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20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或铁路用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从源头上控制交通噪声使其达到噪声排放标准是难以实现 的,通用的有效治理措施是在靠近噪声源处设置声屏障。现有高速铁路声屏障一般采用强 度和刚度较大的混凝土复合声屏障或插板式金属声屏障。单纯从声学效果来考虑,按几何声学的声程差原理,声屏障越高,其降噪效果越 好。但声屏障太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1.降低旅客的舒适感;2.周围民居的采光、视野将 受到较大影响,并产生心理压抑感;3.随着声屏障本身高度增加,其抗风面积迅速增加,列 车气动力和环境风荷载影响大大加强;4.随着声屏障高度的增加,路基基础加大、桥梁静、 动荷载加重,从而使工程造价大大增加;5.最为重要的是,受高速列车上部噪声源的影响, 声屏障高度在低于集电系高度3m)时,声屏障的高度边际效益递减,工程性价比锐 减。声屏障直立结构仅对声屏障高度范围内的直射噪声起到阻碍作用,对绕过墙体顶端的 绕射声无能为力,反而使声屏障顶端形成了二次噪声源,降低了声影区的降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能 够大大降低声屏障顶端的绕射声声压,降低或消除声屏障顶端二次噪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筒体,筒体包括水平筒体 和竖直筒体,水平筒体和竖直筒体结合呈一体的倒L型或T型,水平筒体与竖直筒体的结合 处圆滑过渡,水平筒体与竖直筒体皆设置吸声层。筒体下部的竖直筒体与声屏障组合使用,将筒体设置在声屏障顶端,可通过螺栓 或其它方式连接。筒体面向声源的一侧面设有吸声层,吸声层可以吸收部分高频噪声,既美 观,又可实现降噪。水平筒体内设置骨架,骨架将水平筒体分割成上下两层空腔。上层空腔间隔设置 腔室,腔室顶端设置一层微穿孔板或泡沫铝板或纤维板,微穿孔板、泡沫铝板、纤维板的通 孔很小,可以保证噪声波的进入,而阻挡雨水等进入。各个腔室的深度不同,腔室的深度为 5-30CM。各腔室的深度不同,适应的频率不同,降噪的频率范围不同。相邻腔室之间的间隔不同,范围在5-20CM。腔室设计对噪声声能比较集中的 125Hz-4000Hz之间的频率均有针对性的效果。我国铁路交通噪声源频谱特性以宽频为主, 噪声能量集中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腔室设计将这一频率范围作为降噪频率,实现降噪目 的。顶板的两侧为弧形。降噪装置本身具有美观效果,所以无需装饰条,减少了零件, 并且由于其采用一体式的装配结构,整体效果好,装配工艺简单,故障点少;降噪装置主件 采用铝合金构件,且表面抗腐蚀处理,具有较好的抗老化、防锈蚀、耐疲劳性能。[0010]腔室的底端设有排水孔,进入腔室中的水通过排水孔迅即排出。竖直筒体的一侧 设置吸声层,另一侧设置隔声层,以增加声阻抗。竖直筒体内设置骨架,竖直筒体内设置的骨架与水平筒体内设置的骨架结合成一 体的倒L型或T型,骨架结构使降噪装置架构强度更好。为了防止二次风动噪声,降噪装置顶部和内侧外观设计为流线、平滑,在列车运行 的平行方向上,降噪装置安装后无明显的凹凸或缺口。在降噪装置的内侧自上而下,从内到 外,平顺、圆滑、流畅,减小气动力的摩擦阻力,压差阻力,避免涡流产生。本实用新型的声屏障不但具有较高的声学性能,而且能够降低声屏障有形高度, 具有顶端美观效果;组合件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户外耐久性,轻质高强,可广泛应 用于列车气动力和气动噪声占主导的铁路交通的声屏障顶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声屏障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平筒体;2、竖直筒体;3、吸声层;4、腔室;5、微穿孔板;6、声屏障;7、骨 架;8、排水孔;9、隔声层;10、泡沫铝板;11、纤维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图2所示,本装置包括筒体,筒体设置在声屏障6顶端,筒体包括水平筒体 1和竖直筒体2,水平筒体1和竖直筒体2结合呈一体的倒L型,水平筒体1的长边面向声 源侧,水平筒体1与竖直筒体2的结合处圆滑过渡,水平筒体1与竖直筒体2皆设置吸声层 3。水平筒体1内设置骨架7,骨架7将水平筒体1分割成上下两层空腔。上层空腔间 隔设置腔室4,腔室4顶端设置一层微穿孔板5。各个腔室4的深度不同,腔室4的深度为 10-20CM。相邻腔室4之间的间隔不同,相邻腔室4之间的间隔为10-15CM。水平筒体1的 两侧为弧形。腔室4的底端设有排水孔8。竖直筒体2的一侧设置吸声层3,另一侧设置隔 声层9。竖直筒体2内设置骨架7,竖直筒体2内设置的骨架7与水平筒体内设置的骨架7 结合成一体的倒L型。实施例2如图3所示,水平筒体1和竖直筒体2结合呈一体的T型。竖直筒体2内设置的 骨架7与水平筒体内设置的骨架7结合成一体的T型。水平筒体腔室4顶端设置一层泡沫 铝板10。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4所示,水平筒体1和竖直筒体2结合呈一体的倒L型,水平筒体1的短边面 向声源侧,竖直筒体2内设置的骨架7与水平筒体内设置的骨架7结合成一体的倒L型。水平筒体腔室4顶端设置一层纤维板11。其它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包括水平筒体和竖直筒 体,水平筒体和竖直筒体结合呈一体的倒L型或T型,水平筒体与竖直筒体的结合处圆滑过 渡,水平筒体与竖直筒体皆设置吸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筒体内设置骨架, 骨架将水平筒体分割成上下两层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空腔间隔设置腔 室,腔室顶端设置一层微穿孔板或泡沫铝板或纤维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腔室的深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的深度为5-30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腔室之间的间隔 不同,相邻腔室之间的间隔为5-20C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筒体的两侧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的底端设有排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筒体的一侧设置 吸声层,另一侧设置隔声层。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筒体内设置骨 架,竖直筒体内设置的骨架与水平筒体内设置的骨架结合成一体的倒L型或T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或铁路用降噪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声屏障顶端的降噪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包括水平筒体和竖直筒体,水平筒体和竖直筒体结合呈一体的倒L型或T型,水平筒体与竖直筒体的结合处圆滑过渡,水平筒体与竖直筒体皆设置吸声层。本实用新型的声屏障不但具有较高的声学性能,而且能够降低声屏障有形高度,具有顶端美观效果;组合件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户外耐久性,轻质高强,可广泛应用于列车气动力和气动噪声占主导的铁路交通的声屏障顶端。
文档编号E01F8/00GK201865061SQ201020667418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朴太善 申请人:朴太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