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包括底部的冻土地基与最上部的面层,冻土地基与面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抗疏力基层与隔离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隔离层,增大了冻土受到压力的受力面积,并避免了冻土中水分的上溢,解决了冻土修路时发生的融沉问题,大大降低了修路成本;通过构建抗疏力基层,使修建的路面结构长期强度不会随时间增长而下降,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抗疏力补强层具有良好防渗作用,且修补简单,进行道路修补时不需进行断道,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专利说明】—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修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路面结构层。【背景技术】
[0002]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的修建,破坏了冻土原有的生存条件,加之全球气温升高,造成路基下的多年冻土融化,而冻土本身就是一种对温度十分敏感且性质不稳定的土体。温度周期性变化导致冻土在寒极冻胀,暖季融化沉陷。受气候变化、路基高度、路线走向等因素的影响,在冻胀和融沉交替作用下,路基产生差异沉降,进而引起各种路面病害的发生。因此,路基沉降问题是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局修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0003]目前我国冻土地区路基沉降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内外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的铁路较多,铺筑的公路以低等级公路为主,高等级公路很少,道路病害发生率30%左右。公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路基沉降处治措施、沉降预估、路基设计与施工等方面,以低等级公路为实体工程展开研究,缺少多年冻土地区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经验。冻土路基温度场研究向多场非线性耦合作用方向发展,研究各种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但是基于路基温度场结果,关于多年冻土退化速度的研究较少。同时基于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各种因素与多年冻土上限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概率计算模型,对多年冻土上限重现期的研究还是空白。一般在冻土上修建道路时,会发生融沉,很难构筑坚实路基,构建坚实路基的成本过高,由于受温度影响,修建好的道路可能也会发生断裂、膨胀,维护修理起来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路基沉降,且受温度影响小,便于施工的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包括底部的冻土地基与最上部的面层,冻土地基与面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抗疏力基层与隔离层。首先构筑冻土地基,为避免冻土发生融沉,构建隔离层,能够避免冻土中的水分浸透到地表,在隔离层上部构建抗疏力基层,遵循公路建设中的强基薄面理念,使用抗疏力基层替代原有道路结构使用的水泥、石灰、混凝土等结构,抗疏力基层使用现场土壤、砂、石为原料,其配比为:2:3:5,再加抗疏力土壤稳定剂,其厚度< 100mm,属性为柔性,以45°的角度分解方式传输货载且能反复使用,再在抗疏力基层表面铺设面层,方便车辆行驶。该结构能够避免冻土融沉,且修路成本大大降低,铺设抗疏力基层,可以保证在冻土上修建的道路不易发生断裂,修补道路简单,只需使用抗疏力工程土填平压实即可。
[0006]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与冻土地基之间还设有依托层。为避免隔离层作用力不均匀,在隔离层与冻土层间增设依托层,进一步增大冻土的受力面积,使冻土中水分受到的压力均匀分布,方便上部铺设抗疏力基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依托层由木条或竹制品铺设构成。依托层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大冻土的受力面积,使用木条或者竹制品构设依托层,能够均匀的将冻土受到的力以面的形式散开,避免点压力过大,而发生冻土中水分的溢出现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冻土地基含水量为30%,深度为5?15m的冻土层。含水量为30%,深度为5?15m的冻土层,为在冻土修路方面,较为苛刻的冻土技术环境,能够在这种苛刻条件下铺设坚固的道路,也可以在较为温和的冻土情况下构建冻土的道路。
[0009]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层由装有抗疏力工程土的尿素袋铺设构成。隔离层使用装有抗疏力工程土的尿素袋,均匀铺设,可以达到防渗的效果,且使冻土的受力面积增大,受力均匀,避免冻土中水分溢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抗疏力基层为混合有抗疏力稳定剂的现场土壤铺设。抗疏力补强层由道路原土加抗疏力土壤稳定剂组成,其厚度一般为150至300mm,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不会因时间推移发生强度的下滑。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I)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隔离层,增大了冻土受到压力的受力面积,并避免了冻土中水分的上溢,解决了冻土修路时发生的融沉问题,大大降低了修路成本;
[0013](2)本实用新型通过构建抗疏力基层,使修建的路面结构长期强度不会随时间增长而下降,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抗疏力补强层具有良好防渗作用,且修补简单,进行道路修补时不需进行断道,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I一冻土地基,2—隔尚层,3—抗疏力基层,4一面层,5—依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部的冻土地基I与最上部的面层4,冻土地基I与面层4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抗疏力基层3与隔离层2。首先构筑冻土地基1,为避免冻土发生融沉,构建隔离层2,能够避免冻土中的水分浸透到地表,在隔离层2上部构建抗疏力基层3,遵循道路建设中的强基薄面理念,使用抗疏力基层3替代原有道路结构使用的水泥、石灰、混凝土等结构,抗疏力基层3使用现场土壤、砂、石为原料,其配比为:2:3:
5,再加抗疏力土壤稳定剂,其厚度< 100mm,属性为柔性,以45°的角度分解方式传输货载且能反复使用,再在抗疏力基层3表面铺设面层4,方便车辆行驶。该结构能够避免冻土融沉,且修路成本大大降低,铺设抗疏力基层3,可以保证在冻土上修建的道路不易发生断裂,修补道路简单,只需使用抗疏力工程土填平压实即可。所述隔离层2由装有抗疏力工程土的尿素袋铺设构成。隔离层2使用装有抗疏力工程土的尿素袋,均匀铺设,可以达到防渗的效果,且使冻土的受力面积增大,受力均匀,避免冻土中水分溢出。所述抗疏力基层3为混合有抗疏力稳定剂的现场土壤铺设。抗疏力基层3由道路原土加抗疏力土壤稳定剂组成,其厚度一般为150至300mm,具有很好的防渗效果,不会因时间推移发生强度的下滑。[0020]实施例2:
[0021]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隔离层2与冻土层I之间增设了依托层5,如图2所示,为避免隔离层2作用力不均匀,在隔离层2与冻土层I间增设依托层5,进一步增大冻土的受力面积,使冻土中水分受到的压力均匀分布,方便上部铺设抗疏力基层3。依托层5由木条或竹制品铺设构成。依托层5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大冻土的受力面积,使用木条或者竹制品构设依托层5,能够均匀的将冻土受到的力以面的形式散开,避免点压力过大,而发生冻土中水分的溢出现象。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的冻土地基(I)与最上部的面层(4),冻土地基(I)与面层(4)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抗疏力基层(3)与隔离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2)与冻土地基(I)之间还设有依托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托层(5)由木条或竹制品铺设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土地基(I)为含水量为30%,深度为5?15m的冻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建冻土公路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2)由装有抗疏力工程土的尿素袋铺设构成。
【文档编号】E01C3/04GK203668782SQ201320879487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敬启培 申请人:敬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