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次拆装的自灌式生态隔离带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886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次拆装的自灌式生态隔离带及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市政绿化工程领域,尤其适用于城市交通要道的隔离与绿化。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各城市交通要道日益繁忙与拥挤,为保障车辆通行的顺畅和人们出行的安全,在城镇交通要道的中间和两侧均需要设置隔离带。当前,城镇交通要道的隔离带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塑料或金属格构护栏,可多次拆装,但无法栽植植物,缺乏绿化景观效果;其二,混凝土或砖石种植槽,槽内可栽植植物,具备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但无法自由拆装,一旦道路改扩建,原有的隔离带便被拆毁,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多次拆装的自灌式生态隔离带及组装方法,除了兼顾隔离防护与景观绿化功能之外,还可自由拆卸与接长、主动储蓄雨水、自动灌溉植物、自动照明,后期运营管理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多次拆装的自灌式生态隔离带,它是由多个隔离单元拼接而成,每个隔离单元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安装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与引水圆管相连,所述引水圆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撑杆上,所述撑杆安装在植生槽的底部,所述植生槽的顶部环绕安装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与电路控制器相连,所述电路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蓄电池和电路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撑杆的内侧板上,所述电路控制器与灌溉系统相连;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连。

所述支座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从上而下分为三层结构,其顶部预留有植生槽贯通孔,中部设置有储水槽安装孔,下部内空以安装蓄电池和电路控制器。

所述植生槽的横截面为“T”字形,其搁置于支座顶部的植生槽贯通孔;植生槽内回填种植土,并栽植适宜植物;植生槽底面均匀布设5-7个透水孔,各透水孔分别与储水槽相连通;所述植生槽底面留设至少一个进水圆孔,以供引水圆管插入通过。

所述引水圆管位于植生槽内部的出水口设置有海绵。

所述储水槽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顶部开口,下端面封闭;所述储水槽横穿内嵌于支座中部的储水槽安装孔,其下端面外尺寸与安装孔底端面尺寸匹配,高度与安装孔高度匹配;所述储水槽上口外尺寸在长度方向上与安装孔上端面尺寸匹配,宽度方向大于安装孔的上端面尺寸,以收集自然降水或人工补水;所述储水槽的正面设置清洗口。

所述支座的两侧面预留有支座锚孔,所述支座锚孔上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矩形连接块和圆柱形连接柱组合而成,所述矩形连接块上加工有连接件锚孔,所述连接件锚孔与支座锚孔相配合将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两侧面,所述圆柱形连接柱的中心加工有安装孔,相邻两支座侧面的连接件通过插入到安装孔内部的撑杆铰接相连,将多个支座进行拼装。

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微型水泵、水位感应器、引水圆管和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微型水泵固定安装在储水槽的内底面;所述水位感应器加设微型水泵上,当储水槽内水位低于微型水泵高度时自动停止对微型水泵供电,微型水泵停止工作;所述引水圆管下端与微型水泵相连,顶端穿过植生槽底面的圆形穿孔直至种植土中,且在其顶端出口处内置固定海绵;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布设于植生槽内的种植土内,当种植土湿度低于所设定的含水率最小阈值时,微型水泵被供电,且将储水槽中的水通过引水圆管压进植生槽内的种植土中,当种植土湿度高于所设定的含水率最大阈值时,微型水泵被断电,植生槽供水即被停止。

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撑杆、太阳能电池板、电路控制器、蓄电池和电缆线;所述撑杆铰接插入在连接件圆柱形连接柱的安装孔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座正上方,由插入在连接件安装孔中的撑杆支撑,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所述蓄电池和电路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支座下部的内壁;所述电缆线尽力安装在各部件的内部,以减少损坏;所述LED灯带与电路控制器相连,所述电路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所述电路控制器与灌溉系统相连;所述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他部件相连。

所述LED灯带环绕安装在植生槽的顶部,其颜色可为红色、蓝色、黄色。

自灌式生态隔离带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储水槽、微型水泵、水位感应器、电路控制器、蓄电池、连接件等按要求安装在支座的相应位置,安装连接件时一侧在上,另一侧在下,以便于支座拼接时连接件的上下搭接;

第二步:在连接柱的安装孔中铰接插入撑杆,将上述初步安装后的支座顺道路走势拼接至所需长度;

第三步:安装植生槽、LED灯带、太阳能电池板、土壤湿度传感器、引水圆管等,并将各电路连接稳妥;

第四步:在植生槽内回填种植土,并栽植适宜植物;

第五步:在储水槽内加注适量水。

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形成的隔离带不仅可隔离交通,还具备良好的绿化景观、降噪除尘、调节气温等生态效益。

2、若干隔离单元两两拼接,可顺应道路走势接长至所需长度,且拆卸方便,便于多次周转使用,有效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整体构造具备自动集水、蓄水功能,保障植物灌溉的同时避免储水槽中水放置时间过长而腐臭。

4、整个系统能源自给自足,LED灯带夜间照明指引道路的同时美化了市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单个隔离单元整体示意图。

图2为单个隔离单元侧视剖面图。

图3为单个隔离单元正视剖面图。

图4为相邻连接件拼接示意图。

图5为若干隔离单元拼接后的隔离带示意图。

图中:支座1,储水槽2、植生槽3、连接件4、LED灯带5、微型水泵6、引水圆管7、海绵8、透水孔9、太阳能电池板10、撑杆11、蓄电池12、电路控制器13、植物14、支座锚孔15、清洗口16、连接件锚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一种可多次拆装的自灌式生态隔离带,它是由多个隔离单元拼接而成,每个隔离单元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的中部安装有储水槽2,所述储水槽2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水泵6,所述微型水泵6与引水圆管7相连,所述引水圆管7的另一端固定在撑杆11上,所述撑杆11安装在植生槽3的底部,所述植生槽3的顶部环绕安装有LED灯带5,所述LED灯带5与电路控制器13相连,所述电路控制器13与蓄电池12相连,所述蓄电池12和电路控制器13固定安装在撑杆11的内侧板上,所述电路控制器13与灌溉系统相连;所述蓄电池12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连。通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方便其组装,根据需要选择性的使用多个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从上而下分为三层结构,其顶部预留安装植生槽3贯通孔,中部设置有储水槽2安装孔,下部内空以安装蓄电池12、电路控制器13等;所述支座1下部的两侧壁预留有支座锚孔15,以固定安装连接件4。所述支座1采用整体成型工艺简化了制造工艺,进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植生槽3内回填种植土,并栽植适宜植物,在植生槽底端布设5-7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与储水槽2相连通,所述植生槽3底端留设至少一个进水圆孔,所述进水孔与引水圆管7相连。通过引水圆管7能够进行引水作业,进行供水。所述植生槽3的横截面为“T”字形,其搁置于支座顶部的植生槽贯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圆管7位于植生槽3内部的出水口设置有海绵8。通过海绵8能够防止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槽2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顶部开口,下端面封闭;储水槽2横穿内嵌于支座1中部的储水槽2安装孔,其下端面外尺寸与安装孔底端面尺寸匹配,高度与安装孔高度匹配;储水槽2上口外尺寸在长度方向上与安装孔上端面尺寸匹配,宽度方向的外尺寸大于安装孔上端面尺寸,以收集自然降水或人工补水;储水槽2的正面设置清洗口16。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1的两侧面预留有支座锚孔15,所述支座锚孔15上安装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由矩形连接块和圆柱形连接柱组合而成,所述矩形连接块上加工有连接件锚孔17,所述连接件锚孔17与支座锚孔15相配合将连接件4固定安装在支座1的两侧面,所述圆柱形连接柱的中心加工有安装孔,相邻两支座1侧面的连接件4通过插入到安装孔内部的撑杆11铰接相连,将多个支座1进行拼装。

进一步的,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微型水泵6、水位感应器、引水圆管7和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微型水泵6固定安装在储水槽2的内底面;所述水位感应器设置于微型水泵6上,当储水槽2内水位低于微型水泵6高度时自动停止对微型水泵6供电,微型水泵6停止工作;所述引水圆管7下端与微型水泵6连接,顶端穿过植生槽2底面的圆形穿孔直至种植土中,且在其顶端出口处内置固定海绵8;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布设于植生槽内的土壤中,当种植土湿度低于所设定的含水率最小阈值时,微型水泵6被供电,且将储水槽2中的水通过引水圆管7压入植生槽2内的种植土中,当种植土湿度高于所设定的含水率最大阈值时,微型水泵6被断电,植生槽3供水即被停止。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带5环绕安装在植生槽3的顶部,其颜色可为红色、蓝色、黄色等。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撑杆11、太阳能电池板10、电路控制器13、蓄电池12和电缆线;所述撑杆11铰接插入在连接件4圆柱形连接柱的安装孔中;太阳能电池板10安装在支座正上方,由插入在连接件4安装孔中的撑杆11支撑,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12中;所述蓄电池12和电路控制器13固定安装在支座1下部的内壁;所述电缆线尽力安装在各部件的内部,以减少损坏;所述LED灯带5与电路控制器13相连,所述电路控制器13与蓄电池12相连,所述电路控制器13与灌溉系统相连;所述蓄电池12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连。

实施例2:

自灌式生态隔离带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自灌式生态隔离带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储水槽、微型水泵、水位感应器、电路控制器、蓄电池、连接件等按要求安装在支座的相应位置,安装连接件时一侧在上,另一侧在下,以便于支座拼接时连接件的上下搭接;

第二步:在连接柱的安装孔中铰接插入撑杆,将上述初步安装后的支座顺道路走势拼接至所需长度;

第三步:安装植生槽、LED灯带、太阳能电池板、土壤湿度传感器、引水圆管等,并将各电路连接稳妥;

第四步:在植生槽内回填种植土,并栽植适宜植物;

第五步:在储水槽内加注适量水。

实施例3:

一种可多次拆装的自灌式生态隔离带,它是由多个隔离单元拼接而成,每个隔离单元包括支座、储水槽、植生槽、连接件、灌溉系统、LED灯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部件。

支座由塑料做成,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支座总体高约0.85m,底长约1.5m,底宽约0.5m,上长约1.5m,上宽约0.35m;顶部贯通孔放植生槽部分为长方体,长约1.3m,宽约0.3m,高约0.3m;支座中间部位储水槽安装孔放储水槽,储水槽安装孔与支座顶部贯通孔相通;储水槽安装孔长约1.3m,高约0.2m;支座下部内空,以安装蓄电池、电路控制器等,其侧壁厚约0.015m;支座左侧外壁高约0.12m处及右侧外壁高约0.04m处的中间部位预留2个直径0.005锚孔,用于安装连接件。

储水槽由塑料做成,正、反两面均呈长方形,左、右两侧面均呈上宽下窄的倒等腰梯形,其顶部开口,下端面封闭;储水槽横穿内嵌于支座中部的储水槽安装孔,下端面外尺寸与安装孔底端面尺寸匹配,其长约1.3m,宽约0.4m,高度与安装孔高度匹配,约0.2m;储水槽上口外尺寸在长度方向上与安装孔上端面尺寸匹配,约1.3m,宽度方向的外尺寸大于安装孔的上端面尺寸,约0.47m;储水槽壁厚约0.005m,以收集自然降水或人工补水;储水槽的正面设置清洗口。

植生槽由塑料做成,正、反、左、右四侧面均呈“T”字形;从上而下分为两部分,下部内置于支座顶部预留的贯通孔内,长、宽、高外尺寸与支座顶部贯通孔的内尺寸匹配;上部搁置于支座顶部,长、宽外尺寸与支座顶部贯通孔的外尺寸匹配,长约1.5m,宽约0.35m,高约0.05m;植生槽底面均匀布设5-7个透水孔,其直径约0.015m;植生槽底面留设至少一个直径约为0.01m的圆形穿孔,以供引水圆管插入通过。

连接件由塑料做成,由矩形连接块和圆柱形连接柱组合而成;矩形连接块长约0.18m宽约0.06m,高约0.08m;矩形连接块上加工有2个连接件锚孔,直径约为0.005m,其与支座锚孔相配合将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支座的两侧壁;圆柱形连接柱的直径约为0.12m,其中心加工有安装孔直径约为0.035m,相邻两支座侧壁的连接件通过插入在安装孔中的撑杆铰接相连,以将多个支座进行拼装。

灌溉系统包括微型水泵、水位感应器、引水圆管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微型水泵电压为直流12V,其固定安装在储水槽的内底面;水位感应器加设于微型水泵上,引水圆管直径为0.01m,其下端与微型水泵相连,顶端穿过植生槽底面的圆形穿孔直至种植土中,且在其顶端出口处内置固定海绵;土壤湿度传感器布设于植生槽内的种植土内,当种植土湿度低于所设定的含水率最小阈值时,微型水泵被供电,且将储水槽中的水通过引水圆管压进植生槽内的种植土中,当种植土湿度高于所设定的含水率最大阈值时,微型水泵被断电,植生槽供水即被停止。

LED灯带为12V软套管防水灯带,其环绕安装在植生槽的顶部,其颜色为红色、蓝色和黄色交替。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撑杆、太阳能电池板、电路控制器、蓄电池和电缆线;撑杆由塑料做成,直径约0.035m,高约1.7m,其铰接插入在连接件圆柱形连接柱的安装孔中;太阳能电池板长约1.6m,宽约0.35m,架设高度约1.7m,安装在支座正上方,由插入在连接件安装孔中的撑杆支撑,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蓄电池规格为12V100AH,其和电路控制器固定安装在支座下部的内壁;电缆线安装在各部件的内部,以减少损坏;LED灯带与电路控制器相连,电路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电路控制器与灌溉系统相连;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连。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