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33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有支座上摆部分和支座下摆部分,支座上摆部分与支座下摆部分分别有与主体结构相连的螺栓孔,支座上摆部分的上摆上部分为矩形或圆形,上摆下部分为不完整圆柱形,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支座下摆部分中间有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或横向滑动的圆柱面凹槽,支座下摆部分上设置有局部加劲肋。安装时不完整圆柱形从侧面推入圆柱面凹槽内,因凹槽上窄下宽,既可承受竖向压力,又可传递竖向拉力。本发明构造简单,用于需传递拉、压力的支点,可适应结构大的转动和水平位移需要,避免梁端出现弯曲内力,简化结构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压支座,具体是能同时实现转动和水平位移,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

【背景技术】
[0002]在桥梁及其他土木建筑工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支座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等,支座通常承受竖向压力。但对于边跨较小的连续梁边墩、斜拉桥辅助墩上的支座往往要承受一定的竖向拉力,同时桥梁支座还要求适应转角变形及水平位移等。
[0003]传统的球形拉压支座和盆式抗拉支座上下摆靠螺栓连接承受拉力有限,且容易松动,通过橡胶的变形来实现转动和水平位移,变形范围也有限,同时橡胶容易老化,需频繁更换。为了消除支座负反力,有的经常采用压重或设置锚固拉索的方式。采用压重的方式往往需要将结构局部补强,同时使结构荷载增大;而采用设置锚固拉索的方式抵抗竖向拉力,又不能满足支座处自由转动和水平位移的要求。为了满足支座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需要,同时适应结构的转动及水平位移,需发明一种新型的拉压支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承受压力,又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同时能适应结构的转动变形及水平位移要求,允许连接构件间发生转动及水平位移的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
[0005]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有支座上摆部分和支座下摆部分,支座上摆部分与支座下摆部分分别有与主体结构相连的螺栓孔,支座上摆部分的上摆上部分为矩形或圆形,上摆下部分为不完整圆柱形,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支座下摆部分中间有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或横向滑动的圆柱面凹槽,支座下摆部分上设置有局部加劲肋。
[0006]安装本发明时,上摆不完整圆柱形从侧面推入圆柱面凹槽内,因凹槽上窄下宽,既可承受竖向压力,又可传递竖向拉力;可实现自由转动,相对滑动以实现横向水平位移;还可设置滑动摩擦面实现纵向水平位移。
[0007]本发明构造简单,用于需传递拉、压力的支点,可适应结构大的转动和水平位移需要,避免梁端出现弯曲内力,简化结构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支座上摆上部分受拉传力示意图,
[0011]图4为支座上摆下部分受拉传力示意图,
[0012]图5为支座上摆转动示意图,
[0013]图6为支座上摆水平位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2,本发明有支座上摆部分I和支座下摆部分2,支座上摆部分与支座下摆部分分别有与主体结构相连的螺栓孔,支座上摆部分及支座下摆部分可通过栓接与结构相连,或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结构相连。支座上摆部分的上摆上部分为矩形或圆形,上摆下部分为不完整圆柱形4,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支座下摆部分中间有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或横向滑动的圆柱面凹槽,支座下摆部分上设置有局部加劲肋3。
[0015]不完整圆柱形4半径由支座的承载力确定,不完整圆柱形4半径为50-1000mm,高为直径的1-2倍,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的弧形半径由支座的转角要求确定,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的弧形半径为不完整圆柱形(4)半径的0.5-2倍。
[0016]不完整圆柱形4、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或横向滑动的圆柱面凹槽与聚四氟乙烯板或不锈钢板连接形成实现纵向水平位移的滑动摩擦面。
[0017]参照图3、本发明支座受拉时,支座上摆部分I与支座下摆部分2的不完整圆柱形接触面的上半部分顶紧,支座上摆部分I的拉力通过接触面受压传递至支座下摆部分2,再通过支座下摆部分2传递至与支座下摆部分相连的墩台等结构。
[0018]参照图4,本发明支座受压时,支座上摆部分I与支座下摆部分2的不完整圆柱形接触面的下半部分顶紧,支座上摆部分I的压力通过接触面受压传递至支座下摆部分2,再通过支座下摆部分2传递至与支座下摆部分相连的墩台等结构。
[0019]参照图5,支座上摆部分I与支座下摆部分2接触面为不完整圆柱面,很容易实现自由转动。通过改变接触面形状的尺寸,可调节本发明适用的转角范围。
[0020]参照图6,不完整圆柱形可在支座下摆部分中间的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或横向滑动的圆柱面凹槽自由滑动,通过改变凹槽的长度,本发明可适应较大的横向水平位移。
[0021]安装本发明时,上摆不完整圆柱形从侧面推入圆柱面凹槽内,因凹槽上窄下宽,既可承受竖向压力,又可传递竖向拉力;可实现自由转动,相对滑动以实现横向水平位移;还可设置滑动摩擦面实现纵向水平位移。
[0022]本发明既能满足传递竖向压力与拉力的要求,又能适应结构的转动和水平位移,通过改变支座上、下摆接触面的形状和尺寸可使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拉及抗压能力,同时可以调整支座适用的转角位移和水平位移范围。用于需传递拉、压力的支点,可避免采取压重及设置锚固拉索,同时避免梁端出现弯曲内力,简化结构设计。
【权利要求】
1.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其特征在于有支座上摆部分和支座下摆部分,支座上摆部分与支座下摆部分分别有与主体结构相连的螺栓孔,支座上摆部分的上摆上部分为矩形或圆形,上摆下部分为不完整圆柱形,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支座下摆部分中间有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及横向滑动的凹槽,安装时上摆从侧面推入圆柱面凹槽,支座下摆部分上设置有局部加劲肋。
2.根据权利I所述的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其特征在于不完整圆柱形(4)半径设定为50-1000mm,高为直径的1_2倍,不完整圆柱形与上摆上部分弧形连接的弧形半径为不完整圆柱形(4)半径的0.5-2倍。
3.根据权利I所述的将上部荷载传递到下部或墩台基础的圆柱形拉压支座,其特征在于不完整圆柱形(4)、供不完整圆柱形自由转动及横向滑动的凹槽与聚四氟乙烯板或不锈钢板连接形成实现纵向水平位移的滑动摩擦面。
【文档编号】E01D19/04GK104234202SQ20141042817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高宗余, 刘汉顺, 王志平 申请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