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19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该可升降平台包括:可升降支架,其下部固定;主平台,其下部固定在可升降支架的上部;以及动力源,为可升降支架的升起或降落提供动力;其中,在可升降支架位于升起状态时,主平台升起,直升机降落于可升降平台上;在可升降支架位于降落状态时,主平台下降,直升机随之下降。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减少了土地的使用,可实现直升机随时起飞、随时降落。
【专利说明】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0002]直升机作为一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工具,因其具有其他飞行器难以办到或不可能办到的优势,受到广泛应用。除了军事领域之外,直升机可主要用于观光旅游、海上急救、缉私缉毒、消防、商务运输、医疗救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0003]虽然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飞不用大面积机场,然而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其经常在野外临时起降,起降环境比较恶劣,而且飞机在野外作业时,能够作为合适的临时起降点很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
[0006]( 二 )技术方案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该可升降平台包括:可升降支架,其下部固定;主平台,其下部固定在可升降支架的上部;以及动力源,为可升降支架的升起或降落提供动力;其中,在可升降支架位于升起状态时,主平台升起,直升机降落于可升降平台上;在可升降支架位于降落状态时,主平台下降,直升机随之下降。
[000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可升降支架为以下支架类型中的一种:剪式支架、垂直支架和平行四边形支架。
[000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可升降支架为剪式支架,其左侧和右侧通过一连轴杆连接;可升降平台还包括:第一液压缸,其底部固定,其顶部固定于连轴杆的中部,由动力源提供动力;其中,当第一液压缸伸出时,其顶部推动连轴杆,剪式支架打开,主平台上升;当第一液压缸收缩时,其顶部拉回连轴杆,剪式支架收回,主平台下降。
[00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还包括:液压阀块锁,安装于第一液压缸上,以对第一液压缸进行保压和锁止。
[001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可升降支架为剪式支架,该剪式支架由两组臂杆组成;可升降平台还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分别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位于前方的剪式支架的两组臂杆之间,连轴点两侧;第五液压缸和第六液压缸,分别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位于后方的剪式支架的两组臂杆之间,连轴点两侧;当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第六液压缸同时伸出时,剪式支架打开,主平台上升;当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第六液压缸同时收回时,剪式支架收回,主平台下降。
[001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还包括: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分别设置于主平台的两侧;其中,在可升降支架位于降落状态时,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贴于主平台两侧;在可升降支架位于升起状态时,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翻转,与主平台处于同一平面。
[0013]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与主平台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两者通过主平台下部第二液压缸控制,完成翻转和收回的动作。
[0014]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主平台表面采用花纹板铺设,内嵌系留挂环。
[0015]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动力源为柴油动力站或电动站。
[001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中,可升降平台安装在车体、船体、火车车厢或建筑物楼顶上。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I)通过平台起降,减少了土地的使用,可实现直升机随时起飞、随时降落;
[0020](2)以主平台+拓展平台的方式,整个降落面积满足民航最低降落条件,主平台动力选用柴油动力,通过液压阀块锁止,保证降落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的直升机移动机场的立体图;
[0022]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在升起状态和落下状态的主视图;
[0023]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在升起状态和落下状态的俯视图;
[0024]图4A和图4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可升降平台在升起状态和落下状态的主视图。
[0025]【本实用新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100-直升机;
[0027]200-拖车;
[0028]210-拖车本体;220-塔台指挥室;
[0029]230-机身容置空间;231-可升降平台;
[0030]231a-可升降支架;231b_主平台;
[0031]231c-左拓展平台;231d-右拓展平台;
[0032]231e_第一液压缸;231f第三液压缸;
[0033]231g_第四液压缸;231h_第五液压缸;
[0034]231i_第六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应了解,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的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该可升降平台通过平台起降,减少了土地的使用,可实现直升机随时起飞、随时降落。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平台。该可升降平台以贝尔407飞机为设计模板,适用于贝尔407及以下机型。
[0038]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的直升机移动机场的立体图。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在升起状态和落下状态的主视图;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在升起状态和落下状态的俯视图。
[0039]请参照图1、图2A、图2B、图3A和图3B,该可升降平台231包括:可升降支架231a,其下部固定于拖车本体210上;主平台231b,其下部固定在可升降支架231a的上部;左拓展平台231c和右拓展平台231d,分别设置于主平台231b的两侧;以及柴油动力站(未示出),为可升降支架的升起或降落提供动力。其中,在可升降支架231a位于升起状态时,主平台升起,直升机100降落于主平台231b上;在可升降支架231a位于降落状态时,主平台231b下降,直升机100随之下降。
[0040]本实施例中,可升降支架231a主体上采用剪式支架,在剪式支架的左侧和右侧通过一连轴杆连接。可升降平台还包括:第一液压缸231e,其底部固定于拖车本体210,其顶部固定于连轴杆的中部,由动力源提供动力。当第一液压缸231e伸出时,其顶部推动连轴杆,从而将剪式支架打开;当第一液压缸231e收缩时,其顶部拉回连轴杆,从而将剪式支架收回。该第一液压缸231e由柴油动力站提供动力。采用剪式支撑方式的可升降支架231a具有结构强度大,整体自身高度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能够满足贝尔407飞机降落时的最大冲击力。
[0041]为了防止在液压缸升起或降落过程中,第一液压缸231e动力源忽然失去,而可升降平台在自身动力作用下无控制下降,对直升机造成损坏,可升降平台还包括:液压阀块锁,安装于液压缸上,以对液压缸进行保压和锁止。
[0042]除了图2A、图2B、图3A和图3B所示的支撑方式之外,剪式支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支撑方式。图4A和图4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可升降平台在升起状态和落下状态的主视图。
[0043]请参照图4A和图4B,该剪式支架由两组臂杆组成。可升降平台还包括:第三液压缸231f和第四液压缸231g,分别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位于前方的剪式支架的两组臂杆之间,连轴点两侧;第五液压缸231h和第六液压缸231i,分别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位于后方的剪式支架的两组臂杆之间,连轴点两侧;当第三液压缸231f、第四液压缸231g、第五液压缸231h、第六液压缸231i同时伸出时,剪式支架打开,主平台上升;当第三液压缸231f、第四液压缸231g、第五液压缸231h、第六液压缸231i同时收回时,剪式支架收回,主平台下降。
[00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剪式支架的支撑方式和第二实施例的剪式支架支撑方式可以同时采用,以增强主平台抗击飞机降落时冲击力的作用。此外,除了剪式支架外,还可以其他类型的支架,例如:垂直支架、平行四边形支架等,只要能够可控的将主平台托起和放下,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均能够应用于本实用新型。[0045]本实施例中,可升降平台231选用柴油机动力站提供动力,能够提供强劲的动力,并且可适用于恶劣天气。关于采用柴油动力站为可升降支架231a提供动力的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是公知的,此处不再赘述。
[0046]主平台231b的尺寸适合贝尔407飞机滑撬宽度,平台上表面选用花纹板铺设,力口大摩擦力,平台下部内嵌系留挂环,用于固定飞机。
[0047]左拓展平台231c和右拓展平台231d分别安装于主平台231b的两侧。请参照图4A所示,拓展平台平时可贴于主平台231b两侧,藏于车身下部,以节省空间。当飞机降落可升降平台位于升起时,拓展平台翻转与主平台处于同一平面,加大平台宽度,使整个降落平台满足民航规定飞机降落最低标准,如图3B所示。
[0048]其中,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与主平台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两者通过主平台下部第二液压缸控制,完成翻转和收回的动作。该第二液压缸同样由柴油动力站提供,此处不再赘述。
[0049]由主平台231b、左拓展平台231c和右拓展平台231d组成的起降平台在收起时的尺寸为(长X宽)5100mmX2860mm,在展开式的尺寸为(长X宽)5100mmX 4000mm满足民航对通用航空器降落尺寸的标准。
[0050]本实施例以主平台+拓展平台的方式,整个降落面积满足民航最低降落条件,动力选用柴油动力,通过液压阀块锁止,保证降落稳定性。
[0051]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的直升机移动机场的立体图。请参照图1,该直升机移动机场包括:牵引车(未示出)和由牵引车牵引的拖车200。其中拖车200包括:拖车本体210 ;塔台指挥室220 ;设置于拖车本体210上;机身容置空间230,设置于拖车本体210上,包括:设置于机身容置空间的前部,靠近塔台指挥室220的供直升机落地的可升降平台231。其中,当可升降平台231a位于升起状态时,直升机100降落于可升降平台上;当可升降平台231a位于降落状态时,直升机100或其主体部分容置于机身容置空间内,此时,机头部分位于降落状态的可升降平台上,机尾部分容置于机身容置空间内可升降平台后部的空间内。
[0052]需要说明的是,该机身容置空间也可以用一开放的机身容置区域,即四周敞开没有四周的箱体部分的区域,来代替,只要该机身容置区域具有可升降平台,同样应当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3]本实施例中,拖车本体210、塔台指挥室220和机身容置空间230组成的拖车200由牵引车牵引至合适位置,从而为直升机100提供合格的临时起降点,提升了直升机野外作业的安全性。
[0054]以下介绍本实施例可升降平台的两工作过程:
[0055](I)在直升机起飞时,操作可升降平台升起,使主平台升到与车顶平高后,展开两侧的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加大平台宽度,飞行员驾驶飞机离开移动机场;
[0056](2)在直升机降落时,操作可升降平台升起,使主平台升到与车顶平高后,展开两侧的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加大平台宽度;飞行员降落在平台后,机务人员通过固定杆或安全挂带将飞机滑撬与主平台下部系留挂点固定,将旋翼箱、航材箱等设备安放到指定位置;而后,收起两侧平台,将主平台降落到最低点位置(回归初始位置)。
[00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升降平台已经生产成实物,且经过飞机降落实验,降落时,平台承载可靠,飞机无明显滑动;保障功能各项完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拖车行车稳定,通过性较好。
[0058]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可升降平台有了清楚的认识。
[0059]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0060](I)柴油动力站还可以用电动站来代替;
[0061](2)上述实施例以降落贝尔407的直升机移动机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直升机;
[0062](3)上述实施例以可升降平台安装在车体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可升降平台还可以安装于船体、火车车厢或建筑物楼顶上。
[00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安全、可靠的直升机升降和运输的平台,减少了土地的使用,可实现直升机随时起飞、随时降落,具有极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006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直升机起降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升降支架,其下部固定; 主平台,其下部固定在所述可升降支架的上部;以及 动力源,为所述可升降支架的升起或降落提供动力; 其中,在所述可升降支架位于升起状态时,所述主平台升起,直升机降落于所述可升降平台上;在所述可升降支架位于降落状态时,所述主平台下降,直升机随之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架为以下支架类型中的一种:剪式支架、垂直支架和平行四边形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架为剪式支架,其左侧和右侧通过一连轴杆连接; 所述可升降平台还包括:第一液压缸,其底部固定,其顶部固定于所述连轴杆的中部,由所述动力源提供动力; 其中,当所述第一液压缸伸出时,其顶部推动所述连轴杆,所述剪式支架打开,所述主平台上升;当所述第一液压缸收缩时,其顶部拉回所述连轴杆,所述剪式支架收回,所述主平台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平台还包括: 液压阀块锁,安装于所述第一液压缸上,以对所述第一液压缸进行保压和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架为剪式支架,该剪式支架由两组臂杆组成; 所述可升降平台还包括: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分别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位于前方的剪式支架的两组臂杆之间,连轴点两侧;第五液压缸和第六液压缸,分别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位于后方的剪式支架的两组臂杆之间,连轴点两侧; 当所述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第六液压缸同时伸出时,所述剪式支架打开,所述主平台上升;当所述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五液压缸、第六液压缸同时收回时,所述剪式支架收回,所述主平台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分别设置于所述主平台的两侧; 其中,在所述可升降支架位于降落状态时,所述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贴于所述主平台两侧;在所述可升降支架位于升起状态时,所述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翻转,与主平台处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拓展平台和右拓展平台与主平台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两者通过主平台下部第二液压缸控制,完成翻转和收回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表面采用花纹板铺设,内嵌系留挂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柴油动力站或电动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平台安装在车体、船体、火车车厢或建筑物楼顶上。
【文档编号】E01F3/00GK203684118SQ20142000630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成强, 王炳军, 蒋祥玉, 刘佳 申请人: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