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和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及其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2011年7月份沪宁高速南京段电力线缆遭受雷击,造成三根线路全部损毁并有一根线路掉落高速公路上,为进行维修工作沪宁高速马群收费站至汤山匝道30公里的双向道路全部封闭,阻塞车辆长度达3公里,参加抢修人员达80余人,历时40分钟结束。在进行穿过公路两侧的架空电缆抢修作业时,需将电缆横穿道路进行临时铺设,通过起重设备起升后再固定于塔杆上,由于受电缆间的安装距离空间要求,电缆自身的重量,及起重设备的功能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在安装过程中只能进行单股电缆的起升,起升电缆的过程中,车辆无法通行,造成公路的堵塞,影响交通,特别是车流量较大的枢纽区域,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连锁堵车现象,导致交通瘫痪。同时安装过程中人员工作量大,无专用作业设备,效率低,时间长,特别是在线路抢修作业时,为在规定时间完成,抢修人员众多,工作强度成倍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稳定可靠、功能强的应急抢险架线的作业方法。该作业方法在高速公路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进行电缆架空铺设和人员的通过,可有效的应对因跨越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因架空电缆断落所导致的交通堵塞,同时也行之有效的减轻了抢修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该类社会公共事件的不良影响。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⑴.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分别停靠在高速公路的两侧应急车道,两车回转机构间的直线距离不大于两车伸缩作业平台外伸作业时长度之和;
⑵.分别操作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通过举升升降支撑臂,从而带动伸缩作业平台举升到相同的高度;
(3).通过回转机构的旋转,使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伸缩作业平台呈一条直线;
(4).外伸伸缩作业平台,使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伸缩作业平台通过缓冲装置对接;
(5).人员通过升降支撑臂上的爬梯到达伸缩作业平台,将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柔性连接装置对接,人员进行正常作业。在进行上述步骤⑶时,为更好的实现对接,可在对接时对伸缩作业平台角度进行调整。其优化方案,进行步骤(5)之前,可以增加以下步骤
(4)-1 :如应急抢险架线车具有辅助支撑臂,可先将辅助支撑臂旋转到与地面垂直,外伸辅助支撑臂,使辅助支撑臂落实于地面。加大对伸缩作业平台的稳固支撑。所述的步骤⑴-步骤⑷,如果是在路面较窄的道路上,也可采用单台应急抢险架线车进行作业。以上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是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在行走装置上安装有车架,并设有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特征是在车架上通过紧固件连接有回转机构,该回转机构上部与升降支撑臂架的一端进行铰接;该升降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伸缩作业平台的端部铰接;所述回转机构和伸缩作业平台之间安装有调平装置;所述伸缩作业平台的尾部还安装有伸缩平台对接装置(简称对接装置);由动力系统为以上各设备的动作提供动力;采用控制系统控制以上各设备的操作动作。上述的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移动、可靠支撑、方位调整、高度调整、平台姿态保持、工作长度调整、作业稳固、可靠连接、功能适应性的专用车辆。换言之,本发明所使用的设备是一种应急抢险架线车是,在行走装置上安装车架,回转机构下方与车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回转机构上部与升降支撑臂架一端进行铰接,升降支撑臂的另一端与伸缩作业平台的端部铰接,回转机构和伸缩作业平台之间安装有调平装置,伸缩作业平台的尾部还安装有对接装置。该作业方法其特点为
使用机械装置,快速架设,形成人员空中作业通道,可作为人员工作平台或线状设施托举通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该车及作业方法可在高速公路的上空中架设应急通道,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进行电缆架空铺设和维修,人员的通过方便快捷,无需为保障作业安全,对高速公路的临时性封闭,避免了因道路堵塞,造成的社会公共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行之有效的降低了抢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1是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出本发明一种简单结构形式。图2是应急抢险架线车作业方法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行走装置(汽车底盘),2、车架(含有支腿),3、回转机构(带有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图中未示出),4、升降支撑臂,5、爬梯,6、变幅油缸,7、平衡拉杆,8、连接座,9、桁架式伸缩平台,10、辅助支撑臂,11、伸缩油缸,12、支脚盘,13、缓冲装置,14、柔性连接装置,15、连接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及其作业方法,专用车辆结构如图1所示,应急抢险架线车由行走装置1,含有支腿的车架2,带回转支承的回转机构3、升降支撑臂4、伸缩作业平台(由连接座8和桁架式伸缩平台9构成)、辅助支撑臂10、对接装置(由缓冲装置13和柔性连接装置14构成)构成,能够快速移动、可靠支撑、方位调整、高度调整、平台姿态保持、工作长度调整、作业稳固、可靠连接、功能适应性的专用车辆。
应急抢险架线车采用如下方式连接,在行走装置I上装有车架2,车架2上安装回转机构3,回转机构3下方与车架2通过紧固件连接,回转机构3上部与升降支撑臂架4 一端进行铰接,升降支撑臂4的另一端与焊接固定在桁架式伸缩平台9的端部的连接座8铰接,桁架式伸缩平台9的尾部铰接辅助支撑臂10的端部,桁架式伸缩平台9的尾部还安装有缓冲装置13和柔性连接装置14 (图1未示出),辅助支撑臂10的尾部安装有支脚盘12。变幅油缸6底座与转台铰接,端部与升降支撑臂4进行铰接,平衡拉杆7端部与回转机构3铰接(图中未示出),平衡拉杆7另一端与连接座8铰接。桁架式伸缩平台9采用三节伸缩桁架结构,桁架式伸缩平台9上还安装有液压油缸(图中未示出),可驱动桁架式伸缩平台进行伸缩。伸缩油缸11底座与桁架式伸缩平台9铰接,伸缩油缸11端部与辅助支撑臂10端部铰接,通过伸缩油缸的伸缩,驱动辅助支撑臂10进行旋转。本例中使用的辅助支撑臂10为三级伸缩油缸,油缸尾部安装有支脚盘12,工作时辅助支撑臂10可对桁架式伸缩平台9进行辅助支撑。柔性连接装置可与另一台车的柔性连接装置销轴进行连接,并具有一定活动量,防止两车臂架受力时扭曲变形
本发明作业方法,见图2及图3所示该车作业时,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分别停靠在高速公路的两侧车道上,两车回装机构中心距离小于两车伸缩作业平台外伸作业时长度之和。两台车车架2上的支腿通过外伸和下伸,使车辆与地面撑实,并与水平面水平,2台车分别通过变幅油缸6回缩驱动升降支撑臂4起升,升降支撑臂4带动连接座8以上部分举升到达相同的高度,平衡拉杆7在举升过程中拉动连接座8,保持连接座8以上部分保持与水平面的水平。举升后通过回转机构3,两台车均向道路中心回转,使桁架式伸缩平台9位于高速公路车道的上空,并使两台车的桁架式伸缩平台9呈一条直线。分别外伸桁架式伸缩平台9,通过缓冲装置13实现对接,通常作业时两台车桁架式伸缩平台9的尾端到达高速公路中心隔离带上空,即两台车对接处到达高速公路中心隔离带上空。分别操作两台车伸缩油缸11进行回缩,使两台车辅助支撑臂10均旋转到与地面垂直,分别外伸辅助支撑臂10,使辅助支撑臂10通过支脚盘12落实于地面,起到对桁架式伸缩平台9辅助支撑作用,整个臂架装置呈“龙门”状。人员可通过两台车任意一台车的升降支撑臂4上的爬梯5到达桁架式伸缩平台9,到达连接处,将两台车的柔性连接装置14进行连接,通过插入连接销15将两台车进行连接。人员可通过桁架式伸缩平台9跨越道路进行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⑴.单台或两台应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分别停靠在高速公路的一侧或两侧应急车道;采用两台应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时,两车回转机构间的直线距离不大于两车伸缩作业平台外伸作业时长度之和;⑵.采用两台应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时,分别操作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通过举升升降支撑臂,从而带动伸缩作业平台举升到相同的高度;(3).采用两台应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时,通过回转机构的旋转,使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伸缩作业平台呈一条直线;(4).采用两台应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时,外伸伸缩作业平台, 使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伸缩作业平台通过缓冲装置对接;(5).人员通过升降支撑臂上的爬梯到达伸缩作业平台,将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柔性连接装置对接,人员进行正常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⑶时,对接时对伸缩作业平台角度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专用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步骤(5)之前,增加以下步骤(4)-1 :如应急抢险架线车具有辅助支撑臂,先将辅助支撑臂旋转到与地面垂直,外伸辅助支撑臂,使辅助支撑臂落实于地面。
全文摘要
高空应急架设穿越公路线状设施的作业方法⑴.单台或两台专用车辆分别停靠在高速公路的一侧或两侧;⑵.分别操作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通过举升升降支撑臂带动伸缩作业平台举升到相同的高度;⑶.通过回转机构的旋转,使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伸缩作业平台呈一条直线;⑷.外伸伸缩作业平台,使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伸缩作业平台通过缓冲装置对接;⑸.人员通过升降支撑臂上的爬梯到达伸缩作业平台,将两台应急抢险架线车的柔性连接装置对接,人员进行正常作业。本发明可在高速公路上空中架设应急通道,在不影响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进行电缆架空铺设和维修,人员的通过方便快捷,无需为保障作业安全,对高速公路的临时性封闭,避免了因道路堵塞,造成的社会公共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行之有效的降低了抢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E01D15/127GK103015306SQ2012105583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尹亚平, 张锦秀, 杨庆华, 蔡雷, 张铂, 王元月, 胡景清, 李伟 申请人: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