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26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立交桥,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丁字路口交叉的新型立交桥。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丁字路口立交桥在结构设计上左转弯多采用右迂回方法,因而造成整个工程占地面积大、造价高,且不适用于城市原来较窄的路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利用空中立交和地下立交相结合,以及左、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车道引出,和同一路面来、去机动车道之间留一条车道宽的距离供转弯车道立体交叉使用等独创性方法,将左、右转弯的设计处理的新颖巧妙、科学合理,机动车左、右转向和直行自然顺畅,整体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很少,资金投入较少。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空中立交、地下立交和地面平交三部分的机动车来、去方向直行车道、左向右直行车道或右向左直行车道、两个右转弯车道、两个左转弯车道和非机动车与行人的平交道,其特征是A.南北(或东西)方向直行机动车道架于地面平交道口的上方(I型)或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口(II型),东向西(或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方向直行机动车道及其延伸的左、右转弯车道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口(I型)或架于地面平交道口的上方(II型),二者与地平面呈立体交叉;B.南向东(或东向北、北向西、西向南)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引桥或缓坡从空中跨过(I型)或从地下穿过(II型)地面平交道,与北向东(或西向北、南向西、东向南)方向的左转弯车道合并,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C.东向北(或北向西、西向南、南向东)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缓坡或引桥从地下穿过(I型)或从空中跨过(II型)相交叉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D.东向南(或北向东、西向北、南向西)方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缓坡或引桥从地下穿过(I型)或从空中跨过(II型)相交叉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E.北向东(或西向北、南向西、东向南)方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引桥或缓坡从空中跨过(I型)或从地下穿过(II型)相对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与相对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合并,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F.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持地面平交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其特征是A.同一直行机动车道中间的一条车道宽度距离,供立交桥的左、右转弯机动车道立体交叉和合并使用;B.根据街道宽窄,可协调增加、减少各流向的机动车直行车道数,亦可不将右转弯和另一方向的左转弯机动车道合并。C.根据地下限深和空中限高情况,灵活选择I型或II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空中和地下相结合的立体交叉变线,和同一路面来、去机动车道之间预留的一条车道宽度距离,实现机动车左、右转弯,机动车左、右转向和直行自然顺畅;左、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均减少了占地宽度,使得整体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几乎达到最低限度,机动车道部分最低仅需4条车道宽度,35米宽的路口 便可建设(其中包括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计具有独创性,新颖巧妙、科学合理、实用性强。

图I是本实用新型I型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I型地上部分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I型右转弯车道与相对的来方向左转弯车道合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II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3、4,具体结构如下本发明由三个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A、右转弯机动车道B、左转弯机动车道C、非机动车道D、人行道E组成。其中,南北(或东西)方向直行机动车道架于地面平交道口的上方(I型)或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口(II型),东向西(或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方向直行机动车道及其延伸的左、右转弯车道通过缓坡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口(I型)或架于地面平交道口的上方(II型),二者与地平面呈立体交叉;同一路面两相对方向直行车道之间有一条车道宽的平直距离。南向东(或东向北、北向西、西向南)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引桥或缓坡从空中跨过(I型)或从地下穿过(II型)地面平交道,与北向东(或西向北、南向西、东向南)方向的左转弯车道合并,然后降至(或升高至)地面并入直行机动车道。东向北(或北向西、西向南、南向东)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缓坡或引桥从地下穿过(I型)或从空中跨过(II型)相交叉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然后升高至(或降至)地面并入直行机动车道。东向南(或北向东、西向北、南向西)方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缓坡或引桥从地下穿过(I型)或从空中跨过(II型)相交叉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然后降至(或升高至)地面并入直行机动车道。北向东(或西向北、南向西、东向南)方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引桥或缓坡从空中跨过(I型)或从地下穿过(II型)相对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与相对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合并,然后降至(或升高至)地面并入直行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持地面平交方式。
权利要求1 一种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它包括空中立交和地下立交、地面平交的三个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南向东或东向北、北向西、西向南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东向南或北向东、西向北、南向西方向的左转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其特征是 A.南北或东西方向直行机动车道架于地面平交道口的上方或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口,东向西或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方向直行机动车道及其延伸的左、右转弯车道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口或架于地面平交道口的上方,二者与地平面呈立体交叉; B.南向东或东向北、北向西、西向南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弓I出,通过引桥或缓坡从空中跨过或从地下穿过地面平交道,与北向东或西向北、南向西、东向南方向的左转弯车道合并,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 C.东向北或北向西、西向南、南向东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通过缓坡或引桥从地下穿过或从空中跨过相交叉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 D.东向南或北向东、西向北、南向西方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弓丨出,通过缓坡或引桥从地下穿过或从空中跨过相交叉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 E.北向东或西向北、南向西、东向南方向左转弯机动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弓丨出,通过引桥或缓坡从空中跨过或从地下穿过相对方向的直行机动车道和地面平交道,与相对方向的右转弯机动车道合并,然后并入直行机动车道; F.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持地面平交方式。
专利摘要一种人车分道丁字路口立交桥,它主要解决目前的丁字路口没有立交桥和现有立交桥左转弯多采用右迂廻方法,占地面积大,耗资大等问题。它包括空中立交、地下立交与地面平交中的去、来方向与左向右或右向左方向直行车道,以及三个方向的左或右转弯车道。优点是空中立交和地下立交相结合,左右转向和直行自然顺畅,且不妨碍非机动车和行人平交,整体设计紧凑巧妙。由于独创性地采用地下和空中相结合的立体化交叉方式以及直行机动车道中间留一条车道宽度和左、右转弯车道直接从直行机动车道引出的设计方式,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最低4条车道宽度即可,35米宽的丁字路口便可建设(包括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亦可根据街道的宽度增加各方向机动车道数。
文档编号E01C1/04GK202688809SQ2012201294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张民 申请人:张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