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367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抬高桥梁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因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既有桥梁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加以改造。当桥梁仅需提高高度时,对于使用年限尚未达到服役年限而且运营状态较好的桥梁结构,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拆除后重建,将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采用桥梁顶升技术实现桥梁的全面利用,既达到资源的最大节约,又能节省投资、缩短施工工期、减小交通影响的目的。传统的简支桥梁顶升支架系统由扁担分配梁、千斤顶液压系统、钢管支架及支架基础组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受桥墩盖梁的受力限制,扁担分配梁的设置数量多,且顶升过程中对盖梁受力影响较大;钢管支架作为桥梁顶升过程中的临时承力构件,往往需要额外增设支架基础,或对既有桥梁基础进行改造处理后作为支架基础,费用高,尤其在软弱地基条件下基础的处置费用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以降低抬高桥梁的工程费用,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施加预紧力箍紧固定于桥梁原钢筋混凝土墩柱上、下两端的上端钢抱箍、下端钢抱箍,以及安装固定在下端钢抱箍上的钢管支架,在上端钢抱箍与钢管支架上端之间设置液压千斤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钢抱箍与混凝土桥墩的摩擦力平衡桥梁顶升过程中的竖直力,结构传力明确,不改变桥墩盖梁的受力状态,省去了支架基础的加固处理,节约了施工费用,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立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断面图;图中示出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10b、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上钢板13、下钢板14、围合板15、立板16、平联板17、竖向加劲板18、横向加劲板19 ;钢管支架20 ;液压千斤顶系统30 ;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包括施加预紧力箍紧固定于桥梁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上、下两端的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10b,以及安装固定在下端钢抱箍IOb上的钢管支架20,在上端钢抱箍IOa与钢管支架20上端之间设置液压千斤顶系统30。利用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IOb代替传统的扁担分配梁直接承受液压千斤顶系统30的顶升力,而支架的基础也采用由下端钢抱箍IOb支撑的钢管支架20,通过施加预紧力使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IOb与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间产生摩擦力以平衡顶升过程中的竖直外荷载力。由于摩擦力是沿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周边均匀分布,因此,上端钢抱箍IOa不改变桥梁混凝土盖梁的受力方式,下端钢抱箍IOb将竖向力通过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直接传递至桥梁基础,由此不需要新增支架基础,也不需对现有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抬高桥梁的工程费用,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同时可缩短施工工期。图1是本实用新型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桥梁中线左侧示出的是桥梁顶升前状态,在桥梁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上、下两端分别施加预紧力箍紧固定上立而钢抱榧10&、下纟而钢抱榧10b,在下纟而钢抱榧IOb上安装固定钢管支架20,在上纟而钢抱榧IOa底部安装液压千斤顶系统30,在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IOb之间锯梁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启动液压千斤顶系统30开始顶升桥梁,图中桥梁中线右侧示出的是顶升完成状态。参照图3和图4,一般情况下,所述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IOb由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的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构成,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件对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IOb施加预紧力。所述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
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包括围合板15和焊接于其竖向两端的上钢板13、下钢板14,在围合板15的周向两端设置与上钢板13、下钢板14和围合板15焊接的立板16,立板16上分布设置用于安装高强螺栓连接件的通孔。参照图4,所述上钢板13、下钢板14的周向两端分布设置用于安装高强螺栓连接件的通孔,在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的周向两端通过平联板17和高强螺栓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与上钢板13、下钢板14和围合板15焊接的竖向加劲板18,并设置与围合板15、竖向加劲板18焊接的横向加劲板19。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实用新型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施加预紧力箍紧固定于桥梁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上、下两端的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10b),以及安装固定在下端钢抱箍(IOb)上的钢管支架(20),在上端钢抱箍(IOa)与钢管支架(20)上端之间设置液压千斤顶系统(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IOb)由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的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包括围合板(15)和焊接于其竖向两端的上钢板(13)、下钢板(14),在围合板(15)的周向两端设置与上钢板(13)、下钢板(14)和围合板(15)焊接的立板(16),立板(16)上分布设置用于安装高强螺栓连接件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钢板(13)、下钢板(14)的周向两端分布设置用于安装高强螺栓连接件的通孔,在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 )、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的周向两端通过平联板(17)和高强螺栓连接件形成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钢抱箍左半围合构件(11)、钢抱箍右半围合构件(1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与上钢板(13)、下钢板(14)和围合板(15)焊接的竖向加劲板(18 ),并设置与围合板(15 )、竖向加劲板(18 )焊接的横向加劲板(19)。
专利摘要顶升桥梁钢抱箍支架系统,以降低抬高桥梁的工程费用,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它包括施加预紧力箍紧固定于桥梁原钢筋混凝土墩柱(40)上、下两端的上端钢抱箍(10a)、下端钢抱箍(10b),以及安装固定在下端钢抱箍(10b)上的钢管支架(20),在上端钢抱箍(10a)与钢管支架(20)上端之间设置液压千斤顶系统(30)。
文档编号E01D22/00GK203160142SQ2013200279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庄卫林, 蒋劲松, 田波, 蒋建军, 林小军, 周霆, 黄庆伟, 卢小峰 申请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