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80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特别适用于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的锚碇构造。
背景技术
桥梁工程中地锚式悬索桥,需要将主缆的巨大拉力通过锚碇传递至地基。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条件下通常采用隧道式锚碇传力,在软弱地质条件下通常采用重力式锚碇传力。传统重力式锚碇,主要依靠锚碇自身的重量抵抗主缆的上拔力,依靠锚碇与基础间摩擦力抵抗主缆的水平力。当锚碇处地质条件不好时,传统重力式锚碇需要较大的工程尺寸,同时基坑开挖、地基处理等工程量巨大,且施工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中小跨径的悬索桥,在主缆力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特殊的锚碇构造,解决工程成本和施工风险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能有效地避免施工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包括锚碇,其特征是所述锚碇下方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群桩基础,该群桩基础由纵向、横向间隔埋设于软弱地基土体内的基桩和固结于其桩顶的承台构成,承台底面与软弱地基土体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锚碇尺寸大大减小,不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以及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能有效地避免施工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同时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的俯视图。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锚碇10、承台20、基桩30、前部基桩 30a、后部基桩30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包括锚碇10,在锚碇10下方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群桩基础,该群桩基础由纵向、横向间隔埋设于软弱地基土体内的基桩30和固结于其桩顶的承台20构成,承台20底面与软弱地基土体接触。由锚碇10、承台20抵抗悬索桥主缆的上拔力,主缆的水平力由承台20下的群桩承担,因此可大大减小锚碇10尺寸,且不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支护以及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故能有效地避免施工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同时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参照图1,所述基桩30包括分别设置在承台20前部下方、后部下方的前部基桩 30a和后部基桩30b,桩基础均采用嵌岩桩设计,桩基埋入基岩的深度根据基岩风化线确定。参照图1、图2和图3,锚碇10在结构上与传统重力式锚碇一致,即可分为锚室、锚塞体、封锚段、压重块四部分,为变截面楔形棱体,锚室、锚塞体、封锚段主要承担悬索桥主缆力向锚碇内过渡的作用。所述基桩30通常采用桩孔灌注桩,施工与传统桥梁桩基础施工相同。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包括锚碇(10),其特征是所述锚碇 (10)下方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群桩基础,该群桩基础由纵向、横向间隔埋设于软弱地基土体内的基桩(30)和固结于其桩顶的承台(20),承台00)底面与软弱地基土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基桩(30)包括分别设置在承台00)前部下方、后部下方的前部基桩(30a)和后部基桩 (30b),均采用嵌岩桩,其埋入基岩的深度根据基岩风化线确定。
专利摘要软弱地质条件下中小跨径悬索桥锚碇构造,能有效地避免施工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它包括锚碇(10),在锚碇(10)下方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群桩基础,该群桩基础由纵向、横向间隔埋设于软弱地基土体内的基桩(30)和固结于其桩顶的承台(20)构成,承台(20)底面与软弱地基土体接触。
文档编号E01D19/14GK202187287SQ20112027576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30日
发明者何畅, 周霆, 宋扬, 庄卫林, 林智敏, 田波, 蒋劲松, 谭邦明 申请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