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659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包括有多个立体结构的提升楼,每个提升楼顶部均安装有提升装置,并对提升楼的左右两侧均可实现提升和下降;其中第一个提升楼的最底部高于码头水面的最低水位,其提升装置面向江侧通过钢引桥与码头的趸船连接,其提升装置平行于趸船侧可通过钢联桥与下一个提升楼连接,同时其他提升楼之间均通过钢联桥两两连接;所述的钢联桥的两端,均连接在相邻两提升楼的提升装置上,能实现同步提升和下降。本实用新型装置可靠耐用,形式新颖,自动化程度高,旅客舒适性好,能适应河港大水位差条件下进行上下客。
【专利说明】一种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运码头上下客的结构,是一种可适应大水位差条件下的客运码头上下客的码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规内河客运码头上下船一般采用人行坡道、客运缆车、自动扶梯车等。这些供游客上下船的方式均有其特点和适应性。
[0003]但是在大水位差情况下,均存在严重不足:一是人行距离过长,行走较累;二是由于坡度限制,低水位时靠船位置伸入江中心较远,不利于航道船行安全;三是技术落后,夕卜观不美观,与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不协调。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理论正确、产品安全可靠、新型的客运码头上下客设施,能够适应不同的水位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耐用,形式新颖,自动化程度高,旅客舒适性好,能适应河港大水位差条件下进行上下客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立体结构的提升楼,每个提升楼顶部均安装有提升装置,并对提升楼的左右两侧均可实现提升和下降;其中第一个提升楼的最底部高于码头水面的最低水位,其提升装置面向江侧通过钢引桥与码头的趸船连接,其提升装置平行于趸船侧通过钢联桥与下一个提升楼连接,同时其他提升楼之间均通过钢联桥两两连接;所述的钢联桥的两端,均连接在相邻两提升楼的提升装置上,能实现同步提升和下降。
[000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与趸船相连钢引桥其倾斜角度在+7°?-7°之间变化,提升楼之间的钢联桥其倾斜角度均固定为12°。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钢联桥上均设双向自动人行道。
[00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有电动卷扬机、搁置横梁平移小车、吊梁、定滑轮组、钢丝绳。
[00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提升楼内安装有用于搁置钢引桥或者钢联桥的搁置横梁,搁置横梁为活动结构,由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带动进行滑动。
[00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在每个提升楼内均安装四套,每套搁置横梁移动小车设四个行走轮,四套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各采用一套单独的驱动系统。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整套结构占地空间小,伸入水道中位置较短,利于水道中通航船舶安全;
[0015]可单组或多组联合使用,适应各种水位差情况;[0016]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钢引桥及提升楼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个提升楼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0]图中:1.提升楼、2提升装置、3趸船、4钢引桥、5钢联桥、6搁置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包括有多个立体结构的提升楼1,提升楼I结构为高桩墩式结构,提升楼I的尺寸均为12mX22.4m,平台桩基采用Φ2000πιπι嵌岩灌注桩或Φ2500_嵌岩灌注桩。提升楼I根据钢联桥5的不同提升高程,设置现浇平台。每个提升楼I在不同的高程设现浇面层,每层间距为6m,每层之间通过吊装钢联桥的立柱连接。在现浇面层位置,立柱间设纵横向砼联系撑。立柱上设吊架装置的滚动槽,固定吊架装置的提升或下降线路,立柱不同的高程处设牛腿搁置吊架装置。每个提升楼I顶部均安装有提升装置2,并对提升楼I的左右两侧均可实现提升和下降;其中第一个提升楼的最底部高于码头水面的最低水位,其提升装置面向江侧通过钢引桥4与码头的趸船3连接,其提升装置平行于趸船侧通过钢联桥5与下一个提升楼连接,同时其他提升楼之间均通过钢联桥5两两连接;所述的钢联桥5的两端,均连接在相邻两提升楼的提升装置上,能实现同步提升和下降。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钢引桥4其倾斜角度在+7°?-V之间浮动,钢联桥5其倾斜角度均固定为12°,采用实腹式结构,桥宽度为5.5m,通过两端的吊架装置及提升楼顶端的提升装置实现桥的提升或下降,钢联桥上设有双向自动人行道,为确保人行走道系统能正常运行,桥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并把人行走道系统封闭起来,保证走道系统的安全。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装置2包括有电动卷扬机、搁置横梁平移小车、吊梁、定滑轮组、钢丝绳。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装置2包括有电动卷扬机、搁置横梁平移小车、吊梁、定滑轮组、钢丝绳。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提升楼I内安装有用于搁置钢引桥或者钢联桥的搁置横梁6,搁置横梁6为活动结构,由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带动进行滑动。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在每个提升楼内均安装四套,每套搁置横梁移动小车设四个行走轮,四套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各采用一套单独的驱动系统。
[0028]工作时:钢联桥被提起后,两端的搁置横梁与牛腿分开,同时在提升机房内启动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将搁置横梁移出牛腿范围;当两端搁置横梁均已避开牛腿范围时,再启动提升机房内电动卷扬机,将钢联桥提升至上一层平台对应的牛腿之上,再将钢引桥平稳搁置于上一层的搁置横梁上放好。
[0029]反之,当水位从高水位下降至较低水位需降低钢联桥时,则先用电动卷扬机将钢联桥吊起至能够活动搁置横梁的位置,再采用上述同理的方法将搁置横梁从槽口处移出以不干扰钢引桥的升降路线为宜,之后再缓慢匀速将钢联桥通过卷扬系统下放至下一层平台钢引桥搁置横梁处。
[0030]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立体结构的提升楼,每个提升楼顶部均安装有提升装置,并对提升楼的左右两侧均可实现提升和下降;其中第一个提升楼的最底部高于码头水面的最低水位,其提升装置面向江侧通过钢引桥与码头的趸船连接,其提升装置平行于趸船侧通过钢联桥与下一个提升楼连接,同时其他提升楼之间均通过钢联桥两两连接;所述的钢联桥的两端,均连接在相邻两提升楼的提升装置上,能实现同步提升和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趸船相连钢引桥其倾斜角度在+7°?-r之间变化,提升楼之间的钢联桥其倾斜角度均固定为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联桥上均设双向自动人行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装置包括有电动卷扬机、搁置横梁平移小车、吊梁、定滑轮组、钢丝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楼内安装有用于搁置钢引桥或者钢联桥的搁置横梁,搁置横梁为活动结构,由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带动进行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在每个提升楼内均安装四套,每套搁置横梁移动小车设四个行走轮,四套搁置横梁移动小车各采用一套单独的驱动系统。
【文档编号】E01D15/24GK203729260SQ20142007555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肖乾, 俞武华, 王诚, 周瑞, 张玉萍, 徐俊杰 申请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