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14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施工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该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包括机架、拌合筒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与拌合筒连通的放热口,所述拌合筒与加热装置之间还连接有热循环管路,所述热循环管路上串接有热循环风机。由于该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拌合筒与加热装置之间连接有热循环管路,因此,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可在拌合筒中对沥青混凝土加热后经过热循环管路流回加热装置中,进而形成循环,从而可一方面避免热量的流失,实现对热量的最大限度利用,另一方面促进热量在拌合筒中的均匀分布,缩短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单次工作时间,进而减少对燃料的使用,降低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运行成本。
【专利说明】 热循环式沥青混凝土拌和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施工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节能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
【背景技术】
[0002]浙青混凝土是我国公路路面采用的最普遍的路面材料。作为浙青混凝土的主要生产设备之一,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在道路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现有的浙青混凝土拌和机主要有油加热式和电加热式两种,两种浙青混凝土搅拌机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均包含一些不可缺少的基础部件,如机架、装配在机架上的旋转式的拌合筒、上料装置、卸料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温控装置等。
[0004]其中油加热式浙青拌合机的加热装置为油燃烧炉,油燃烧炉固定装配在机架上,由于其工作的时候是以燃油为燃料,因此使得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运行成本较高。较之于油加热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来说,电加热式的浙青混凝土拌和机是以设于拌合筒的筒壁夹层中的电加热管来作为热源,其工作时是以电为能源,成本较为低廉,但是,其仍然无法满足节能和降低成本的要求,而且电发热器件在拌合筒中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很容易损坏;另外,由于道路施工场地往往会涉及偏远地带,电源的配置也显得较为困难,因此,电加热式混凝土拌和机发展至今实际上并没有成为浙青拌合机中的主流产品。
[0005]较之于电加热式的浙青混凝土拌和机来说,油加热式的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应用的较多一些,但是,油加热式的浙青拌合机多是将油燃烧产生的热量直接导入至拌合筒中,由于受到油燃烧炉与拌合筒之间相对固定位置的限制,进入拌合筒中的热量难以均匀分布,这显然会影响浙青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或者增长对浙青混凝土的拌合周期,造成对能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尤其是有加热炉产生的热量在进入拌合筒经过一次使用后,残余的热量直接外排更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另外,油加热式浙青拌合机多为明火加热,而伴随着我国公路大修期的到来,对浙青废料的回炉加工需求也日益增长,采用明火加热的方式将会使翻新浙青混凝土产生烧焦等问题,质量不达标的翻新浙青混凝土一旦被投放使用,将会给道路带来巨大的危害,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以降低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运行成本。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包括机架、拌合筒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与拌合筒连通的放热口,所述拌合筒与加热装置之间还连接有热循环管路,所述热循环管路上串接有热循环风机。
[0008]所述热循环管路上还设有补风口。
[0009]所述放热口与拌合筒之间具有用于防止明火进入至拌合筒中的防明火通道。
[0010]所述加热装置为煤炭燃烧炉。[0011]所述放热口通过抑尘管路与拌合筒连通,抑尘管路的与煤炭燃烧炉连接的一端高于其与放热口连接的一端。
[0012]所述抑尘管路呈7字形,其包括竖向设置的竖直段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与煤炭燃烧炉连接,水平段与拌合筒连接。
[0013]所述煤炭燃烧炉固定设置于拌合筒的一端处,拌合筒通过其靠近煤炭燃烧炉的一端与煤炭燃烧炉的放热口连通。
[0014]所述放热口位于煤炭燃烧炉的顶部。
[0015]由于该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拌合筒与加热装置之间连接有热循环管路,因此,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可在拌合筒中对浙青混凝土加热后经过热循环管路流回加热装置中,进而形成循环,从而可一方面避免热量的流失,实现对热量的最大限度利用,另一方面促进热量在拌合筒中的均匀分布,缩短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单次工作时间,进而减少对燃料的使用,降低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运行成本。
[0016]更进一步的,补风口可用于向加热装置中补充空气,促进燃料的充分燃烧;防明火通道可防止烧坏浙青混凝土,使该拌和机能够应用于对浙青混凝土废料的再加工;采用煤炭燃烧炉作为加热装置以后,由于煤炭燃烧炉是以价格较为低廉的煤炭为燃料,较之于以燃油为燃料的油加热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和以电为能源的电加热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来说,大大降低了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运行成本,经试验,该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与油加热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能够减少燃料成本80 %,与电加热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相比能够减少燃料成本60%,另外,由于放热口是通过抑尘管路与拌合筒连通,抑尘管路的与煤炭燃烧炉连接的一端高于其与放热口连接的一端,因此,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等杂质将不会如入无人之境的、毫无阻力的进入至拌合筒中,尤其是当抑尘管路的两端高度落差足够大时,杂质甚至无法飘到拌合筒中,从而可解决降低浙青混凝土质量的问题,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可在保证浙青混凝土的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运行成本;弯式的抑尘管路能够进一步起到防止煤炭燃烧产生的杂质进入拌合筒的作用;将煤炭燃烧炉固定设置于拌合筒的一端处,并且使拌合筒通过其靠近煤炭燃烧炉的一端与煤炭燃烧炉的放热口连通是为了便于后续对热风循环装置的设置,以使拌合筒内形成连续、均匀的加热气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2是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实施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出)、拌合筒11、固定装配在机架上的加热装置、热循环管路12和设于机架上的上料爬斗(图中未示出)。
[0020]拌合筒11通过其两端所设的支承结构可转动的装配在机架上,在使用时,浙青和混凝土骨料被添加至拌合筒11中,然后在拌合筒11中被加热并且随拌合筒11的转动被拌
合在一起。[0021]加热装置为煤炭燃烧炉13,煤炭燃烧炉13具有放热口,放热口位于煤炭燃烧炉13的顶部并且与拌合筒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煤炭燃烧炉13固定设置于拌合筒11的一端处,拌合筒11通过其靠近煤炭燃烧炉13的一端与煤炭燃烧炉13的放热口连通,其中煤炭燃烧炉13的放热口是通过抑尘管路14与拌合筒11连通的,抑尘管路14的与煤炭燃烧炉13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从而可起到防止煤炭燃烧的杂质进入至拌合筒11中的作者用(煤炭在煤炭燃烧炉中产生的炉灰、烟尘等杂质能够上升的高度是有限的),其呈7字形,包括一个竖直段和一个水平段,竖直段与煤炭燃烧炉13的放热口连接,水平段与拌合筒11连接,弯式的抑尘管路14可以起到阻尘的作用;同时,抑尘管路14的内部也形成了防止明火进入拌合筒11的防明火通道。
[0022]热循环管路12连接在拌合筒11和加热装置,即煤炭燃烧炉13之间,其与拌合筒11内的空间、煤炭燃烧炉13以及抑尘管路14 一起形成了一个封闭环式的热通道,煤炭燃烧炉13产生的热量将在该热通道中循环流动,进而被充分的利用;为了能使煤炭燃烧炉13的内的燃料充分燃烧,热循环管路12上设有补风口 15,为了保证热循环的效果和效率,热循环管路12上还串接有热循环风机16,本实施例中,补风口 15设于风机16下游处。
[0023]在使用该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时,可将煤炭燃烧炉点燃,煤炭燃烧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经由抑尘管路进入至拌合筒中,从而对拌合筒内的浙青和混凝土骨料进行加热,加热后残余的热量则沿着热循环管路限定的路线被循环利用,实现对浙青混凝土的加工。
[0024]在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的抑尘管路还可以为波浪形或其它形状,仅需保证其与煤炭燃烧炉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即可;还可以在抑尘管路中设置相应的滤网等部件来使抑尘管路起到抑尘的作用;所述加热装置还可以采用油燃烧炉、气炉等。
【权利要求】
1.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包括机架、拌合筒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与拌合筒连通的放热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合筒与加热装置之间还连接有热循环管路,所述热循环管路上串接有热循环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管路上还设有补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口与拌合筒之间具有用于防止明火进入至拌合筒中的防明火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煤炭燃烧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口通过抑尘管路与拌合筒连通,抑尘管路的与煤炭燃烧炉连接的一端高于其与放热口连接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尘管路呈7字形,其包括竖向设置的竖直段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与煤炭燃烧炉连接,水平段与拌合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炭燃烧炉固定设置于拌合筒的一端处,拌合筒通过其靠近煤炭燃烧炉的一端与煤炭燃烧炉的放热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循环式浙青混凝土拌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口位于煤炭燃烧炉的顶部。
【文档编号】E01C19/10GK203654135SQ20132080991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7日
【发明者】潘发成 申请人:郑州市诚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