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82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造设备领域,具体地指是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桥梁建造中,当沉管管节安装初步就位后,需要采用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对管节轴线偏差进行精确调整,即把沉管管节非对接端偏离设计沉管中心线的偏差消除或调整到允许的设计偏差值以内。传统的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采用门架式管节调位系统,门架式管节调位系统自重较大,不利于作业回收,而且其结构复杂,不利于拆卸,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位系统自重轻、组成简单及操作方便可靠的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已沉管节非对接端端部的第一钢端壳和固定设置在待沉管节的非对接端端部上的第二钢端壳,所述的第一钢端壳和第二钢端壳之间设有止水带,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已沉管节和待沉管节的对接端留有空隙,已沉管节的对接端端部设有伸缩限位装置。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伸缩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千斤顶,所述的限位千斤顶固定于限位千斤顶支座中,限位千斤顶支座通过限位千斤顶支座锚筋固定连接在已沉管节的对接端端部上。所述的的第一钢端壳通过第一钢端壳锚筋固定连接在已沉管节非对接端端部上,第二钢端壳通过第二钢端壳锚筋固定连接在待沉管节的非对接端端部上。所述的止水带为GINA止水带,GINA止水带能很好的适应管段不均匀所产生的变形,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具体使用时,在已沉管节完成锁定回填后,通过贯通测量将已沉沉管的对接端顶角角点上的实际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进行比较,会发现已沉管节存在着一定的轴线偏差(偏差值在允许值以内)。为避免出现更大的轴线累积偏差,通过精确控制布置于已沉沉管对接端顶角上的限位千斤顶的活塞杆顶伸量不同,造成固定于待沉管节钢端壳上的GINA止水带的不均匀压缩,从而使待沉管节的非对接端偏离设计沉管中心线的偏差消除或调整到允许的设计偏差值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系统自重轻相较于传统的门架式管节调位系统,新型调位系统自重大为减轻,方便拆装;2、系统组成简单精简的系统设置形式,简化了沉管管节轴线调位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0013]3、量化纠偏控制由于可以精确控制布置于已沉沉管对接端顶角上的限位千斤顶的活塞杆顶伸量,可使管节轴线调位精确控制。4、相较于传统的门架式管节调位系统,新型调位系统结构自重大为减轻,利于回收作业。本实用新型具有精简的系统设置形式,简化了沉管管节轴线调位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系统操作方便可靠,管节轴线调位能力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调位系统的细节布置示意图。图中已沉管节-1,止水带_2,第一钢端壳-3 ;第一钢端壳锚筋-4. 1,第二钢端壳锚筋-4. 2,限位千斤顶支座锚筋_5,限位千斤顶支座_6,限位千斤顶_7,待沉管节-8,第二钢端壳-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如图2所示的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已沉管节I非对接端端部的第一钢端壳3和固定设置在待沉管节8的非对接端端部上的第二钢端壳9,第一钢端壳3通过第一钢端壳锚筋4.1固定连接在已沉管节I非对接端端部上,第二钢端壳9通过弟_■钢端壳铺筋4. 2固定连接在待沉管节8的非对接端端部上。在弟一钢端壳3和第二钢端壳9之间设有止水带2,本实施例中的止水带2为GINA止水带,GINA止水带能很好的适应管段不均匀所产生的变形,具有良好的止水效果。已沉管节I和待沉管节8的对接端留有空隙,已沉管节I的对接端端部设有伸缩限位装置,所述的伸缩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千斤顶7,限位千斤顶7固定于限位千斤顶支座6中,限位千斤顶支座6通过限位千斤顶支座锚筋5固定连接在已沉管节I的对接端端部上。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布置于已沉沉管I对接端四个顶角上。具体实施时,在已沉管节I完成锁定回填后,通过贯通测量将已沉沉管I对接端四个顶角角点上的实际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进行比较,发现已沉管节I存在着一定的轴线偏差(偏差值在允许值以内)。为避免出现更大的轴线累积偏差,通过精确控制布置于已沉沉管I对接端四个顶角上的限位千斤顶(7)的活塞杆顶伸量不同,造成固定于待沉管节8钢端壳3上的GINA止水带2的不均匀压缩,从而使待沉管节8非对接端偏离设计沉管中心线的偏差消除或调整到允许的设计偏差值以内。本实施例具有精简的系统设置形式,简化了沉管管节轴线调位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发明优化了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参数,通过对布置于已沉沉管I对接端四个顶角上的限位千斤顶7的精确控制,使系统操作方便可靠,管节轴线调位能力强,且相较于传统的门架式管节调位系统,新型调位系统结构自重大为减轻,利于回收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包括固定设置在已沉管节(I)非对接端端部的第一钢端壳(3)和固定设置在待沉管节(8)的非对接端端部上的第二钢端壳(9),所述的第一钢端壳(3)和第二钢端壳(9)之间设有止水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已沉管节(I)和待沉管节(8)的对接端留有空隙,已沉管节(I)的对接端端部设有伸缩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千斤顶(7),所述的限位千斤顶(7)固定于限位千斤顶支座(6)中,限位千斤顶支座(6)通过限位千斤顶支座锚筋(5)固定连接在已沉管节(I)的对接端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第一钢端壳(3 )通过第一钢端壳锚筋(4.1)固定连接在已沉管节(I)非对接端端部上,第二钢端壳(9)通过弟_二钢端壳铺筋(4. 2)固定连接在待沉管节(8)的非对接端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带(2)为GINA止水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管节轴线调位系统,它包括固定设置在已沉管节非对接端端部的第一钢端壳和固定设置在待沉管节的非对接端端部上的第二钢端壳,第一钢端壳和第二钢端壳之间设有止水带,所述的已沉管节和待沉管节的对接端留有空隙,已沉管节的对接端端部设有伸缩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精简的系统设置形式,简化了沉管管节轴线调位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系统操作方便可靠,管节轴线调位能力强。
文档编号E01D19/06GK202865755SQ20122043914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张鸿, 翟世鸿, 罗自立, 郭劲, 程茂林 申请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