。三根支杆 22、 23、 24收拢后由各自的弹性插销222、 232、 242定位在插接座21 上,如图6所示。在收存状态,底座2稳固地保持着紧凑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然而,并不以此限定本 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 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具有由一根横轴与附有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的软性牌面组成的标志牌和可折叠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软性牌面的下端固定连接该横轴,软性牌面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插接座;该横轴的中部铰接下立杆的下部;下立杆的上端部铰接于上立杆的下端部;上立杆的上端部插接在软性牌面上端的插接座中;下立杆的下端插接在底座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下立杆上端部铰接处的两侧各设一个插孔,上立杆下端部铰接处的 上方设置一个弹性插销对应地插入上述两个插孔中的任一个。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软性牌面呈矩形,软性牌面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横杆,该横杆的中 部固定连接插接座。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牌面上端部固定连接一个粘扣带,该粘扣带的根部复合了一段对应的粘扣带,且在上立杆的上部也设有与该粘扣带对应的 粘扣带。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具有一个插口向上的插接座和三根内端铰接于该插接 座的支杆;插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三个互成120°的接脚,每个接脚 铰接一根支杆并在靠近铰接处设两个插孔,相应的支杆在铰接处的内 侧设置一个弹性插销对应地插入上述两个插孔中的任一个。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软性标志牌,其特征在于所述 底座的插接座靠近插口处设置一个踏脚板; 一个螺钉穿过踏脚板及插接座上的过孔连接插接座插口内的压板; 一根弹簧穿套在该螺钉上, 弹簧的一端顶抵压板,弹簧的另一端顶抵插接座插口的内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软性标志牌,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警示标志。解决收存尺寸大的问题。它具有由一根横轴与附有警示标识文字或图案的软性牌面组成的标志牌和可折叠的底座。软性牌面的下端固定连接该横轴,软性牌面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插接座;该横轴的中部铰接下立杆的下部;下立杆的上端部铰接于上立杆的下端部;上立杆的上端部插接在软性牌面上端的插接座中;下立杆的下端插接在底座上。收存时,将上立杆与软性牌面上端的插接座分离后,利用铰接关系,可将软性牌面卷绕到并拢后的横轴、上立杆和下立杆上。大幅度地减小了标志牌收存时的整体尺寸,而由于采用了铰接的上立杆与下立杆,使用状态标志牌的高度可以做得比较大,警示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E01F9/012GK201172801SQ20082010166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3日
发明者占姆士·X·景, 朱庆金, 陈春福 申请人:锐飞反光材料(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