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65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新的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针对现有再生设备配套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搅拌设备的主楼部分重新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专门用于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的整体式设备配套方案。把再生功能与常规拌合楼进行优化整合,重新设计拌锅的布置形式和位置,使回收料可由拌锅上方直接加入,简化了回收料的输送料路,有效缓解回收料粘结的问题。增大拌锅容量及搅拌能力,保证进行大比例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时不影响设备产量。采取整体集成式设计,结构更加紧凑,可有效降低设备整体高度,更便于进行安装调试和日常操作维护,并可有效降低设备能耗。
【专利说明】一种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浙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制间歇式浙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由于中国的公路建设速度、规模均为世界第一,随着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建设必将以目前的[以建为主],逐步过渡到[建养并举]和未来[修养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前期已建成的浙青路面陆续进入返修、养护、改造期,由此所产生的回收浙青路面材料的数量越来越大而且逐年增加。由于我国回收浙青路面材料再生技术与设备的限制,目前我国回收浙青路面材料的合理利用率尚不足20%。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到2015年废旧浙青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率由目前不足20%提高到40%,国省干线公路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达到90%以上。可见浙青路面再生技术,符合我国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0003]受制于当前间歇式浙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布置方式,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再生设备都是采取“贴”的方式进行设计与配套,再生部分作为常规浙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辅助部分进行配套,在实际生产时,由于设备本身结构的局限性,所配套再生部分的输送环节(尤其是指由回收料计量斗至搅拌锅连接部分)基本上分为两种形式:全封闭皮带输送机,或溜槽。由于其本身特性,都存在相应的问题。
[0004]全封闭皮带输送 机的问题在于:
[0005]?结构相对复杂,有运动部件需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0006]?皮带机固有的洒料问题;
[0007]?输送速度相对较慢;
[0008]?皮带机需要电机驱动,一定程度上增加功耗。
[0009]溜槽的问题在于:
[0010]?溜槽必须达到一定的角度方能正常使用,为满足溜料角度的要求,再生设备的高度通常都比较高(至少高出3米以上);
[0011]?高度增加,给安装调试和日常使用维护带来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能耗;
[0012]?为保证溜料顺畅,溜槽必须配有良好加热保温措施,且由于本身结构限制,一旦堵塞很难清理。
[0013]共性问题在于:
[0014]?由于常规的搅拌本身设计的局限,拌锅容积仅仅是根据生产常规浙青混合料的需要进行配置,在进行再生浙青混合料生产时,由于需要延长搅拌时间,会导致设备整体常量降低;
[0015]?另外,当前再生设备的布置方式,由于回收料(RAP)只能由拌锅侧面溜加入,不宜搅拌混合均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搅拌时间,导致设备产量降低。
【发明内容】

[0016]针对现有再生设备配套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搅拌设备的主楼部分重新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专门用于进行再生浙青混合料生产的整体式设备配套方案,旨在公开一种全新的强制间歇式浙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
[0017]把再生功能与常规拌合楼进行优化整合,重新设计拌锅的布置形式和位置,使回收料可由拌锅上方直接加入,简化回收料的输送料路,有效缓解回收料粘结的问题。增大拌锅容量及搅拌能力,保证进行大比例再生浙青混合料生产时不影响设备产量。采取整体集成式设计,结构更加紧凑,可有效降低设备整体高度,更便于进行安装调试和日常操作维护,并可有效降低设备能耗。
[0018]一种强制间歇式浙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回收料溜槽(I)、热骨料溜槽(2)、振动筛(3)、回收料缓冲仓(4)、热骨料仓(5)、热骨料秤(6)、回收料称量斗
(7)、溜槽(8)、围板(9)和搅拌锅(10);其中,所述热骨料通过溜槽(8)进入搅拌锅(10);回收料从回收料称量斗(7)直接卸入搅拌锅(10),搅拌锅(10)布置于回收料称量斗(7)和新骨料称量斗(6)下方两者之间的位置,回收料由拌锅(10)上方直接加入新骨料,通过溜槽
(8)加入拌锅;
[0019]其中,所述回收料称量斗(7)通过围板(9)与搅拌锅(10)相连,其中回收料称量斗
(7)采用偏心结构,它与围板(9)采用软连接(布套)连接,以补偿因安装、加工或部件运输过程中变形产生的误差;
[0020]其中,所述新骨料称量斗(6)通过溜槽(8)、围板(9)与搅拌锅(10)相连,同样它与溜槽(8)也采用软连接(布套)连接,以补偿因安装、加工或部件运输时变形产生的误差;在不影响加工、使用的前提下,新骨料称量斗(6)与溜槽(8)的间隙尽量大一些,以免长时间使用后因变形导致新骨料称量斗(6)与溜槽(8)接触影响称量精度;
[0021]其中,所述溜槽(8)与水平方向最小夹角位于45度与90度之间;溜槽(8)设有可更换耐磨衬板和人孔,人孔用于检修及衬板更换;
[0022]其中,所述搅拌锅(10)的位置偏向回收料称量斗(7)。
[0023]其中,所述搅拌锅(10)相对同等型号设备容量增大30-40%。
[0024]有益效果
[0025]1.全新整体式设计,结构紧凑、集成度高;
[0026]2.有效解决了回收料(RAP)输送环节(尤指回收料由称量斗至搅拌锅部分)物料粘结、堵塞、输送不畅、输送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大大提高设备连续工作的可靠性;
[0027]3.可保证在进行大比例(50%以上)再生浙青混合料生产时设备产量不受影响;
[0028]4.设备整体高度大幅降低,更利于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和日常操作维护,而且减少了必要的运动环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生产能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3为搅拌锅两个极限位置示意图;
[0031]其中,1-回收料溜槽,2-热骨料溜槽,3-振动筛,4-回收料缓冲仓,5-热骨料仓,6-热骨料秤,7-回收料称量斗,8-溜槽,9-围板,10-搅拌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00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0034]将再生生产所需的烘干、缓存、称量等部件与强制间歇式常规浙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主楼进行优化和集成,搅拌锅(10)的布置形式和位置重新设计,在如图2与图3所示两个极限位置之间选择合适的位置重新布置,原则是确保回收料(RAP)可直接卸入拌锅(10)。
[0035]将搅拌锅(10)容量加大,相比同等型号设备容量增加30-40%。
[0036]新骨料由热骨料溜槽(2)溜入振动筛(3),振动筛(3)通过振动筛分将热骨料分为几种规格的热骨料进入热骨料仓(5),热骨料秤(6)对几种规格的热骨料进行累积计量,然后通过溜槽(8)溜进搅拌锅(10);
[0037]加热后的回收料(RAP)进入回收料缓冲仓(4)进行缓存,每个生产周期需要用到的回收料(RAP )通过回收料称量斗(7 )进行称重计量后直接卸入搅拌锅(10 )。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先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专利不限制由图1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强制间歇式浙青混合料再生专用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回收料溜槽(I)、热骨料溜槽(2)、振动筛(3)、回收料缓冲仓(4)、热骨料仓(5)、热骨料秤(6)、回收料称量斗(7)、溜槽(8)、围板(9)和搅拌锅(10),其中,所述热骨料通过溜槽(8)进入搅拌锅(10);回收料从回收料称量斗(7)直接卸入搅拌锅(10),搅拌锅(10)布置于回收料称量斗(7)和新骨料称量斗(6)下方两者之间的位置,回收料由拌锅(10)上方直接加入新骨料,通过溜槽(8)加入拌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锅(10)的位置偏向回收料称量斗(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锅(10)相对同等型号设备容量增大 30-40%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料称量斗(7)通过围板(9)与搅拌锅(10)相连,其中回收料称量斗(7)采用偏心结构,它与围板(9)采用布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骨料称量斗(6)通过溜槽(8)、围板(9)与搅拌锅(10)相连,同样它与溜槽(8)采用布套连接;在不影响加工、使用的前提下,新骨料称量斗(6)与溜槽(8)的间隙尽量大一些,以免长时间使用后因变形导致新骨料称量斗(6)与溜槽(8)接触影响称量精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8)与水平方向最小夹角位于45度与90度之间;溜槽(8)设有能够更换耐磨衬板和人孔,人孔用于检修及衬板更换。
【文档编号】E01C19/10GK203729181SQ201420075123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于洪林, 郭国川, 刘新超, 马振林, 曹志, 徐腊儿, 刘燕奇 申请人:廊坊德基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